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澤巨龍屬
沼泽巨龙属(學名:Paludititan)是泰坦巨龙类蜥脚下目的恐龙,在晚白垩世期间生存于今天的罗马尼亚。它生活在一个被称为哈采格島的岛屿生态系统中。[1] 叙述沼泽巨龙是蜥脚类的一个小型成员,肩高约2米(6英尺7英寸)。格雷戈里·保罗在2016年估计了达契亚马扎尔龙和沼泽巨龙的体长,并认为二者可能属于同一分类群,长6米(20英尺),重1吨。 化石残骸至少显示了四个独特特征,即自衍徵,表明P. nalatzensis是一个不同于与之类似的泰坦巨龙类的物种:后段背椎中,在前椎体横板(lamina centrodiapophysealis anterior)的顶部上,侧突(lateral process)下面的前嵴向前且向上倾斜弯曲,平行于前椎体横板的顶部,即后嵴,而不是接触它。在尾巴根部的椎骨和尾巴中段的第一椎骨上,神经棘短而直立,但其前缘有一明显的角,向前方突出。尾巴根部的椎骨和尾巴中段的第一椎骨呈前凹形(procoelous),因此椎体前表面凹陷,一些更靠后的中段尾椎呈两面扁平状(amphiplatous),前后表面平坦;但紧随其后排列的又是前凹形中段尾椎。坐骨脚与髂骨接触,外侧后部有一明显的三角形突起,形成一个与髂骨的坐骨脚重叠的支架。[1] 发现与命名2002年,比利时-罗马尼亚探险队在纳拉特-瓦德的罗尔玛尔河河底发现一具蜥脚类骨骼。这是当时在罗马尼亚发现的最完整的蜥脚类骨骼。2010年,佐尔坦·奇基(Zoltán Csiki)、维拉德·科德里亚(Vlad Codrea)、卡塔林·穆泽亚(Cǎtǎlin Jipa Murzea)和帕斯卡·迦德弗利兹(Pascal Godefroit)对模式种纳拉次沼泽巨龙(Paluditan nalatzensis)进行命名和叙述。属名取自拉丁语palus(“沼泽”)和希腊语Titan(巨人)。种名指化石发现地纳拉次-瓦德(Nǎlaț-Vad)。[1] 正模标本UBB NVM1发现于哈采格盆地桑佩特罗组的粉砂质泥岩层中,可追溯至马斯特里赫特阶早期。它由缺少头骨的部分骨骼组成,含三节背椎、至少九节尾椎,十二个人字骨、骨盆的右半部分、一个左坐骨、右股骨下端和两个趾爪。这些遗骸并没有连接在一起,但由于它们之间紧密的联系而很可能代表一个单独个体。[1] 沼泽巨龙的叙述者认为,这具骨骼可能是一种生活在同一栖息地的同时期泰坦巨龙类蜥脚类――达契亚马扎尔龙的标本。二者残骸的重叠部分相同。另一方面,它们没有显示出任何共同的独特特征,即共源性状,并且马扎尔龙化石发现于不同地点。他们认为有理由命名一个单独的分类单元等待进一步的发现。[1] 演化关系沼泽巨龙于2010年分配至泰坦巨龙类。更准确地说,它被视为一个岩盔龙类的可能成员。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它是南美沉重龙的姊妹物种。[1] 古生态学沼泽巨龙生活在白垩纪的哈提格岛上,岛上有各种各样的动物,包括其它岛屿侏儒化物种,如它的近亲马扎尔龙、[2]鸭嘴龙科的沼泽龙和禽龙类的查摩西斯龙。其它特有的恐龙包括结节龙科的厚甲龙、几种化石破碎的小型手盗龙类如重腿龙、沼泽鸟龙、七镇鸟龙[3]及鸟翼类的巴拉乌尔龙。[4]岛上生态系统的顶级掠食者是巨型神龙翼龙类翼龙目哈采格翼龍。[5] 參考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