鈴木SX4
鈴木SX4(日语:スズキ・SX4)為日本鈴木公司自2006年起開發製造的緊湊型跨界休旅車,第一代之兄弟車為飛雅特Sedici。 關於車名SX4,乃是「Sports X-over 4 all seasons(適合四季使用的運動型跨界休旅車)」之縮寫。 歷史第一代(2006年-2014年)
2005年 - 12月1日在日本公開發表,並同日於歐洲開始生產;2006年日內瓦車展正式面世。此車款與義大利飛雅特汽車合作開發,並由義大利設計-喬治亞羅公司負責設計,故與飛雅特Sedici同為兄弟車,但後者僅限歐洲市場銷售。外型方面,車頭蜂巢式水箱護罩兩端向上拉出A柱折線,車側的低腰線搭配大片窗戶及車頂置物架,刻意外張的車輪拱讓車尾較為肥厚,整體融合了越野風格。內裝部分除了6/4分離後座座椅,亦提供兩段式前翻分離座椅、後椅背完全收納等變化設計,可滿足不同需求調整空間變化。 採用TECT高剛性車體結構的底盤與第二代鈴木Swift相同,但因車高較高,在彎道中重心轉移的狀況頗為嚴重,連帶影響後輪的穩定性。懸吊系統採用歐系車常見的前麥花臣、後拖曳臂之設計,至於動力心臟因應各地市場的不同需求:
同年11月19日在中國北京國際車展公開原廠代號YY5的三廂轎車版並命名為「天語SX4」,以填補鈴木Liana的產品空缺[1];11月28日開始在長安鈴木下線生產。除了多出第三廂的車尾配置,1.6L直列四缸DOHC M16A型引擎也因應當地交通情況重新調校,最大馬力108hp / 5,500rpm,峰值扭力為14.6kg·m / 3,500-4,500rpm;且提供五速手排與四速自排兩種變速箱。長安鈴木更為了中國的消費需求,提供米色雙彩內裝;高端車款更配備了六具安全氣囊、防鎖死煞車系統、EBD煞車力道分配系統、頂級CD音響與恆溫空調系統等配置[2]。 2006年 - 4月開始在美國、加拿大市場開賣,日本當地於7月4日上市,臺灣則在同年12月推出。臺灣市場之版本包含雙前座SRS輔助氣囊、車門輔助氣囊與前後車窗輔助氣囊等六顆安全氣囊,再加上安全帶自動緊縮裝置及束力限制機構,保障駕駛者的安全。另外,ABS防鎖死煞車系統、EBD煞車力道分配系統、16吋五幅式鋁合金輪圈、音響快撥鍵、恆溫空調系統、keyless無鑰匙啟動系統等亦為全車系標準配備。 2007年 - 印度馬魯蒂鈴木公司開始投產三廂轎車式SX4,一開始1.6L直列四缸DOHC M16A型引擎並沒有VVT可變汽門正時機構,後來才加入此機構。2010年8月該公司推出CNG天然氣裝置套件,2011年2月則推出1.3L直列四缸DOHC Multijet型柴油引擎版本。 2009年 - 美國市場推出「iAWD」四輪驅動車型,提供三種驅動方式:2WD前輪驅動、AWD AUTO四輪驅動、AWD LOCK四輪驅動。其中後者在時速超過每小時64公里可以啟動,電子式限滑差速器採取前軸50%、後軸50%的傳動比例。 2010年 - 實施小改款,北美洲式場新增六速手排變速箱,以及搭配CVT變速系統的2.0L直列四缸DOHC J20B型引擎,最大馬力148hp / 6,000rpm;同時新增巡航定速系統、ESP稱車身動態穩定系統等配備。臺灣市場也在2013年推出小改款,重新注入家族設計的U字形車頭設計,使得從車頭看A柱折線更為明顯。
燃料電池汽車SX4-FCV鈴木公司以SX4為基礎,開發出以燃料電池作為動力來源的「SX4-FCV」,並於2008年6月24日取得國土交通大臣認定。這輛車最高時速可達每小時150公里,續行距離為250公里,並裝置可回收輸出能量的蓄電電容器。 競速賽事
2006年3月鈴木公司在日內瓦車展上宣布鈴木世界拉力車隊將投入2007年度世界拉力錦標賽,並公開其參賽概念車型式;這輛車乃由田嶋伸博率領的鈴木運動公司(IRD公司前身)負責設計。2007年2月開始在日本分站下場測試,至於砂石路測試則是同年4月在法國南部進行。接著在科西嘉島分站中,法國籍賽車手尼古拉斯·貝爾納迪(Nicolas Bernardi)和領航員讓-馬克·福廷(Jean-Marc Fortin)駕駛SX4 WRC實際下場比賽;該隊亦派出芬蘭籍塞巴斯蒂安·林霍爾姆(Sebastian Lindholm)和領航員托米·圖奧米寧(Tomi Tuominen)參加英國分站比賽。 2007年12月17日該車隊宣布2008年度的比賽中,將由稻垣秋介取代原技術主管米歇爾·南丹(Michel Nandan)的職務,川田輝擔任車隊經理,賽車手則為芬蘭籍托尼·加德邁斯特(Toni Gardemeister)、瑞典籍沛爾-貢納爾·安德森等二人[3]。由於錯誤的頭段橡膠墊導致引擎故障,安德森在蒙地卡羅分站獲得第8名,加德邁斯特則在瑞典分站獲得第7名。後來,兩輛車在墨西哥分站雙雙退出比賽。接著在紐西蘭分站賽事中,安德森拿到第6名、加德邁斯特為第7名。日本分站裡兩人則各進步一名,甚至在札幌巨蛋舉辦的超級特殊賽程中,加德邁斯特替該車隊奪下第一個獲勝。在英國分站中,安德森獲得第5名,加德邁斯特則是第7名。 可惜的是,受到金融海嘯的衝擊,2008年12月15日該車隊宣布暫時退出2009年度WRC賽事[4]。
