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咸城际铁路
武咸城际铁路又称武咸城际,连接武汉市和咸宁市,也是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交通网的重要组成部分[2],于2013年12月28日开通运营。[3]本线与京广高速铁路武汉站-咸宁北站路段基本平行。 概述武咸城际铁路以余花联络线南湖东站为起点,咸宁南站为终点,并同期建设余花联络线经京广铁路引入既有武昌火车站。新建正线全长91公里,总投资97.6亿元人民币,桥隧比为43%。全线设南湖东站、汤逊湖站、庙山站、普安站、纸坊东站、乌龙泉南站、土地堂东站、山坡东站、贺胜桥东站、横沟桥东站、咸宁东站、咸宁南站共13个车站以及庙山北线路所,纸坊东站及乌龙泉南站间预留有纸坊南站,咸宁南站预留向南延伸条件,在庙山北线路所接南湖北疏解线连接余花联络线。 历史前期准备2008年4月时,国家相关部委委托铁四院和铁道部计划司共同编制规划、提出,建设总里程1085公里的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先期实施武汉至孝感、武汉至黄石两条线路。2008年6月,湖北省发改委、交通厅、武汉铁路局以及城市圈内9个城市提出了意见,将规划修改后报送到铁道部。2008年11月,国家正式批复,将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纳入总体规划。其中包括了武咸城际铁路。[4] 此外,武咸城际铁路江夏土地堂到咸宁贺胜桥段,也是沙特阿拉伯麦加轻轨的一比一综合试验路段。该路段全长19.6公里,其建设经验和试验数据被应用到由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麦加轻轨。 建设历程武咸城际最早有19公里于2009年以三个月的时间建成,是为了争取沙特阿拉伯哈拉曼高速铁路项目而建成的“样板路”。[2] 2011年7月,武咸城际与武黄城际在武昌的共线部分曾经因为开发商违规建设,将居民区盖在城际铁路噪音影响区内,两条铁路暂时被湖北省环保厅叫停。[5] 运营状况原计划于2011年12月31日前建成通车,因贷款难导致施工减速,推迟到2013年建成开通。[6]最终于2013年12月28日开通运营。[3] 在运营初期,武咸铁路城际共开行10对动车,各车次均以“C”(读“城”)字开头。其中武昌站至咸宁南站始发、终到8.5对,汉口站至咸宁南站始发、终到1.5对。但因上座率低等因素,2014年7月1日起减少至7对[7][8],其余三对列车作为高峰时段加车。 2017年3月8日起,武咸城际铁路执行新的运行图,列车车次范围调整至C5001~C5008、C5021~C5028,日常使用两列CRH2A开行8对列车,并对原有的时刻表进行了调整。 2017年12月28日起,武咸城际铁路执行新的运行图,列车车次范围调整至C5001~C5012、C5021~C5028,日常使用两列CRH2A开行10对列车,其中四对为纸坊东区间车。同时本次调图恢复了高峰车次,车次范围为C5041~C5050,使用一列CRH2A开行5对列车,其中三对纸坊东区间车,两对全程车。原有车次的时刻也有较大改动。 临时加开武咸城际开通后因客流因素几无加开临客,但从2016年7月14日起至月底,因受大范围降雨影响,武汉市发生严重内涝。南湖、汤逊湖等地区受灾严重,路面交通基本瘫痪,当地居民出行困难。武汉铁路局临时调配车底开行6对由武昌站至纸坊东站的摆渡列车,中途停靠南湖东、汤逊湖、庙山、普安车站[9]。 车站武咸城际铁路武汉至咸宁段设武昌站、南湖东站、汤逊湖站、庙山站、普安站、纸坊东站、乌龙泉南站、土地堂东站、山坡东站、贺胜桥东站、横沟桥东站、咸宁东站、咸宁南站,并预留纸坊南站,其中武昌站、咸宁南站为办理列车始发终到车站,纸坊东站是全线最大的中间站。全线每日有三趟列车(下行一趟上行两趟)通过京广铁路直通至汉口站办客。南湖东站与汤逊湖站间规划有民族大道线路所及城际铁路联络线,届时武咸城际铁路的列车可由流芳站、武汉站始发终到,并可直通武黄城际铁路其它站点。本线可与地铁4号线在 武昌火车站 实现换乘,与地铁2号线在 汉口火车站 实现换乘。
注:咸宁东站原名“咸宁北站”,乌龙泉南站原名“乌龙泉东站”。
购票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客运二等座票价最高标准为0.4833元/人公里(仅适用于武咸城际、武黄城际及武黄城际黄冈支线),一等座、特等座以二等座票价标准为基础,分别上浮20%、50%;计算各站点具体票价时不足5元的按5元计费,超过5元的按四舍五入保留到元。客运票价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不得上浮,下浮不限。湖北城际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可在不超过最高票价标准的前提下,据市场情况自主确定具体执行票价水平。二等座全程最高票价约为44元,一等座及特等座分别为53元、66元。开通初期,7折运营,二等座全程票价为30元,一等座为36元,不设特等座。2020年,武咸城际线路开通“铁路e卡通”扫码乘车应用。[10] 票价
注:左侧为二等座票价,右侧为一等座票价。 列车线路使用1组CRH2A型动车组运行。 参见参考资料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