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此条目的主题不是
關帝廟。
武庙是中华文化圈国家祭祀古代良将的庙宇。经过历代演变,武庙祭祀的人数也屡次变化。武庙祭祀亦傳至朝鮮半島、越南等地。
唐朝武庙祭祀
唐玄宗開元十九年(731年)設置的太公尚父廟为武庙的开端,其中供奉十一位歷代良將,以太公望為主祀,以歷代名將十人配享,稱為十哲,十哲中張良為副祀。在中春及中秋時祭祀,牲品及禮樂編制都與孔廟相同。
唐肅宗上元元年(760年)尊太公望為武成王祭典與祭孔子相同。太公尚父廟更名成武成王廟,簡稱武廟。當時武廟的主神是太公望,以張良為副祀。包含張良在內的歷代名將十人坐像分坐左右。
- 左列:秦武安君白起、漢淮陰侯韓信、漢丞相諸葛亮、唐尚書右僕射衛國公李靖、唐司空英國公李勣。
- 右列:漢太子少傅張良、齊大司馬田穰苴、吳將軍孫武、魏西河守吳起、燕昌國君樂毅。
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年)接受禮儀使顏真卿的建議,武廟增加祭祀古今名將六十四人。[1]
北宋武庙祭祀
宋朝建国之初,宋太祖赵匡胤幸武成王庙,历观两廊所画名将,以杖指白起曰:“起杀已降,不武之甚,何为受享于此?”命人去之。左拾遗知制诰高锡因上疏论王僧辩不克善终,不宜在配享之列。乃诏吏部尚书张昭、工部尚书窦仪与锡别加裁定,取功业始终无瑕者。
建隆四年六月癸巳(963年7月6日)[2],昭等议升退以下古今名將:
升二十三人如下:
- 汉灌婴、后汉耿纯、王霸、祭遵、班超、晋王浑、周访、宋沈庆之、后魏李崇、傅永、北齐段韶、北周李弼、唐秦叔宝、张公谨、唐休璟、浑瑊、裴度、李光颜、李愬、郑畋、后梁葛从周、后唐周德威、符存审二十三人。
退二十二人如下:
- 魏吴起、齐孙膑、赵廉颇、汉韩信、彭越、周亚夫、后汉段纪明、魏邓艾、蜀关羽、张飞、晋杜元凯、陶侃、北齐慕容绍宗、梁王僧辩、陈吴明彻、隋杨素、贺若弼、史万岁、唐李光弼、王孝杰、张齐丘、郭元振二十二人。
诏塑齐相管仲像于堂,画魏西河太守吴起于庑下,馀如昭等议。
乙未,祕书郎直史馆管城梁周翰上言曰:“凡名将悉皆人雄,苟欲指瑕,谁当无累!一旦除去神位,吹毛求异代之非,投袂忿古人之恶,似非允当。臣心惑焉。”不报。[3]
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年),對武廟的祭祀名單又有調整,共有歷代名將七十二人。分成殿上十人及兩廡六十二人兩組,雖無十哲之名,仍有其實。名單如下:
主祀:武成王姜太公。
配享:留侯張良,陪伴在姜太公旁邊。
配享於殿上:共十人。
- 東側西向:管仲、孫武、樂毅、諸葛亮、李勣。
- 西側東向:田穰苴、范蠡、韓信、李靖、郭子儀。
從祀於殿外廡間:共六十二人。
- 東廡西向:白起、孫臏、廉頗、李牧、曹參、周勃、李廣、霍去病、鄧禹、馮異、吳漢、馬援、皇甫嵩、鄧艾、張飛、呂蒙、陸抗、杜預、陶侃、慕容恪、宇文憲、韋孝寬、楊素、賀若弼、李孝恭、蘇定方、王孝傑、王晙、李光弼人等二十九人。
- 西廡東向:吳起、田單、趙奢、王翦、彭越、周亞夫、衛青、趙充國、寇恂、賈復、耿弇、段熲、張遼、關羽、周瑜、陸遜、羊祜、王濬、謝玄、王猛、王鎮惡、斛律光、王僧辯、于謹、吳明徹、韓擒虎、史萬歲、尉遲敬德、裴行儉、張仁亶、郭元振、李晟等三十三人。
武廟之配享及從祀名單此後時有微調。
