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入盟條約
《1972年入盟條約》(英語:Treaty of Accession 1972,或譯《1972年加入條約》)是一條讓丹麦、爱尔兰、英国和挪威加入欧洲各共同体的國際協議,前三國批准協議後在1973年1月1日協議生效當日成為歐共體成員國,但挪威則因1972年9月公投否決加入後而未有批准本條約。本條約至今仍然是欧洲联盟憲制基礎的重要一環。 英國在2020年1月31日脫離歐盟後,本條例不再適用於當地。 全稱本條約的官方全稱為[1]:
內容丹麦、挪威和英国本為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成員,經濟上互有聯繫。第二次世界大战後的六十年代,英國的國際事務地位被削弱,不如其他歐共體國家般;愛爾蘭經濟仍然依賴英國,近四分之三的出口到英國,因而尋求增強經濟自主[2]。 加入歐共體的國家需要符合兩個條件:在歐洲大陸之上和與所有成員國達成協議。1961年7月31日,英國[3]、愛爾蘭[4]和丹麥申請加入歐共體[5]。經過長時間談判後[6],法國在1963年否決英國的申請[4],源由是戴高樂認為英國是美國的「特洛伊木馬」,繼而討厭英方[2]。戴高樂在電視鏡頭前說出的「不」成為著名一幕,也象徵著英法在此以後的多年恩怨[7][8]。英國首相哈羅德·麥美倫表示,他一直相信戴高樂會阻止英方入歐,但認為只會是低調和私底下阻止,不過他事後表示「所有計劃都被打亂了」[9]。 擴大1969年,歐洲經濟共同體在海牙召開高峰會,接替戴高樂的總統乔治·蓬皮杜不再阻撓英方入歐[10]。又再經談判後,除法國外的歐共體成員國國會均先後批准歐共體擴張,至於法國則在1972年4月公投以68%支持率通過擴歐[2]。 1972年5月至10月期間,申請入歐的多國先後通過本協議。愛爾蘭在5月10日的公投獲81.3%支持而通過;英國上下兩院三讀表決通過;《丹麥憲法》規定任何主權變動均須經公投批准,最終丹麥的入歐公投獲63.3%支持[11]。不過挪威公投有53.5%選民反對入歐,首相特里格弗·布拉特利為此引咎請辭,這亦是挪威第三次入歐未果:1962年和1967年兩度被法國否決,但今次是首次完成談判後被公投否決[12]。 英國在入歐前未有直接諮詢選民意見。工黨籍的哈羅德·威爾遜在1974年10月大選成功拜相後履行競選承諾,在翌年6月舉行公投決定是否留在歐共體,最終67.23%選民支持留歐,投票率達65%,這也是聯合王國首場全民公投[13]。 參見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