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掠龙属

死掠龙属
化石时期:晚白垩世坎帕阶中期,80.1–79.5 Ma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蜥形纲 Sauropsida
总目: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目: 蜥臀目 Saurischia
亚目: 獸腳亞目 Theropoda
科: 暴龍科 Tyrannosauridae
亚科: 暴龍亞科 Tyrannosaurinae
族: 懼龍族 Daspletosaurini
属: 死掠龙属 Thanatotheristes
Voris et al., 2020[1]
模式種
德氏死掠龙
Thanatotheristes degrootorum

Voris et al., 2020[1]

死掠龙学名Thanatotheristes,根据原作者的说法,含义是“死亡收割者[1];按照字面翻译,属名分为两部分,在希腊语中分别对应单词“死亡”与“收割者”:Θάνατος罗马化Thánatos,“死亡[2]θεριστής罗马化theristḗs,“收割者”[3])也可音译为塔纳托斯龙桑纳托斯龙或直译为死亡收割龙,是一生存于大约8010至7950万年前晚白垩世拉腊米迪亚古陆的暴龙科恐龙,目前仅有一个德氏死掠龙T. degrootorum)。该分类单元的化石发现于加拿大艾伯塔省福莫斯特组英语Foremost Formation,与中型角龙类福莫斯特异角龙,和小型厚头龙类赖氏结头龙等共存。[4]

发现与命名

死掠龙正模标本(TMP 2010.5.7)包括右上颌骨、右颧骨、右眶后骨、右上隅骨、右方轭骨、右侧蝶骨、左前额骨和几颗牙齿。颅骨长约800毫米(31英寸)。它的体型比近亲惧龙更小,但在正模标本死前骨骼发育还不成熟。归入该属的标本TMP 2018.016.0001为亚成体的部分右上颌骨,发现于福莫斯特组下Herronton砂岩段的Twelve Mile Coulee地区。种名纪念标本发现者约翰·德·格鲁特(John De Groot)和桑德拉·德·格鲁特(Sandra De Groot)。[1]

叙述

死掠龙有以下特征:[1]

  • 上颌骨腹侧和前腹侧至眶前窝的皮下表面上的、一排均匀分布的背-腹向嵴。
  • 颧骨上膨胀的圆形眶缘。
  • 额叶的矢状嵴向前延伸到颞上嵴,形成一个宽而圆的嵴。
  • 额叶上的泪骨接触面相对于额间缝向前延伸约60°。
  • 前额有两个向后突出的、尖锐的“刺”,与颅顶前表面的腹侧面相连(长的、中间的主要的尖刺和较短的外侧的尖刺)。

根据颅骨化石材料与相关属的比较,死掠龙正模标本身长估计为8米(26英尺)左右。[4]

分类学

死掠龙正式描述在暴龙科中建立一个新分类单元,即暴龙族的旁系群――惧龙族(Daspletosaurini),其中包含德氏死掠龙(T. degrootorum)、强健惧龙(Daspletosaurus torosus)、霍氏惧龙(D. horneri)和一种来自恐龙公园组的暴龙科(FMNH PR308)。该分类群的存在表明暴龙科演化支存在地理差异,虐龙演化支及血王龙怪猎龙构成的演化支生存于拉腊米迪亚南部,阿尔伯塔龙亚科英语Albertosaurinae和惧龙族则占据加拿大和美国北部。[1]

惧龙族的鉴别特征如下:[1]

  • 上颌骨前腹侧至眶前窗的皮下表面非常粗糙。
  • 上颌骨的颧骨升支。
  • 在前两个牙槽缘和皮下表面前边缘之间测量,上颌骨与前腹角逐渐变细成为一个浅角(<65°)。
  • 前额在背视图中非常开阔,在前视图中强烈地向背内侧弯曲。
  • 位于第三齿槽或第三间齿板腹侧的小孔。
  • 拥有不少于14颗上颌齿。

以下是作者的系统发育分析:[1]

真暴龙类 Eutyrannosauria

鹰爪伤龙 Dryptosaurus aquilunguis

蒙哥马利阿巴拉契亚龙 Appalachiosaurus montgomeriensis

希氏虐龙 Bistahieversor sealeyi

暴龙科 Tyrannosauridae

平衡戈尔冈龙 Gorgosaurus libratus

肉食艾伯塔龙 Albertosaurus sarcophagus

暴龙亚科 Tyrannosaurinae
分支龙族英语Alioramini

中华虔州龙 Qianzhousaurus sinensis

遥远分支龙 Alioramus remotus

阿尔泰分支龙 Alioramus altai

柯氏怪猎龙 Teratophoneus curriei

统治者力怖龙 Dynamoterror dynastes

西南风血王龙 Lythronax argestes

霍氏白熊龙 Nanuqsaurus hoglundi

德氏死掠龙 Thanatotheristes degrootorum

强健惧龙 Daspletosaurus torosus

霍氏惧龙 Daspletosaurus horneri

暴龙族

巨型诸城暴龙 Zhuchengtyrannus magnus

勇士特暴龙 Tarbosaurus bataar

霸王龙 Tyrannosaurus rex

古生物學家尹燦奎(韓語:윤찬규,音譯)在2020年对一只亚成年强健惧龙的额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特定进化枝中额叶的形态学范围广泛,因此骨骼特征将有效地表明某些暴龙科类群的“独有衍征”是不够充分的。 这可能表明与强健惧龙额叶有关的任何祖征或独征都是不充分的,因此可能使其成为惧龙的一个物种。[5]

參考資料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Voris, Jared T.; Therrien, Francois; Zelenitzky, Darla K.; Brown, Caleb M. A new tyrannosaurine (Theropoda:Tyrannosauridae) from the Campanian Foremost Formation of Alberta, Canada, provides insight into the evolution and biogeography of tyrannosaurids. Cretaceous Research. 2020, 110: 104388. doi:10.1016/j.cretres.2020.104388. 
  2. ^ Thanatos, n.. OED Onlin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eptember 2014 [2014-11-18]. 
  3. ^ harvester - Wiktionary. en.org. [2020-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20). 
  4. ^ 4.0 4.1 Black, Riley. Newly Discovered Tyrannosaur Was Key to the Rise of Giant Meat-Eaters. Smithsonian. 2020-02-10 [2020-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9) (英语). 
  5. ^ Chan-gyu Yun. A Subadult Frontal of Daspletosaurus torosus (Theropoda: Tyrannosauridae) from the Late Cretaceous of Alberta, Canada with Implications for Tyrannosaurid Ontogeny and Taxonomy. PalArch's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aeontology. 2020, 17: 1–13 [2020-1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