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利亚的鲁杰罗”号的绘画
概况
建造者
使用者
意大利皇家海军 前级
意大利级 次级
翁贝托国王级 建造期
1881–1891年
服役期
1888–1911年 规划数
3 完成数
3 退役数
3
技术数据 船型
铁甲舰 排水量
常规 :9,886長噸 (10,045公噸 )
满载 :10,997長噸(11,173公噸)
船長
105.9米(347英尺) 全长 型宽
19.84米(65英尺1英寸) 吃水
8.29至8.37米(27英尺2英寸至27英尺6英寸) 動力輸出
動力來源
船速
16至17節 (30至31公里每小時;18至20英里每小時) 自持力
10節(19公里每小時;12英里每小時)航速下,可达2,800海里 (5,186公里) 乘員
507–509名 武器裝備
装甲
水线装甲带 :451毫米(17.75英寸)
甲板 :76毫米(3英寸)
炮座 :361毫米(14.2英寸)
指挥塔 :249毫米(9.8英寸)
劳利亚的鲁杰罗级铁甲舰 (義大利語 :Classe Ruggiero di Lauria )[ f] 是19世纪晚期为意大利皇家海军 建造的一批铁甲舰 。本级 三舰:“劳利亚的鲁杰罗”号 [ g] 、“弗朗切斯科·莫罗西尼”号 [ h] 和“安德烈亚·多利亚”号 [ i] 是为早期卡约·杜里奥级铁甲舰 [ j] 的改良版,其最主要的改进是新式后膛炮 [ k] 、更好的装甲防护以及更强力的轮机。这批由朱塞佩·米凯利 [ l] 设计的舰只,标志着对贝纳德通·伯林 [ m] 海军舰只设计理念的短暂偏离。
本级舰只的建造工期异常漫长,待到完工时,世界上第一艘前无畏舰 已经开工建造。由于设计落后,本级诸舰在服役生涯内并未有太大动作。入役后,本级舰在现役和后备役之间来回轮换,主要负责进行训练和演习。1901到1911年间,三舰陆续停止服役,“弗朗切斯科·莫罗西尼”号被用作靶船 [ n] ,“劳利亚的鲁杰罗”号被用作浮动油箱,“安德烈亚·多利亚”号则被用作供应船 [ o] 。第一次世界大战 时,“安德烈亚·多利亚”号被重新启用入役成为警备舰 [ p] ,战后被用于储油,直到1929年被拆解。“劳利亚的鲁杰罗”号一直到1943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 中被轰炸机击沉,残骸在1945年被打捞。
设计
随着意大利舰队在利萨海战 中的失利,自1870年代起,意大利方面开始了一项大规模的海军扩张计划以对抗奥匈帝国海军 。这一计划包含卡约·杜里奥级 和意大利级两个舰级,均由贝纳德通·伯林 设计。但由于高层对伯林的大型铁甲舰设计案逐渐失去兴趣,之后的劳利亚的鲁杰罗级就被交给了朱塞佩·米凯利。海军中将 费迪南多·阿克顿反对伯林设计的超大型铁甲舰,因此他命令米凯利设计一艘不超过10,000長噸 (10,160公噸 )的舰只。米凯利选择将新的设计建立在卡约·杜里奥级的简化版之上,并加入了一些改进。这些改进包括更现代的后膛装弹炮,更强大的推进系统,以及新的更有效的组合装甲 [ q] 。米凯利担任意大利大型军舰总设计师的任期很短,伯林回归后又设计建造了翁贝托国王级铁甲舰 ,这也是意大利第二代铁甲舰的最后一批。
常规特性和轮机
1887年《海军年鉴》上的劳利亚的鲁杰罗级铁甲舰
劳利亚的鲁杰罗级铁甲舰的垂标间距 为100米(330英尺),全长 105.9米(347英尺),舷宽 ,19.84米(65英尺1英寸),吃水深度 为8.29至8.37米(27英尺2英寸至27英尺6英寸),常规载荷下排水量 9,886長噸(10,045公噸),而满载状态下排水量多达11,145長噸(11,324公噸)。这些船只安装了一座很高的艏楼 ,以改善之前卡约·杜里奥级糟糕的航行状况。舰舯部 [ r] 安装了一根带有战斗桅楼 [ s] 的战斗桅 [ t] ,一段上层轻甲板 [ u] 将前后部上层建筑 连接起来。上层建筑的两个部分都用来存放几艘较小的船只,每个部分都还有一台大型起重机 来处理这些船只。舰上常规配置507到509名官兵。
本舰级的推进系统由两台复式船用蒸汽机组成,每台蒸汽机驱动一具单螺旋桨 ,蒸汽由8座燃煤圆柱形火管锅炉 [ v] 提供。锅炉排出废气由两根烟囱排出,一根在前部上层建筑,另一根在后部上层建筑。本级诸舰中,航速最快的是“劳利亚的鲁杰罗”号,在10,591匹指示馬力 (7,898千瓦特)的输出功率下最高航速达到17節 (31公里每小時;20英里每小時)。“弗朗切斯科·莫罗西尼”号和“安德烈亚·多利亚”号的最高航速约为16節(30公里每小時;18英里每小時)。本舰级可以以10節(19公里每小時;12英里每小時)的航速下续航里程为2,800海里 (5,200公里;3,200英里)。
