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形目 (学名 :Galliformes )在生物分类学 上是鸟纲 中的一个目 。人们通常把这一目的鸟中体形较大种的统称为“鸡”,体形较小的一些种类称为“鹑”。由于这一目的鸟腿脚强健,擅长在地面奔跑,按生态习性,被称为陆禽 。这一目中的鸟有些体态雄健优美,色彩艳丽,其中不少是珍稀物种和经济物种,与人类的生活关系密切。
分类
在鸟类DNA分类系统 中,林鹑科 和拟鹑科 ,不再归属于鸡形目,而是归属于鹤形目 。
凤冠雉科 (Cracidae)
塚雉科 (Megapodiidae)
吐绶鸡科 (Meleagrididae)
拟鹑科 (Mesitornithidae)
珠鸡科 (Numidiidae)
齿鹑科 (Odontophoridae)
雉科 (Phasianidae)
松鸡科 (Tetraonidae)
傳統上根據形態的做法,雞形目還包括有麝雉科 (Opisthocomidae)[ 1] [ 2] ,但現今認為這種分類並不可靠而不予接納,並將麝雉科獨立出來成為單獨的麝雉目 。
雞形目
塚雉科 (Megapodiidae)
鳳冠雉科 (Cracidae)
珠雞科 (Numididae)
齒鶉科 (Odontophoridae)
雉科 (Phasianidae)
基於De Chen及其合作者於2021出版的研究所繪製的雞形目系統發育樹圖。[ 3]
分布
鸡形目的鸟在除南极洲 外的各大洲都有分布,都是陆栖 鸟类 ,并多为留鸟 。
形态特征
鸡形目中的雉类体形较大,一般与家鸡 相似,雌雄体色多不同,雄性羽毛 多彩而艳丽,雌性羽色黯淡。被称为鹑的一类体形较小,羽色灰暗。鸡形目的鸟喙 短而强健,翅为短圆形,适于短距离飞行和迅速起飞。有些雉类的头胸部有肉垂,发情期时会充血、充气。
它们的尾退化,很短,但雉类的鸟尾羽发达,有些种类有特别延长的中央尾羽。尾羽不仅是飞行中控制方向的舵,也是求偶是重要的炫耀部位。它们也有发达的尾脂腺 ,而且皮肤裏也有能分泌脂肪 的细胞,这些油脂可以保护羽毛和防水。它们的腿发达有力,雉类的雄性都有距 ,有的种类雌性也有,这是鸡形目特有的炫耀器官。鸡形目鸟的脚三趾在前,大趾在后,几乎成一个平面,利于行走。鸡形目的鸟胸骨发达,附有强健的肌肉。
习性
鸡形目的鸟食性很杂,主要取食植物,昆虫和其他部分动物。觅食是多用脚袍挖后用喙取食。
鸡形目的鸟一般体色较平淡的种为单配制,体形大、雄性羽色绚丽的种是多配制。有些雉类的鸟到繁殖期有复杂的炫耀行为。有些雉类的头胸部有肉垂,发情期时会充血炫耀。有的种类如松鸡科的鸟具有复杂的集体发情行为。
鸡形目的鸟筑巢粗糙,常营地巢,接着倒木或灌丛的形状,铺以草和羽毛。雌鸟在孵卵期间腹部羽毛大量脱落,形成孵卵斑 。雏鸟为早成雏,多是一年性成熟,也有些体性大的种类要二到三年才性成熟。
保护
这一目中的鸟很早就是人类和其他食肉动物取食的对象,人类通过驯养的方法,使其种的一些称为家禽。由于鸡形目的鸟分布具有地域性,有些种为一些地区所特有,人类活动的入侵,使其栖息地受到很大的压缩。目前这些种类多进入世界性的保护名录,也成为当地首保护的物种。但当地人的习惯还需时间去改变,人类猎杀和捡拾鸟蛋的做法在某些地区还有出现。
另外,由于鸡形目种的雉类羽色绚丽、形态健美,招致了人们的喜爱,而刺激了标本、羽毛工艺品的交易,而此目中许多种类的人工繁殖还无法完成,野外猎杀就成了重要的手段。
与人类文化的关系
鸡形目的鸟很早就被人所熟知,在中国 很早就开始被驯养利用,2500年前的《尚书》中提及的就有14种。中国的诗 词歌 赋 中也常有它们的形象。
凤凰 的形象在东西方文化中都有,它不是真实存在的动物,其形象是一些鸡形目鸟的融合。不同文化中它华丽的外表象征的意义多是美好与高贵。
斗鸡 在世界的许多地区也是人们喜爱的娱乐活动。
一些民族有模仿雞形目形态和习形的舞蹈,如傣族 的孔雀 舞,哈尼族 的白鹇 舞等。
参见
參考文獻
^ 王烁 ; 赵思宁 ; 胡晓珊 ; 孙清珉 . 山西汾河下游早更新世鸡形目一新属 A new genus of early Pleistocene Galliformes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Fenhe River, Shanxi, China (PDF) . 地质通报 . 2006, 25 (7): 858–861 [2020-07-21 ] .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13-06-10) (中文(简体)) .
^ Alfred Sherwood Romer .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書)|Vertebrate Paleontology ]] 3rd Edition. Chicago Press. 1966: 374 -379. ISBN 978-0226724881 (英语) .
^ Chen, D.; Hosner, P.A.; Dittmann, D.L.; O’Neill, J.P.; Birks, S.M.; Braun, E.L.; Kimball, R.T. Divergence time estimation of Galliformes based on the best gene shopping scheme of ultraconserved elements. BMC Ecology and Evolution. 2021, 21 (1): 209. doi:10.1186/s12862-021-01935-1 .
外部連結
小纲
目
古颚下纲 (Paleognathae)
无翼鸟目 (Apterygiformes)
鹤鸵目 (Casuariiformes)
美洲鸵鸟目 (Rheiformes)
鸵鸟目 (Struthioniformes)
䳍形目 (Tinamiformes)
雞雁小綱 (Galloanserae)
雁形目 (Anseriformes)
鸡形目 (Galliformes)
新鸟小纲 (Neoaves)
鸊鷉目 (Podicipediformes)
鹱形目 (Procellariiformes)
鹈形目 (Pelecaniformes)
鹳形目 (Ciconiiformes)
隼形目 (Falconiformes)
鹤形目 (Gruiformes)
鸻形目 (Charadriiformes)
鸽形目 (Columbiformes)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鹦形目 (Psittaciformes)
鹃形目 (Cuculiformes)
鸮形目 (Strigiformes)
夜鷹目 (Caprimulgiformes)
雨燕目 (Apodiformes)
鼠鸟目 (Coliiformes)
咬鹃目 (Trogoniformes)
佛法僧目 (Coraciiformes)
鴷形目 (Piciformes)
犀鸟目 (Bucerotiformes)
鵑鴗目 (Leptosomatiformes)
麝雉目 (Opisthocomiformes)
企鹅目 (Sphenisciformes)
潜鸟目 (Gaviiformes)
叫鶴目 (Cariamiformes)
鲣鸟目 (Sulifor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