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氏節孝坊24°49′10″N 120°58′18″E / 24.819525°N 120.971666°E
蘇氏節孝坊,是位在臺灣新竹市北區湳雅里的節孝坊,建於清代光緒六年(1880年),列為新竹市文化資產。 事跡在今新竹市北門街曾有一座建於乾隆二十年(1755年),名為「內翰第」的三合院,為自福建來的湳雅吳家所居[1]。該家族的開台祖吳嗣振自乾隆初年在湳雅庄定居後,經營吳振利商號致富[2]。其成員吳國步於嘉慶十八年(1813年),淡水同知查廷華命令加高竹塹城時,和林超英、林光成等人擔任董事,完成修築新竹土城[3]。因吳國步早逝,妻子蘇進治於二十九歲就守寡,單獨扶養兒子吳士梅、吳士敬長大,直到七十四歲去世[4]。 吳士敬在同治庚午科(1870年)中舉,以軍功奏保候選訓導,後加捐為候選內閣中書[4]。豎立於光緒七年(1881年)的示禁碑記碑,記載他和新竹知縣施錫衛、生員陳朝英、梁昌年、陳朝龍和地方士紳郊舖等人的名字,後碑在1980年代由土木承包商陳添成在林森路地下挖到[5]。 景象表揚蘇進治的蘇氏節孝坊是光緒六年(1880年)才建,乃新竹節孝坊中最晚建造者[4]。 耆老林德國回憶,旅客從竹塹城北門走出後,沿著北門街、水田街的北門國小對面,也就是現在的環保局後,就能見到第一座石坊江氏節孝坊、再通過原湳雅屠宰場的張氏節孝坊、原湳雅農改場的李錫金孝子坊,最後會穿過的石坊為南邨福地旁的蘇氏節孝坊,這四座石坊之間是用石板的官道路徑,其後的道路則是彎彎曲曲的竹林徑[6]。 蘇氏節孝坊形式與楊氏節孝坊相近,同為四柱三間三層規模,材料用花崗石與青斗石混合建造,但蘇氏比例上較為高聳,構造上更加長中柱與邊柱,上層的檐石下加一石樑,並縮短頂層高度。在雕刻方面,明間大坊中央雕雙龍搶珠,雙鳳呈祥,左右次間的麒麟雕刻為透雕手法,坊上雕的是琴棋書畫。[4] 節孝坊正面明間柱聯為「持節本家風,廿九歲操凜松筠,白華志潔」、「褒旌昭國典,四十年名成荻教,丹陛恩隆」[4]。內側對聯是「守從一而永終,玉潔冰清,苦節竟同奇節」、「垂在三於不朽,鸞章鳳誥,恭人無愧完人」[8]。背面次間柱聯為「歷七旬翼燕和熊,所天默鑒蓮心苦」、「看二子經文緯武,怎地漸嘗蔗境甘」[4]。雖外側石柱對聯作者的職銜和姓名已剝落,《新竹縣志》和《新竹縣采風冊》亦無記載,據住附近的台中師範學院退休教授饒朋湘依《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索引》考據,為光緒三年(1877年)狀元王仁堪所題,他與吳士敬為同年舉人[8]。 1984年,湳雅社區和市政府合作下,石坊前土地整理成小公園,取名「甲子園」,路旁擺了盆栽[9]。1996年,節孝坊前的私人租地被新成立的富聯量販店開闢為停車場,後經由文化協會召集人林志成與湳雅里長許謝樑對廠商協調,保持原來風貌[10]。 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