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寮漁港
前寮漁港(臺灣話:Tsiân-liâu Hû-káng),位於台灣澎湖縣馬公市前寮里,主管單位為澎湖縣政府,屬第二類漁港[1],並與東側的石泉漁港與菜園漁港地理位置上相互連結。[2]:167 簡介澎湖縣馬公市前寮里在清領時期的乾隆年間尚稱作「煙墩仔社」,係因班兵派駐當地,搭建有煙墩砲臺駐防而得名,後來因漁民在砲臺附近的海濱搭建草寮,草寮前方即海,空無一物,守兵乃遂稱當地的房舍為前寮,漸漸成為整體區域的代稱,約莫於編撰《澎湖廳志》的光緒年間已改稱「前寮社」,並與石泉、菜園兩聚落接壤一處,面朝馬公內灣,同屬嵵裡澚管轄。[3][4] 前寮漁港確切興建年份不詳,但澎湖縣政府將前寮漁港興建案編入民國69年至76年(1980年-1987年)間的「第一期臺灣地區漁港建設方案」,動用新台幣144萬元闢建。民國77年至85年(1988年-1996年)的「第二期臺灣地區漁港建設方案」,則編列新台幣703萬元用於前寮漁港。民國86年至89年(1997年-2000年)的「第三期臺灣地區漁港建設方案」中,澎湖縣政府編列新台幣323萬,進行前寮漁港堤面整修、航道疏濬,包括增建東側曳船道和西側護岸118.7公尺等工程。民國90年至91年(2001年-2002年)的「第四期臺灣地區漁港建設方案」,又斥資新台幣537萬元於前寮漁港,浚挖泊地,並再延長東側曳船道的突堤共60公尺。[2]:166-167 根據2005年出版的《續修澎湖縣志.財政志》資料,前寮漁港在四期的工程經費總計為新台幣1707萬元。[2]:175 前寮漁港現行台灣的漁港法屬於「第二類漁港」[1],而在民國95年(2006年)1月27日之前的漁港法舊制中[5],屬於供地方性使用的「第三類漁港」。[6]此外,前寮漁港因泊地水位低淺,船筏皆需等候漲潮方能出入,當地水產則以牡蠣的養殖業為主,又因陸上缺乏漁業的設施,漁獲多往馬公港配送。[7] 圖輯
相關條目參考來源
外部連結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