這部為了參加美國派克峰國際爬山賽而特別打造的特製賽車,設計者與賽車手皆為田嶋伸博。動力心臟為3,071c.c.水冷式V型6缸DOHC引擎,在雙渦輪增壓器的加持下,可輸出910bhp / 8,750rpm的最大馬力和90.5kg-m / 5,850rpm的扭力峰值。為了輕量化,車體總重量刻意壓低至1,100公斤。果然2011年6月26日田嶋創下9分51秒278的記錄[6],打破自己於2007年7月21日駕駛鈴木運動XL7爬山賽特製車(Suzuki Sport XL7 Hill Climb Special)所創的10分1秒408的舊記錄[7]。
第二代(2013年-2021年)
2012年 - 9月鈴木公司先是在巴黎車展發表名為「S-Cross」的概念車設計圖[8],翌年3月日內瓦車展復公開量產車型。原廠將車身尺碼一定程度加大,軸距達到2,600mm,但高度降低20mm,行李廂容量增至430公升。動力心臟視市場特性及需求而定,共有1.5L直列四缸DOHC VVT M15A型引擎、1.6L直列四缸DOHC VVT M16A型引擎、2.0L直列四缸DOHC J20A型引擎、1.6L直列四缸DOHC DDiS型柴油引擎等四種;變速箱則有五或六速手動排檔、四速自動排檔、CVT等設定。歐洲地區自2013年秋季開始由馬札爾鈴木公司供應,翌年5月亦開始由金鈴汽車引進臺灣,然而這款車將不會在北美洲市場上市[9]。 2013年 - 12月23日長安鈴木正式推出大改款的SX4,並命名為「鈴木鋒馭」。動力來源和上一代同樣為1.6L直列四缸DOHC VVT M16A型引擎,搭配五速手排或可模擬七速的CVT手自排變速箱。依照FF或4WD驅動方式、變速箱設定以及配備的不同,區分成五種車型。 2014年 - 5月在臺灣正式上市,名為「SX4 Crossover」。標準配備為7具SRS輔助安全氣囊、ABS防鎖死煞車系統、EBD電子制動力分配系統、EBA剎車輔助系統、ESP車身動態穩定系統、HHC斜坡起步輔助系統、方向盤換檔撥片及音響快撥鍵、巡航定速系統、keyless無鑰匙啟動系統等,動力心臟和上一代同樣為1.6L直列四缸DOHC VVT M16A型引擎,可輸出最大馬力118hp / 6,000prm、最大扭力15.9kg-m / 4,400rpm,搭配可模擬七速的CVT手自排變速箱。 2015年 - 9月29日SX4獲得好設計獎,同時該公司的第八代鈴木Alto/第三代鈴木Alto Lapin、第六代鈴木Every/第三代Every Wagon、第四代鈴木Solio/第二代Solio Bandit也一同獲獎[10]。 2016年 - 8月10日印尼市場發表小改款的「SX4 S-Cross」[11],最明顯的差異在於水箱罩改採二條鍍鉻橫條,而動力換成1.5L直列四缸DOHC VVT M15A型引擎,可輸出109ps / 6,000rpm的最大馬力、138N·m / 4,400rpm的最大扭力。 2017年 - 4月19日開幕的上海車展上,原廠發表小改款的SX-4,並取名為鈴木驍途[12]。車頭改採直瀑式鍍鉻前格柵,配合燻黑LED頭燈和LED日行燈。動力心臟新設1.4L直列四缸DOHC缸內直噴K14C-DITC型渦輪增壓引擎,與第四代鈴木Escudo相同。配合5速手排或CVT變速箱,可輸出最大馬力140ps / 5,500rpm、最大扭力22.4kg·m / 1,700-4,000rpm。同年6月15日,日規小改款亦正式發售[13]。全車在匈牙利馬札爾鈴木公司製造,採進口方式引入日本。雖然沿用原1.6L直列四缸DOHC VVT M16A型引擎,但改為六速自動排檔。車頭改成直瀑式鍍鉻前格柵、燻黑LED頭燈、LED日行燈、LED尾燈、17吋新樣式鋁合金輪圈,並新增紺青色、紅色等車身塗裝。 同年6月15日日本引進匈牙利馬札爾鈴木公司製造的小改款[14],同樣把車頭改成直瀑式鍍鉻前格柵,並燻黑LED頭燈、LED日行燈、LED尾燈、17吋新樣式鋁合金輪圈,新增紺青色、紅色等車色,共計4種車身塗裝。同年7月21日臺灣金鈴汽車引進小改款SX4[15],同樣由馬札爾鈴木公司在匈牙利製造,搭載1.4L直列四缸DOHC缸內直噴K14C-DITC型渦輪增壓引擎,配合附換檔撥片的6速手自排變速箱。在行車安全防護方面,具備TECT車體、7具SRS安全輔助氣囊、ESP車身動態穩定系統、HHC斜坡輔助系統、ABS/BA/EBD三合一煞車輔助系統、TPMS胎壓偵測系統等配備。
第三代(2021年迄今)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