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10年,亚瑟·史密斯·伍德沃德最初命名這種恐龍時,將牠們歸類於斑龍的一種,布氏斑龍(Megalosaurus bradleyi),並根據類似的鼻骨突起,而認為牠們是角鼻龍的祖先[5]。在1926年,休尼(Friedrich von Huene)博士將牠們建立為獨立的原角鼻龍屬,並支持角鼻龍祖先的理論。在1932年,休尼提出原角鼻龍、角鼻龍都屬於虛骨龍類[6]。
直到1980年代晚期,角鼻龍被發現是種較原始的獸腳類恐龍,並不屬於虛骨龍類,而原角鼻龍的分類位置出現爭議。葛瑞格利·保羅(Gregory S. Paul)提出原角鼻龍是嗜鳥龍的近親,因為當時認為嗜鳥龍的鼻端也有類似的鼻角(這理論後來被推翻)。保羅認為這兩個相似的物種,可能都屬於原角鼻龍類、虛骨龍類、或是原始異特龍超科。此外,保羅更提出體型較大的皮爾逖龍與原角鼻龍是同種動物,所以皮爾逖龍是原角鼻龍的一個次異名[7]。但根據2010年的最新研究,皮爾逖龍與原角鼻龍的化石沒有相似之處,兩者是個別獨立的屬[8]。
21世紀初期的數個種系發生學研究,發現原角鼻龍、嗜鳥龍都屬於虛骨龍類,與角鼻龍類、異特龍類的關係較遠;只有一個2000年的研究仍主張原角鼻龍屬於角鼻龍類。在2004年,湯瑪斯·霍爾茲(Thomas R. Holtz)也發現原角鼻龍屬於虛骨龍類,而且可能是嗜鳥龍的近親[8]。
^Holtz, Thomas R. Jr. (2008) Dinosaurs: The Most Complete, Up-to-Date Encyclopedia for Dinosaur Lovers of All AgesSupplementary Informat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Woodward, A.S. (1910). "On a skull of Megalosaurus from the Great Oolite of Minchinhampton (Gloucestershire)." Quarterly Journal of the Geological Society of London, 66: 111–115.
^von Huene, F. (1932). "Die fossile Reptil-Ordnung Saurischia, ihre Entwicklung und Geschichte." Monographien zur Geologie und Palaeontologie (Serie 1), 4: 1–361.
^ 8.08.18.2Rauhut, O.W.M., Milner, A.C. and Moore-Fay, S. (2010). "Cranial osteology and phylogenetic position of the theropod dinosaur Proceratosaurus bradleyi (Woodward, 1910) from the Middle Jurassic of England". Zoolog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published online before print November 2009. doi:10.1111/j.1096-3642.2009.00591.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