清朝时期
關(圖右赤面者)、岳(圖左)合祀的日月潭文武廟。
至清朝时,关羽变成武庙主神,武庙成为關帝廟。
民国时期
民国初年,陸海軍部上袁世凱的呈文所云:“關壯繆翊贊昭烈,岳武穆獨炳精忠。英風亮節,同炳寰區,實足代表吾民族英武壯烈之精神。”於是民國政府便開始推行“關岳合祀”的計劃,再各地設立關岳廟,正位左祀關聖帝君(關羽),右祀岳武穆王(岳飛),並且以張飛、王濬、韓擒虎、李靖、蘇定方、郭子儀、曹彬、韓世忠、旭烈兀、徐達、馮勝、戚繼光等十二人左祀關羽,再以趙雲、謝安、賀若弼、尉遲敬德、李光弼、王彥章、狄青、劉錡、郭侃、常遇春、藍玉、周遇吉等十二人右祀岳飛,左右兩廂各12位神像均身眼北上以朝關岳,關岳廟一共有二十四位名將左右從祀,這一點完全是模仿了唐朝的太公廟的規制。
越南順化富春京師武廟
明命十六年建,正中奉周尚父姜太公,東序管仲、孫武、韓信、李靖、李晟、徐達六位;西序田穰苴、張良、諸葛亮、郭子儀、岳飛五位。左廡從祀陳興道、阮有進、尊室會;右廡從祀黎魁、阮有鎰、阮文張。春秋二仲文廟祭後一日用巳日派武班大臣致祭,庭前豎武功石碑。
列表
歷代武廟供奉人物
名字
|
朝代 |
政權
|
身份(稱號、職位、爵位或謚號)
|
被供奉於唐肅宗朝
|
被供奉於唐德宗朝
|
被供奉於宋太祖朝
|
被供奉於宋徽宗朝
|
姜子牙
|
周朝 |
西周
|
武成王
|
是(主祀)
|
是(主祀)
|
是(主祀)
|
是(主祀)
|
范蠡
|
春秋戰國
|
越國
|
相國
|
否
|
是
|
是
|
是
|
孫武
|
春秋戰國
|
吳國
|
將軍
|
是
|
是
|
是
|
是
|
田穰苴
|
春秋戰國
|
齊國
|
大司馬
|
是
|
是
|
是
|
是
|
管仲
|
春秋戰國
|
齊國
|
相國
|
否
|
是
|
是
|
是
|
孫臏
|
春秋戰國
|
齊國
|
將軍
|
否
|
是
|
否
|
是
|
田單
|
春秋戰國
|
齊國
|
安平君
|
否
|
是
|
是
|
是
|
樂毅
|
春秋戰國
|
燕國
|
昌國君
|
是
|
是
|
是
|
是
|
廉頗
|
春秋戰國
|
趙國
|
信平君
|
否
|
是
|
否
|
是
|
趙奢
|
春秋戰國
|
趙國
|
馬服君
|
否
|
是
|
是
|
是
|
李牧
|
春秋戰國
|
趙國
|
大將軍武安君
|
否
|
是
|
是
|
是
|
吳起
|
春秋戰國
|
魏國
|
西河守
|
是
|
是
|
否
|
是
|
白起
|
春秋戰國
|
秦國
|
武安君
|
是
|
是
|
否
|
是
|
王翦
|
春秋戰國
|
秦國
|
將軍
|
否
|
是
|
是
|
是
|
張良
|
漢朝 |
西漢
|
太子少傅留侯
|
是(副祀)
|
是(副祀)
|
是
|
是
|
韓信
|
漢朝 |
西漢
|
淮陰侯
|
是
|
是
|
否
|
是
|
曹參
|
漢朝
|
西漢
|
相國平陽侯
|
否
|
是
|
是
|
是
|
周勃
|
漢朝
|
西漢
|
左丞相絳侯
|
否
|
是
|
是
|
是
|
彭越
|
漢朝
|
西漢
|
梁王
|
否
|
是
|
否
|
是
|
周亞夫
|
漢朝
|
西漢
|
太尉條侯
|
否
|
是
|
否
|
是
|
李廣
|
漢朝
|
西漢
|
前將軍北平太守
|
否
|
是
|
是
|
是
|
衛青
|
漢朝
|
西漢
|
大將軍長平侯
|
否
|
是
|
是
|
是
|
