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友
董氏(1623年10月17日—1681年7月30日[1]),本名友(臺羅:Táng Iú,又作酉[a]),通稱董友姑、董酉姑,晉江人,諡號「潮武王妃」[2]。是南明延平王鄭成功(其孫鄭克塽追諡「潮武王」)的王妃、鄭經的生母。又稱「董王妃」(鄭成功去世之後,陸續被尊為「董王太妃」、「董太王太妃」)。董妃是少數完整歷經:鄭氏王朝鄭成功、鄭經、鄭克塽三代統治的王妃。在英國商館的債務紀錄中,稱之為「大娘」(英語:Tanniah;闽南语:Ta-niâ)。[3] 生平董友出身士大夫家族,為南明隆武朝禮部侍郎董颺先之女。出身書香門第的她,知書達禮。1642年嫁給當時為秀才的鄭成功。1646年隨鄭成功舉兵抗滿,董友勤奮持家、並從旁積極協助丈夫的軍務需求[4];當戰事吃緊時,董友更主動捐出金銀等首飾,以支援軍中財物;種種顧大局、識大體的作為,讓鄭成功十分讚賞及感動。1649年,鄭成功受永历帝敕封為「延平王」,董妃因而成為「延平王妃」。 1651年,清將馬得功奇襲中左所(今廈門島),守將阮引與何德敗退棄城,鄭芝莞則私藏寶藏潛逃,董妃則奉婆婆田川松的神主牌逃至海邊。董妃欲登上鄭芝莞的戰船遭拒,發現其戰船滿載金銀財寶,向鄭成功告發如此貪財,芝莞後因貪贓以及怠忽而遭軍法處死。1661年,鄭成功佔領台灣。隔年,董妃因為世子鄭經與陳昭娘亂倫偷情之事,被鄭成功斥責追究,險因此而賜死或處死[5][6]。同年,鄭成功薨殂於承天府安平王城,王弟鄭襲自立為王,鄭經從廈門東征克台奪下大位,尊董妃為「王太妃」。董妃晉身王太妃之後,開始過問東寧大小國政,並且時常教導、輔佐兒子鄭經。 西元1681年,鄭經薨,由監國世孫鄭克𡒉繼位。董妃素來對世孫有偏見,認為其夫即是被世孫給氣死的,因此在聽信鄭聰與馮錫範等人的讒言後,下令罷黜並收回其王位與王印。由此馮錫範等人趁勢發動政變殺害了鄭克𡒉,改立鄭克塽為王,事後董妃為此感到後悔不已。同年,董妃逝世於北園別宮,東寧大權落入馮錫範與劉國軒等武臣的掌控,當時「台人感夫人惠者,咸嘆息焉」。[7] 董妃死後,下葬於武定里洲仔尾的王室陵墓,與鄭成功、鄭經以及王妃唐氏葬在一起。西元1683年,鄭克塽舉國降清,為防止台灣的東寧遺民以東寧王室的名義反叛,清聖祖下令鄭克壆返回福建南安主持四人的遷葬,因此今日董妃之墓位於福建。[8] 家庭夫家
娘家
<ref>《溫陵沙堤董氏祥芝房分譜》:「餘颺先娵葉氏、陳氏,男四:長麟,次葵,三東,四武;女四:長友,次隱,三週,四仟。…長女配鄭門國姓夫人…」}}<ref>《永寧後山董氏族譜》:「祥芝房次橋公次子諱揚先,別號沙築,登崇禎丁丑進士,任廣東雷廉道,魯王贈'風高五柳'之匾。沙築公年五十二始登科,素凜廉□(隅)見大義,其胞侄女酉姑,配國姓,遂士錄傳其禁姦止殺,董氏與勵焉。又辛丑之變,踉蹌逃難,人竟懷珍寶,董氏獨包裹姑之神主以出,成功大加敬服,亦足徵家 訓矣。」}}<ref>《附記沙築公私志手書世次》:「長婦諏王氏;次娵晉江梧店市蔡軍門先生次女;三婦娵漳州漳浦李保恭先生侄女;四婦娵泉州沙綠園林素庵先生第五女。次女配安溪李厚庵先生功兄名貴舍,安溪縣學生員;三女配晉張瑞圖先生胞弟老舍;四女配晉江梧店市莊際昌先生功弟藤舍。」}} 相關作品
註解參考文獻史料引用
相關條目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