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长民林长民(1876年9月16日—1925年12月24日),[1] [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幼名则泽,字宗孟,号苣苳子、桂林一枝室主等,福建省福州府闽侯县人。清末民初政治人物、外交官、教育家、书法家。研究系领导人之一。[2][3][4] 生平清末的活動林长民生于一个官宦家庭。父林孝恂,光绪进士,历任浙江一些州县的知县。据《福建省地方志》记载,清光绪二年七月十六日(1876年9月3日),林长民生于杭州,而《造化元钥评注》则记为“光绪二年六月十四日(1876年8月3日)出生。 [5] 1897年(光緒23年)中秀才後,学习英語、日語,从事翻译业。[2][3] 1906年(光緒32年),他通过杭州東文学校赴日本留学,在早稻田大学获得政治经济科的学士。其间,他任福建同郷会会長。中野正刚、風見章是其同班同学。除此之外,他还同張謇、岑春煊、湯化龙、孫洪伊、劉崇佑、徐佛蘇、楊度、宋教仁、犬養毅、尾崎行雄有交流。[2][3][4] 1909年(宣統元年)归国。就任福建官立法政学堂教務長兼福建谘议局書記長。不久,他出席了在上海召开的各省谘议局会議,被推为国会請願同志会書記。[2][3] 国際的活動1911年(宣統3年)4月27日的黄花岗起義中,慶应義塾大学哲学科学生、林长民的堂弟林觉民成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壮烈牺牲。林長民因而對清政府心生仇恨,為此投身革命活動以報血仇,作为福建代表参加了在南京举行的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会議。孫文(孫中山)当选中華民国臨時大总統后,林长民任内務部参事。林长民参加了《中華民国臨時約法》的起草工作。[2][3][6][4] 1912年(民国元年)1月,林长民、張謇、程德全等人组织統一党,林长民任该党幹事。5月共和党成立,林长民任该党幹事。同年,林长民任临时参议院秘书长。林長民和不少北京權貴和議員有私交。1913年(民国二年),林长民当选民元国会衆議院議員,并兼任众议院秘书长,5月任進歩党的政務部部長。[2][3][6][4] 在衆議院,他担任秘書長兼憲法起草委員,参与制定《天壇憲草》。在北京活動的同时,他还就任福建私立法政学校校長。1914年(民国3年)任政事堂参議,5月任参政院代理秘書長。1915年(民国4年)任法制局局長,不久辞任。1916年,国会重开,继续担任众议院议员。1916年,他还担任宪法研究会编辑事务,该会即进步党人士结合而成。[2][3][6][4] 1917年(民国6年)7月,任段祺瑞内閣的司法总長,同年11月辞任。1918年,任总統府外交委員会委員兼事務主任。同年4月,加入費洛俱樂部。1919年(民国8年)任国際联盟同志会理事。当時林长民对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就收回山東利权的交涉不力,藉機在北京的《晨報》上撰文批判列強和政府,令它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借囗。[2][3][6]五四运动中支持討伐曹汝霖。[7] 翌年,林長民赴伦敦,同梁启超、汪大燮组织講学社。1921年(民国10年)5月,他被推为国際联盟同志会首席代表,在意大利米兰举行的国際联盟会議上发表演説。同年10月归国。[2][3] 戰場身亡1922年(民国11年)民元国会第2次恢復,他继续任国会衆議院議員,并被补选为憲法起草委員会委員。翌年他因反对曹锟賄選而逃往上海。1924年(民国13年),福建私立法政学院改組为福建大学(現福建师范大学),他就任校長。他发表了《敬告日本人》公开信,批判日本的对华政策。翌年,他被段祺瑞的執政政府任命为国憲起草委員会委員。[2][3] 同年11月,奉系将领郭松龄针对奉系领导人張作霖发动兵变。当時林長民被郭松龄聘任为秘書長。后来,郭松龄遭到張作霖的反击而兵败。12月24日,林长民在奉天省新民县(今新民市)小蘇家屯的混战中遭流彈击中而身亡。享年50岁。[2][3] 家庭
参考文献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