UC-41号潜艇
陛下之UC-41号艇(德語:SM UC 41[註 1])是德意志帝国海军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建造的其中一艘UC-II型近岸布雷潜艇或称U艇。它由汉堡的伏尔铿船厂承建,于1916年9月13日新船下水,至同年10月11日交付使用。其全长49.45米,水面及水下排水量分别为400吨和480吨,艇载武器则包括三具鱼雷发射管、六具水雷滑射槽以及一门88毫米口径甲板炮。UC-41号入役后曾被部署至北海的第一区舰队,并参与了大西洋潜艇战。通过其七次巡逻,共直接或间接击沉17艘协约国或中立国舰船,容积总吨累计为19245吨。1917年8月21日,UC-41号因内部水雷发生不明原因爆炸,被迫在泰河河口浮出水面,继而遭数艘英国武装拖网船击沉,艇内27名官兵全数阵亡。 设计1915年秋天,由于中立国美国的干预,U艇战几乎陷入停顿,导致德国广泛开展《国际法》所允许的水雷战,从而使布雷潜艇的需求量相应增加。德意志帝国海军潜艇监察局(Inspektion des U-Bootwesens)的开发部门留意到了这一点,遂以UB-II型为基础,按照兼顾布雷效率和生产速度的要求,以41号工程的名义设计了UC-II型潜艇。为了弥补前型UC-I型的缺陷,UC-II型艇不仅更大,而且采用双轴推进系统。然而,与前型最主要的区别在于,UC-II型艇重新运用了双壳体结构。但它并非纯粹的双体潜艇,而是一种中间过渡型;因为外层没有封闭耐压壳体,而是作为鞍形水柜附在上方。[6] UC-41号是64艘UC-II型方案的其中一艘。这个亚型的艇体结构与UB-II型类似,但体积更大,全长为49.45米,并有3.68米的吃水深度;由于不再考虑铁路运输的装载限界,舷宽也得以增至5.22米。其水上和水下排水量分别为400吨和480吨。艇只采用两台科尔庭六缸四冲程520匹公制馬力(380千瓦特)柴油机用于水面运行,以及两台460匹公制馬力(340千瓦特)的西门子-舒克特电动发电机用于水下航行;水面最高航速11.7節(21.7公里每小時),水下6.7節(12.4公里每小時);能够在水面以7節(13公里每小時)航速续航9,410海里(17,430公里),或以4節(7.4公里每小時)连续在水下航行60海里(110公里)而无需充电。其潜没需时约为48秒,能够在50米的深度下运作。[3] 作为布雷潜艇,UC-41号改将六具布雷滑射槽安装在艇体前部,每具储存井内的水雷数量增至3枚,即合共18枚UC200型水雷。布雷时只需将存储井底部的盖板打开,水雷便可凭借自身重量滑入水中。[7]随着滑射槽长度增加,艇体艏楼的上层建筑被抬高,上层建筑与司令塔之间的凹陷处布置了一门88毫米30倍径速射炮作为甲板炮。但由于位置相对较低,火炮甲板在恶劣海况下很容易被涌浪淹没。此外,UC-41号还装备有三具500毫米鱼雷发射管,这极大提升了潜艇的攻击能力。其中艇艏两具外置在两侧、艇艉一具则为内置式,并可搭载合共7枚G6型鱼雷。其标准船员编制为3名军官及23名水兵。[3] 历史1915年11月20日,在海军元帅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茨的倡议下,国家海军办公室分别向三家德国造船厂合共增订15艘UC-II型潜艇。UC-41号因此成为汉堡伏尔铿船厂承建的第二批次(UC-40至UC-45号)的二号艇,建造编号为74。它于1916年9月13日新船下水,至同年10月11日在首度担任艇长的海军上尉库尔特·贝尔尼斯的指挥下交付使用,随即展开海试。[4]在贝尔尼斯之后,汉斯·弗尔斯特中尉也曾担任该艇指挥官。[1]完成海试后,该艇于12月18日被编入驻布伦斯比特尔科格的第一潜艇区舰队服役。[1][8][9] 在不足一年的服役生涯中,UC-41号参与了大西洋潜艇战,足迹遍及英格兰东部的桑德兰、普利茅斯和泰恩茅斯周边水域。[10]通过其七次布雷及破交战巡逻,UC-41号合共击沉协约国或中立国的15艘商船和2艘辅助军舰,容积总吨累计为19245吨。[11]其中,体积最大的受害者是注册吨位为8106吨的英国油轮橡树叶号;它于1917年7月25日从因弗戈登空载驶往阿瑟港途中,在距路易斯岬西北约64海里(119公里)处遭UC-41号发射鱼雷击沉,但并未造成人员伤亡。[12]1917年8月21日,当UC-41号在泰河河口(56°25′N 2°35′E / 56.417°N 2.583°E)巡逻期间,由于内部水雷发生不明原因爆炸,被迫突然浮出水面,并因此被数艘英国武装拖网船发现,继而遭对方投掷深水炸弹击沉。艇内的27名德国官兵全数阵亡,可能还有7名英国战俘。[1] 袭击历史摘要
注释脚注
参考资料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