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 ,請協助
改善本條目 或在
討論頁 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此條目需要
精通或熟悉相关主题的编者 参与及协助编辑。
(2019年1月29日 ) 請邀請 適合的人士改善本条目 。更多的細節與詳情請參见討論頁 。
「
鹦鹉 」重定向至此。關於馬來西亞提供的一個热带风暴的命名,請見「
颱風鸚鵡 」。
鹦形目 (學名 :Psittaciformes ;英文:Parrot )在动物分类学 上是鸟纲 (Aves)中的一个目 。[ 1] 本目分為四個科 ,約有101屬410種物種 。[ 1] 據統計,鸚形目下約有三分之一的物種瀕臨絕種[ 2] 。
俗语鹦鹉 、鹦哥 可以用来单独指代鸚鵡科 ,或者整个鹦形目 ,一般多指稱後者。关于其分类讨论,请参阅下文。
本目的所有种类都有如下特征:钩曲的喙 、对趾足 (两趾向前,两趾向后)。
本目鸟类可以在世界上多数气候温暖的地区找到,包括印度 、东南亚 和西非 。美国 也曾有一个种卡罗琳鹦哥 ,但现已灭绝 。鹦形目为数最多的地区为大洋洲 (澳洲 )、南美洲 和中美洲 等熱帶及亞熱帶地區。
南美洲的淺藍綠金剛鸚鵡 ,巴西的伯南布哥鵂鶹 ,與爪哇麥雞 、美拉尼西亞 的新喀吸蜜鸚鵡 现今已被列為「可能滅絕」(Possibly Extinct)的鸚鵡。
起源
通常来说,一个地区如果相对于其它地区来说,集中地拥有某个科的很多种类,那么该地区就很可能是这个科共同祖先的故乡。
南美和大洋洲拥有如此众多的种类,暗示着本目起源在冈瓦纳大陆 。 然而鹦鹉科的化石记录稀少,它们的起源更多只是推测。
最早的类鹦鹉鸟类化石记录可以追溯到白垩纪 (约7千万年前)。在怀俄明 州找到的这块长15mm的下喙碎片类似于现存的吸蜜鹦鹉 类。至今仍不清楚该标本是否应归入鹦鹉类。
欧洲 有着更丰富的始新世 (5千8百万到3千6百万年前)化石记录。在英国 和德国 找到了几具较完整的类鹦鹉鸟类的骨骼化石。尽管还不能十分确定,但总的来说这些标本并不像是现代鹦鹉的祖先,而仅仅是其在北半球演化并在后来灭绝的亲戚而已。
南半球在同时期没有像北半球那样丰富的化石记录,而且直到中新世 中期(大约2千万年前)都还没发现类似鹦鹉的化石。然而到了中新世中期,就发现了确凿无疑的鹦鹉化石,其上颌与现存的白凤头鹦鹉 甚至无法区分。
分類學
以下為鸚形目下至科 層級的系統發生樹 :[ 3]
鹦形目
鴞鸚鵡總科
鸮面鹦鹉科 Strigopidae
Strigopoidea
鳳頭鸚鵡總科
凤头鹦鹉科 Cacatuidae
Cacatuoidea
鸚鵡總科
Psittacoidea
Psittaciformes
系統學
一隻鸚鵡的骨骼 ,左下的頭顱 為一種杜鵑 的頭部
目前由世界鳥類學家聯合會 所承認的鸚形目物種101屬410種。[ 1] [ 3]
鴞鸚鵡總科 (Strigopoidea)
鳳頭鸚鵡總科 (Cacatuoidea)
鸚鵡總科 (Psittacoidea)
鹦鹉学舌
被人饲养的绿翅金刚鹦鹉 Ara chloroptera
鹦鹉学舌是指一些鸟类 可以模仿 人类语言,因为鹦鹉 作为该类鸟的代表而最为人知,所以鹦鹉学舌作为此类的通称。会学舌 的鸟类所能掌握的词语程度不同。有些例如乌鸦 虽然很聪明,但只会个别词语;而非洲灰鸚鵡 大概可以学舌2000个词语。
而關於鸚鵡是否可以和人對話交流的研究上,最知名的首推非洲灰鸚鵡。艾琳·派波柏格(Irene Pepperberg)博士與非洲灰鸚鵡艾利斯(Alex) 經過30年的訓練與實驗,證明了若是能讓灰鸚鵡了解單字所代表的意義,是可以和鸚鵡進行對話交流。艾利斯於2007年9月6日過世,享年31歲;牠對主人說的最後一句話是: 「See you tomorrow.You be Good, I love you.(明天見,你保重,我愛你)」,派波柏格博士則出了一本書《Alex & Me: How a Scientist and a Parrot Discovered a Hidden World of Animal Intelligence—and Formed a Deep Bond in the Process》(ISBN 9780061673986 )紀念艾利斯。[ 4]
保育狀況
