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波塞東龍屬
異波塞東龍屬(屬名:Xenoposeidon,意為「奇特的波塞東龍」)是種蜥腳下目恐龍,生存於白堊紀早期的英格蘭,約1.4億年前。目前只發現一節部分脊椎,但具有不同於其他蜥腳類的奇異特徵。這個化石早在1890年代就已挖出,但直到2007年,才由普茲茅斯大學的學生Mike Taylor與德恩·奈許(Darren Naish)正式命名。 敘述異波塞東龍的正模標本(編號BMNH R2095)是一節背椎後段的脊椎。這個部分脊椎缺乏椎體前段、神經弓上部。椎體估計有20公分長,高度有30公分。椎體後段的直徑平均為16.5公分,上有凹處。這個凹處很深,可能其後脊椎具有凸面,兩者契合成關節[1]。 這個脊椎具有數個衍徵。神經弓的基部長於椎體的長度,範圍甚至涵蓋到椎體後側面。神經弓往前方傾斜35°。椎孔大,前面呈淚珠狀,後面的開孔則小、呈圓形。從這些特徵判斷,異波塞東龍具有外型奇特的神經弓[1]。 分類異波塞東龍的脊椎,在比例與特徵上與其他蜥腳類恐龍不同。Taylor與奈許作了系統發生學研究,他們發現異波塞東龍屬於新蜥腳類,但不屬於任何現有支系,例如梁龍超科、圓頂龍科、腕龍科、以及泰坦巨龍類。異波塞東龍可能是上述某支系的衍化物種,或者代表者一個新的支系。研究人員因此將異波塞東龍列為新蜥腳類的位置未定屬[1]。 發現與歷史在1890年代早期,化石收集者Phillip James Rufford在英格蘭東薩塞克斯黑斯廷斯附近的Hastings Bed Group岩層,發現這節脊椎。這個岩層的年代為白堊紀的貝利阿斯階與凡藍今階。這節脊椎的年代可能來自於貝利阿斯階,但準確的位置與地層可能已經遺失[1]。 在1893年,英國自然學家理查德·萊德克(Richard Lydekker)對這節背椎(編號BMNH R2095)作了簡略的描述。萊德克認為這個化石可能屬於短體鯨龍(C. brevis)。[1]這個化石很多年來都沒受到注意,存放在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的架子上,達113年之久。在2007年,蜥腳類脊椎專家Mike Taylor,意外發現這個脊椎,並與德恩·奈許展開正式的研究[2]。 異波塞東龍的首次公佈,是在2007年11月15日於英國古生物學會上。目前只有唯一種,前傾異波塞東龍(Xenoposeidon proneneukos)。種名意為「向前傾斜」,意指其向前傾斜的神經弓。研究人員是根據此一特徵,以及其他明顯特徵,而將這節脊椎建立新屬[1]。 古生物學異波塞東龍是種大型、四足、植食性恐龍[3]。根據脊椎推算,如果異波塞東龍是腕龍的近親,身長約15公尺,重量接近7.6公噸;如果牠們是梁龍的近親,身長則可達20公尺,重量約2.8公噸[1]。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