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澳晉安宮24°35′45″N 121°51′02″E / 24.595777°N 121.850578°E
蘇澳晉安宮,俗稱張公廟,是位於臺灣宜蘭縣蘇澳鎮蘇北里的法主真君廟,為宜蘭縣定古蹟。 歷史創建蘇澳晉安宮位於蘇澳鎮市中心[1],近蘇澳車站[2]。根廟方記載,1827年(道光七年),蘇士尾[a]、張光明等建祠奉祀,以鎮壓蠻荒瘴癘[4]。廟方仍保留有一幅寫著開墾先賢姓名的藍染布[5]。廟的捐題碑記已成為右廂臺階石[6]。 義學及古道1872年(同治十一年)遷建現址,二年後提督羅大春駐紮蘇澳,在廟旁興建義學[5]。當時他捐資洋銀五百圓,興建瓦屋草舍五間作為授課學堂,是蘇澳鎮興學之始,後庄民立羅提督興學碑於廟前[7][8]。後來義學又成為台澎兵備道兼提督的屯營講武之所[8]。1900年11月,利澤簡公學校蘇澳分校,在俗稱「張公廟」的此廟創立,後遷至蘇澳火車站,最後才遷到中山路現址[4]。 原先放於七星嶺冷泉溪畔的羅提督里程碑也置於此廟[9]。 該碑文寫「自蘇澳至東澳二十里,自東澳至大南澳三十里,自大南澳至大濁水三十里,自大濁水至大清水二十五里,自大清水至新城四十五里,自新城至花蓮北岸五十里,以上自蘇澳至花蓮港岸計程二百里,同治十三年陽月,福建陸路提督黔中羅大春勒石。」[10] 周邊拆遷1975年廟宇重建後,成單殿三開間,仍保留1925年陳銀生的作品,清治與大正年間重修石柱單殿三開間、蘇澳神社石燈籠、蘇澳西本願寺的古鐘與缽等[11]。 昔日不少攤販承租晉安宮兩側土地,形成蘇澳的舊市場,後來市場遷移到蘇澳鎮的中原市場,晉安宮旁僅剩舊房舍。2000年,廟方透過蘇澳鎮公所,和附近十七間房舍的承租人協調,以每坪補助新台幣四萬元,和未來新建商場讓承租人優先進場營業的條件下,達成拆除協議。興建商場和新大樓工程分為兩期,第一期先拆除左邊九間房舍,清出土地一百坪,興建兩層樓的建物,一樓為新的商場,二樓為香客大樓,並設有鐘鼓樓,總經費約一千餘萬元。[1] 2000年底,廟方擴建廣場,採用人工遷移方式將金亭移動二十五公尺,避免拆除來保住原味景點。張公廟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石茂雄表示,廟四周土地被攤販、住家占據多年,日前花了三百多萬元,和業者、居民協商拆除地上物,使原本狹小的廟地廣場得以擴大一倍,現有二百多坪。[12] 納為古蹟2020年12月5日,宜蘭縣文化資產審議會審議通過為古蹟。次年1月30日晚舉行舉辦揭牌儀式,宜蘭縣長林姿妙等參加。[11] 石獅廟宇對面的蘇南路,有「怕某巷」之稱,也就是畏妻,趣談是與此廟門的一對石獅子擺成母左公右有關[2][13]。 學者對於為何石獅子擺法不同於傳統男左女右的擺法有三種推論。人類學者邱水金表示,此石獅子是從蘇澳國中附近的蘇澳神社所取下來,原先就是母獅在左,可能是日本國情如此。另一說是,石獅子是台灣師傅刻的,故意把方位弄錯,借此詛咒日軍戰敗。第三說,像臺北孔子廟附近一間廟宇一樣,是雕刻師傅搞錯,將錯就錯的結果。另外,他表示親戚住在蘇南路卻不怕妻子,可見只是附會之說。[13] 祭祀此廟為蘇澳地區十里的主母廟[7]。農曆三月初八舉行張公千秋慶典[7]。 蘇澳晉安宮法主真君與冬山振興宮(火燒城)三山國王,分別是泉州裔與潮州裔的守護神,二地居民互不相讓,流傳的神話也互不相讓。相傳位處山腳下的張公,憂心信徒上山拓墾遭泰雅族出草,經常上山巡察保護,主張嚴懲原住民;振興宮的三山國王主張應以感化、懷柔的方式招安原住民。神明見解不同,相約鬥法,法主真君三兄弟會上三山國王三兄弟,次日信徒發現,三山國王中三王的纓帽掉落,張公聖君三君的小腿有一道小疤痕,沒有分出高下。[8] 2001年時,蘇澳晉安宮打造三對長三十公分、寬十二公分,以麻竹根製成的巨型筊杯供神明專用[14]。2002年,廟方從福建永泰法主張公廟祖廟分香迎回一尊虎爺供奉[2]。2004年,廟方分赴四川梓潼七曲山大庙迎文昌帝君、福建永春法主公祖廟安排入神接香,並由福建雕刻師蔡清鎮以牛樟木製作神像,由立委林建榮和宜蘭市長呂國華開光[15]。蘇澳國小的國樂社也會到晉安宮前演奏,為文昌帝君祝壽[16]。 圖片集
註釋參考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