除被列入附录Ⅰ和未被列入附录的桃脸牡丹鹦鹉 (Agapornis roseicollis )、虎皮鹦鹉 (Melopsittacus undulatus )、鸡尾鹦鹉 (Nymphicus hollandicus )和红领绿鹦鹉 (Psittacula krameri 外的所有种,其他种均被列為《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二 的物種 ,被限制出口及貿易。
參見
參考文獻
^ 1.0 1.1 1.2 International Ornithologists' Union . Gill, Frank ; Donsker, David; Rasmussen, Pamela , 编. IOC World Bird List 13.2 . [2022-08-17 ] (英语) .
^ Olah, George; Butchart, Stuart H. M.; Symes, Andy; Guzmán, Iliana Medina; Cunningham, Ross; Brightsmith, Donald J.; Heinsohn, Robert. Ecological and socio-economic factors affecting extinction risk in parrots . Biodiversity and Conservation. 2016, 25 (2): 205–223. ISSN 0960-3115 . doi:10.1007/s10531-015-1036-z (英语) .
^ 3.0 3.1 Joseph, Leo; Toon, Alicia; Schirtzinger, Erin E.; Wright, Timothy F.; Schodde, Richard. A revised nomenclature and classification for family-group taxa of parrots (Psittaciformes) . Zootaxa. 2012-02-24, 3205 (1): 26 [2023-09-27 ] . doi:10.11646/zootaxa.3205.1.2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2-04-30) (英语) .
^ 艾琳·派波柏格著,汪遠伊、王心瑩譯:《你保重,我愛你—我和我的聰明鸚鵡艾利斯》(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2009)
延伸阅读
[ 在维基数据 编辑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禽蟲典·鸚鵡部 》,出自陈梦雷 《古今圖書集成 》
外部連結
小纲
目
古颚下纲 (Paleognathae)
无翼鸟目 (Apterygiformes)
鹤鸵目 (Casuariiformes)
美洲鸵鸟目 (Rheiformes)
鸵鸟目 (Struthioniformes)
䳍形目 (Tinamiformes)
雞雁小綱 (Galloanserae)
雁形目 (Anseriformes)
鸡形目 (Galliformes)
新鸟小纲 (Neoaves)
鸊鷉目 (Podicipediformes)
鹱形目 (Procellariiformes)
鹈形目 (Pelecaniformes)
鹳形目 (Ciconiiformes)
隼形目 (Falconiformes)
鹤形目 (Gruiformes)
鸻形目 (Charadriiformes)
鸽形目 (Columbiformes)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鹦形目 (Psittaciformes)
鹃形目 (Cuculiformes)
鸮形目 (Strigiformes)
夜鷹目 (Caprimulgiformes)
雨燕目 (Apodiformes)
鼠鸟目 (Coliiformes)
咬鹃目 (Trogoniformes)
佛法僧目 (Coraciiformes)
鴷形目 (Piciformes)
犀鸟目 (Bucerotiformes)
鵑鴗目 (Leptosomatiformes)
麝雉目 (Opisthocomiformes)
企鹅目 (Sphenisciformes)
潜鸟目 (Gaviiformes)
叫鶴目 (Cariamiformes)
鲣鸟目 (Sulifor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