武器和装甲
劳利亚的鲁杰罗级装备了4门432毫米(17英寸)27倍径 后膛炮,两门一组装在中央炮座 上。这些舰炮为1882年式,可以以560米每秒(1,837英尺每秒)的炮口初速 发射910公斤(2,000英磅)的炮弹。这些舰炮的射击速率 十分缓慢,每次射击后都需要8分钟才能完成重新装弹。此外,本舰级还装备有4门120毫米(4.7英寸)32倍径炮和2门152 mm(6英寸) 32倍径为副炮。两门152毫米炮,一门在舰首,另一门在舰尾,可以发射包括46公斤(102英磅)穿甲弹 在内的各种炮弹,而120毫米炮则发射16公斤(36英磅)炮弹。自1900年开始,舰上的副炮组得到了显著的扩大,增加了两门75毫米(3英寸)炮、10门57毫米(2.2英寸)40倍径大炮、12门37毫米(1.5英寸)炮、5门37毫米转轮炮 和两挺机枪 。依照当时主力舰 的设计惯例,本级舰上还装备有5具356毫米(14英寸)口径鱼雷发射管 ,可以发射装载有125公斤(276英磅)、射程达600米(2,000英尺)的鱼雷 。
劳利亚的鲁杰罗级铁甲舰的防护方案由组合装甲构成。本级舰体有一条451毫米(17.75英寸)厚的水线装甲带,装甲区 [ w] 也有同样厚度的铁板进行防护。本级舰有一块76毫米(3英寸)厚的装甲甲板,指挥塔 装甲为249毫米(9.8英寸)的钢板,而炮塔则有361毫米(14.2英寸)厚的钢制装甲。
建造
这些战舰的建造工期十分漫长。当完工时,英国已经开始建造第一批前无畏舰——皇家主权级战列舰 [ x] ,这使得之前建造的铁甲舰变得落后。此外,技术的进步,尤其是装甲生产技术(从哈维装甲到克虏伯装甲)的进步,也促使本级舰只的迅速淘汰。
服役记录
“安德烈亚·多利亚”号于1899年4月18日起航
自入役后的头几年一直到19世纪90年代中期,本级舰只都在现役舰队入役。到1895年,“劳利亚的鲁杰罗”号被调到预备役舰队,而“安德烈亚·多利亚”号和“弗朗切斯科·莫罗西尼”号则留在了现役舰队。之后,“劳利亚的鲁杰罗”号和“安德烈亚·多利亚”号加入现役舰队进行前往英国和德国的大型巡航。1899年,这两舰又同法国和英国舰队一道参加了在卡利亚里 为意大利国王 翁贝托一世 举行的海上阅兵 活动。
1905年,这三舰都被转移入预备役舰队并很快就被搁置。1908年,意大利海军决定废弃“劳利亚的鲁杰罗”号和“弗朗切斯科·莫罗西尼”号,而“安德烈亚·多利亚”号则一直服役到1911年。1909年9月,“弗朗切斯科·莫罗西尼”号被作为鱼雷设计实验用的靶船而击沉。“劳利亚的鲁杰罗”号在同一年被改造成一艘浮动油库 并更名为“GM45”号,最终在1943年二战 期间因空袭而沉没。在1915年5月意大利加入一战前,“安德烈亚·多利亚”号一直都是一艘供应船,之后被派驻布林迪西担任警备舰。一战结束后该舰也被改造成为一艘油船,直至1929年被拆解。
脚注
注释
^ 译名待补充参考来源。
^ 译名参考自《泰恩河上的黄龙旗》。
^ 译名待补充参考来源。
^ 译名参考自《中华科学技术大词典 工程技术卷 上》
^ 译名参考自《中华科学技术大词典 工程技术卷 上》
^ 译名参考自《铁甲舰与前无畏舰百科图鉴》
^ 译名参考自《铁甲舰与前无畏舰百科图鉴》
^ 译名参考自《铁甲舰与前无畏舰百科图鉴》
^ 译名参考自《铁甲舰与前无畏舰百科图鉴》
^ 译名参考自《铁甲舰与前无畏舰百科图鉴》
^ 译名参考自《英汉舰船科技词汇》
^ 译名参考自《铁甲舰与前无畏舰百科图鉴》
^ 译名参考自《战列舰与航空母舰》,另有来源译作“本尼迪托·布林”,或者“贝内代托·布林”。
^ 译名参考自《英汉舰船科技词汇》
^ 译名参考自《英汉舰船科技词汇》
^ 译名参考自《简明英汉辞典》,另有来源译作“警戒舰”
^ 译名参考自《英汉科技大辞典》
^ 译名参考自《新编英汉科技大词典》。
^ 译名参考自《英汉舰船科技词汇》
^ 译名参考自《英汉军语词汇》
^ “Hurricane deck”译名参考自《英汉舰船科技词汇》
^ 译名参考自《中华科学技术大词典 工程技术卷 上》
^ “Citadel”译名参考自《英汉舰船科技词汇》
^ 译名参考自《铁甲舰与前无畏舰百科图鉴》
引文
参考书目
Friedman, Norman. Naval Weapons of World War One. Annapolis: Naval Institute Press. 2011. ISBN 978-1-84832-100-7 .
