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屋朝康
文屋朝康(日语:文屋朝康/ふんや の あさやす Funya no Asayasu */?,?—?)是日本平安時代前期官人和歌人,官位是從六位下大膳少進,文屋氏出身,其父是文屋康秀。他是《百人一首》歌人之一,有約3首作品收錄於敕撰和歌集。按《古今和歌集目錄》記載,他在寬平4年正月23日(892年2月25日)就任駿河掾,其後在延喜2年2月23日(902年4月4日)出任大舍人大允[1]。另外,按《敕撰作者部類》記載,他是從六位下大膳少進,出任大舍人允的日期則是延喜3年(903年)[2]。 和歌朝康收錄於敕撰和歌集的和歌數目存在兩種說法,按《敕撰作者部類》記載為3首,一首收錄於《古今和歌集》,兩首收錄於《後撰和歌集》[2]。不過根據收錄於《古今和歌集》的作品的詞書記載[注 1],這首作品出自於是貞親王家歌合(是貞のみこの家の歌合によめる,《新編國歌大觀》編號225),另有同樣在詞書處記載為出自於是貞親王家歌合的兩首和歌(これさだのみこの家の歌合のうた,《新編國歌大觀》編號249和250[注 2]),在定家本《古今和歌集》雖然標明為朝康之父康秀的作品,但是由於高野切以及清輔本《古今和歌集》等均視為朝康的和歌,加上契沖在《古今余材抄》中的見解,推測這兩首和歌可能是朝康的作品,如此他收錄於敕撰和歌集的數目便增至5首。除了是貞親王家歌合外[5]:14-15[6],他也有參與寬平御時後宮歌合[7]。 《百人一首》入選作是;
這首和歌收錄於《後撰和歌集》卷第六「秋中」,《新編國歌大觀》編號是308,詞書是「延喜御時、歌めしければ」[5]:39,意思是延喜時的召歌[11],指出此歌是醍醐天皇在位時的作品[12]。然而,由於此歌早已收錄在成書於延喜年間之前的寬平御時後宮歌合以及《新撰萬葉集》,因此詞書本身的描述並不正確[13]。另外,此歌也收錄於藤原定家的《八代抄》、自筆本《近代秀歌》、《秀歌體大略》、《八代集秀逸》和《五代簡要》,亦蘊含了定家喜愛的三個字「白」、「風」和「秋」,不僅如此這首作品還將露水比喻為眼淚,化作珍珠而散落的風情讓人聯想到悲傷的戀愛,而定家本人也以此歌與《萬葉集》的和歌(《新編國歌大觀》編號3390)為本歌取,寫下的作品收錄於《拾遺愚草》(《新編國歌大觀》編號1292)。與此同時,雖然當時已經存在不少以白露為題材的和歌,例如他自己在《古今和歌集》的作品(《新編國歌大觀》編號225)、遍昭(《古今集》,《新編國歌大觀》編號27)、紀貫之(《後撰集》,《新編國歌大觀》編號307)和壬生忠岑(《後撰集》,《新編國歌大觀》編號309)等等,但是這些作品的差異在於其中的白露均是靜態,並且只著眼於將白露比喻成珍珠[4],而朝康的作品則捕抓了白露散落的情景,帶有纖細純潔的美感,加上散落的白露讓人感受到生命的無常,從而留下余韻[13],以比喻取代寫實的手法則屬於古今調[14]。 關於開首的「白露に」,鈴木日出男、島津忠夫和小町谷照彥均認為是指花草上亮麗的白色露水,其中鈴木和小町谷主張有強調作用,同時鈴木也提到在五行中「白」與秋天相通[12][14][15]。另一方面,有吉保則認為「白」與其說是顏色,不如說其讓人感覺純潔[16]。接著的「風の吹敷く」的意思是風不斷在吹,其中「吹敷く」是《後撰和歌集》的寫法[5]:39,《新撰萬葉集》同樣採用「敷」字(《新編國歌大觀》編號87)[17],寬平御時後宮歌合則以平假名寫作「しく」(《新編國歌大觀》編號90)[18],有吉、鈴木、島津和小町谷均認為是指「頻く」(頻繁地發生),其中鈴木認為可能是颱風或相當程度的強風[12][14][13][15],吉海直人則認為將白露與風扯上關連的手法特別嶄新[4]。第三句的「秋の野は」是指秋天的原野[19],其中係助詞的「は」是用來強調只有秋天才能看到的情景。第四句的「つらぬきとめぬ」是指沒有用繩線串好[20],其中的「つらぬきとめ」是「貫く」(穿過)與「留める」(綁好)的合成詞,「ぬ」則是否定用的助動詞「ず)的連體形[13][16]。末句的「玉ぞちりける」是指珍珠散落四周,將花草上散亂的露水比喻成沒有用繩線串好的珍珠[13][注 3],「ぞ」則是係助詞,與代表感嘆的「ける」形成係結[15]。 參考資料註解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