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级铁甲舰
罗马级铁甲舰(義大利語:Classe Roma)[d]是19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为意大利皇家海军建造的一批铁甲舰。本舰级包含两舰,分别是“罗马”号[e]和“威尼斯”号[f]。“罗马”号是一艘船旁列炮铁甲舰[g],装备有5门254毫米(10英寸)和12门203毫米(8英寸)火炮,而“威尼斯”号在建造期间被改成了一艘中央炮房舰[h],装备了更强大的18门10英寸火炮的炮组。 由于设计方案迅速过时,本级两舰在建成入役后的服役生涯都不太顺利。1880年和1890年,“威尼斯”号和“罗马”号分别退役,不再担任其他辅助任务职责。接着在1895年,两舰双双被从意大利海军除籍,之后在第二年被拆解。 设计罗马级铁甲舰的设计师朱塞佩·德·卢卡(Giuseppe De Luca)最初计划将这两舰都设计成船旁列炮铁甲舰[10]。然而就在两舰建造的同一时期,世界上其他海上强国已经开始建中央炮房铁甲舰。这种新型铁甲舰将所有主炮组集中安装在一个装甲炮廓[i]内,使其拥有一定的向舰首和舰尾发炮的能力。这一改动是的舰只的长度得以缩短,在减少了装甲需求的同时,也使得舰只具有了更高的机动性[10]。为此,卢卡重新设计了该舰级的第二舰“威尼斯”号,使其在建造中途改成了中央炮房舰[10]。 常规特性和轮机罗马级铁甲舰采用木质舰体,在建造过程中也在部分位置使用了铁质敷板。由于“威尼斯”号在建造中途被改成了中央炮房舰,这两舰的尺寸略有不同。“罗马”号垂标间距为79.67米(261.4英尺),舷宽17.33米(56.9英尺),平均吃水7.57米(24.8英尺)。“威尼斯”号垂标间距为79.65米(261.3英尺),舷宽17.48米(57.3英尺),吃水7.6米(25英尺)。在常规载荷下,“罗马”号排水量5,698長噸(5,789公噸),而“威尼斯”号排水量5,722長噸(5,814公噸)。在满载状态下,两舰的排水量都为6,151長噸(6,250公噸)。常规配置下,两舰配备有549到551名官兵。[10] 本舰级的推挤系统包含一台单胀蒸汽机驱动一具单螺旋桨,蒸汽则由六座燃煤圆柱形火管锅炉提供,锅炉废气集中从一根位于舰舯部[j]的烟囱中排出。在使用引擎驱动时,两舰输出功率在3,670匹指示馬力(2,740千瓦特),提供最高航速13節(24公里每小時;15英里每小時)。在10節(19公里每小時;12英里每小時)航速下,两舰都可以续航1,940海里(3,590公里;2,230英里)。为了进行长途旅行,两舰装备了三根桅杆的巴克帆装[k],总帆面积31,833平方英尺(2,957.4平方米)。[10] 武器和装甲“罗马”号是一艘船旁列炮铁甲舰,装备有5门254毫米(10英寸)和12门203毫米(8英寸)组成的主炮组。“威尼斯”号作为一艘中央炮房铁甲舰,其254毫米主炮都被集中安装在舰体舯部的装甲堡内。两舰在整个服役生涯中一直在调整舰载武器装备。1874到1875年间,“罗马”号被换装为11门254毫米(10英寸)炮,而“威尼斯”号则被换装成8门254毫米(10英寸)炮和1门220毫米(8.7英寸)炮。1886年,“罗马”号换装为11门220毫米(8.7英寸)口径炮,四年后被减少为5门203毫米(8英寸)炮。“威尼斯”号在1881年被改装成一艘装备有4门75毫米(3英寸)炮和4门57毫米(2.2英寸)炮的训练舰。[10] 两舰都装设有150毫米(5.9英寸)厚的熟铁制水线装甲带,装甲带在水线位置覆盖从舰首到舰尾整个健身。“威尼斯”号在装甲堡位置另外装设有121毫米(4.75英寸)厚的熟铁装甲用来专门保护舰炮。[10] 舰只
服役历史两舰建造启动时间较晚,以至于并没有在第三次意大利独立战争中参与行动。“罗马”号入役时,同时期已经有更为先进的中央炮房舰出现[15][16]。“威尼斯”号在建造中途被改为中央炮房舰,因此整个建造周期被大幅延长。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威尼斯”号完工时,意大利海军已经转而研制更为先进的炮塔舰,也就是后来的卡约·杜里奥级[l][10][18]。“罗马”号在普法战争期间被调用参加从法国手中占领罗马的行动。“罗马”号以及意大利舰队的其他舰只之后预备进攻奇维塔韦基亚,然而最终没有集结足够的兵力[19]。 1880年,“罗马”号参加了在拉古萨附近一次迫使奥斯曼帝国遵守《柏林条约》将乌尔齐尼交还给黑山的国际海军示威活动[20]。次年,该舰与“阿玛迪奥王子”号[m]发生碰撞事故,但两舰都没有受到严重损坏[22]。同年,“威尼斯”号被改装为一艘鱼雷训练船。“罗马”号作为拉斯佩齐亚港的警备舰[n]一直服役到1890年。1895年,两舰都被从意大利海军序列中除籍。第二年,“威尼斯”号就被报废拆解。然而“罗马”号在拉斯佩齐亚港被改装成了一艘供应船。1896年7月28日,“罗马”号被闪电击中起火燃烧,之后因烧毁严重无修复价值而被拆解[10]。 脚注注释
引文
参考书目
参考期刊
外部链接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