Gardiner, Robert (编). Conway's All the World's Fighting Ships: 1860–1905 . London: Conway Maritime Press. 1979. ISBN 0-85177-133-5 .
Gardiner, Robert & Gray, Randal (编). Conway's All the World's Fighting Ships: 1906–1921 . Annapolis: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85. ISBN 0-87021-907-3 .
Greene, Jack & Massignani, Alessandro. Ironclads at War: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Armored Warship, 1854–1891. Pennsylvania: Da Capo Press. 1998. ISBN 0938289586 .
Neal, William George (编). The Marine Engineer XVII . London: Office for Advertisements and Publication. 1896.
Sondhaus, Lawrence. The Naval Policy of Austria-Hungary, 1867–1918 . West Lafayette: Purdue University Press. 1994. ISBN 978-1-55753-034-9 .
Sondhaus, Lawrence. Navies of Europe . London: Routledge. 2014. ISBN 978-1-317-86978-8 .
(英)布鲁斯·泰勒 (编). 战舰世界:世界海军强国主力舰图解百科:1880-1990. 由邢天宁翻译. 南京: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21-02. ISBN 978-7-5594-5404-1 (中文(中国大陆)) .
《英汉舰船科技词汇》编辑组. 英汉舰船科技词汇. 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 1975-09. CSBN 17034·25 (中文(中国大陆)) .
史蒂夫·克劳夫德. 杨颖莉 , 编. 战列舰与航空母舰 . 世界武器图典 第1版. 长春: 吉林美术出版社. 2004-01 [2020-02-21 ] . ISBN 9787538615067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02-21) (中文(中国大陆)) .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华科学技术大词典 工程技术卷 上.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9-06. ISBN 978-7-100-17102-1 (中文(中国大陆)) .
吴光华. 英汉科技大辞典.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8-10. ISBN 7-313-02022-8 (中文(中国大陆)) .
张恩东. 铁甲舰与前无畏舰百科图鉴 第1版.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8-07. ISBN 9787111599326 . OCLC 1097889587 (中文(中国大陆)) .
王运. 新编英汉科技大词典 a new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88. ISBN 7-5023-0064-3 (中文(中国大陆)) .
中国科学院编译出版委员会名词室. 英汉军语词汇.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63-01. CSBN 17031·93 .
徐钟. 简明英汉辞典. 北京: 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6-08. ISBN 7-80198-534-6 (中文(中国大陆)) .
期刊来源
Brassey, Thomas A (编). Comparative Strength. The Naval Annual (Portsmouth: J. Griffin & Co.). 1896.
Brassey, Thomas A (编). Comparative Strength. The Naval Annual (Portsmouth: J. Griffin & Co.). 1899.
Brassey, Thomas A (编). Comparative Strength. The Naval Annual (Portsmouth: J. Griffin & Co.). 1905: 40–57. OCLC 937691500 .
Brassey, Thomas A (编). Comparative Strength. The Naval Annual (Portsmouth: J. Griffin & Co.). 1908.
The Italian Manoeuvres. Notes on Naval Progress (Washington, DC: Office of Naval Intelligence). 1897: 131–140.
Robinson, Charles N. (编). The French and Italian Fleets at Cagliari. The Navy and Army Illustrated (London: Hudson & Kearns). 1899, VIII (118): 154–155.
Ordovini, Aldo F.; Petronio, Fulvio & Sullivan, David M. Capital Ships of the Italian Royal Navy, 1860–1918, Part 2: Turret/Barbette Ships of the Duilio , Italia and Ruggerio di Lauria Classes. Warship International. 2015, LII (4): 326–349. ISSN 0043-0374 .
扩展阅读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