霍去病
|
漢朝
|
西漢
|
大司馬冠軍侯
|
否
|
是
|
是
|
是
|
趙充國
|
漢朝
|
西漢
|
後將軍營平侯
|
否
|
是
|
是
|
是
|
灌嬰
|
漢朝
|
西漢
|
太尉丞相潁陰侯
|
否
|
否
|
是
|
否
|
鄧禹
|
漢朝
|
東漢
|
太傅高密侯
|
否
|
是
|
是
|
是
|
吳漢
|
漢朝
|
東漢
|
大司馬廣平侯
|
否
|
是
|
是
|
是
|
賈復
|
漢朝
|
東漢
|
左將軍膠東侯
|
否
|
是
|
是
|
是
|
馮異
|
漢朝
|
東漢
|
征西大將軍夏陽侯
|
否
|
是
|
是
|
是
|
寇恂
|
漢朝
|
東漢
|
執金吾雍奴侯
|
否
|
是
|
是
|
是
|
耿弇
|
漢朝
|
東漢
|
建威大將軍好畤侯
|
否
|
是
|
是
|
是
|
馬援
|
漢朝
|
東漢
|
伏波將軍新息候
|
否
|
是
|
是
|
是
|
段熲
|
漢朝
|
東漢
|
太尉新豐侯
|
否
|
是
|
是
|
是
|
皇甫嵩
|
漢朝
|
東漢
|
太尉槐里侯
|
否
|
是
|
是
|
是
|
耿纯
|
漢朝
|
東漢
|
東郡太守東光侯
|
否
|
否
|
是
|
否
|
王霸
|
漢朝
|
東漢
|
上谷太守淮陵侯
|
否
|
否
|
是
|
否
|
祭遵
|
漢朝
|
東漢
|
征虜將軍潁陽侯
|
否
|
否
|
是
|
否
|
班超
|
漢朝
|
東漢
|
射聲校尉定遠侯
|
否
|
否
|
是
|
否
|
鄧艾
|
三國
|
曹魏
|
太尉
|
否
|
是
|
否
|
是
|
張遼
|
三國
|
曹魏
|
征東將軍晉陽侯
|
否
|
是
|
是
|
是
|
張飛
|
三國
|
蜀漢
|
車騎將軍西鄉侯
|
否
|
是
|
否
|
是
|
關羽
|
三國
|
蜀漢
|
前將軍漢壽亭侯
|
否
|
是
|
否
|
是
|
諸葛亮
|
三國
|
蜀漢
|
丞相
|
是
|
是
|
是
|
是
|
呂蒙
|
三國
|
東吳
|
武威將軍南郡太守孱陵侯
|
否
|
是
|
是
|
是
|
周瑜
|
三國
|
東吳
|
偏將軍南郡太守
|
否
|
是
|
是
|
是
|
陸抗
|
三國
|
東吳
|
大司馬荊州牧
|
否
|
是
|
是
|
是
|
陸遜
|
三國
|
東吳
|
丞相婁侯
|
否
|
是
|
是
|
是
|
杜預
|
兩晉十六國
|
西晉
|
鎮南大將軍當陽侯
|
否
|
是
|
否
|
是
|
羊祜
|
兩晉十六國
|
西晉
|
征南大將軍南城侯
|
否
|
是
|
是
|
是
|
王濬
|
兩晉十六國
|
西晉
|
撫軍大將軍襄陽侯
|
否
|
是
|
是
|
是
|
王渾
|
兩晉十六國
|
西晉
|
司徒京陵公
|
否
|
否
|
是
|
否
|
周訪
|
兩晉十六國
|
西晉
|
安南將軍尋陽縣侯
|
否
|
否
|
是
|
否
|
陶侃
|
兩晉十六國
|
東晉
|
太尉長沙公
|
否
|
是
|
否
|
是
|
謝玄
|
兩晉十六國
|
東晉
|
車騎將軍康樂公
|
否
|
是
|
是
|
是
|
王猛
|
南北朝
|
前秦
|
丞相
|
否
|
是
|
是
|
是
|
慕容恪
|
南北朝
|
前燕
|
太宰錄尚書太原王
|
否
|
是
|
是
|
是
|
長孫嵩
|
南北朝
|
北魏
|
太尉北平王
|
否
|
是
|
是
|
否
|
李崇
|
南北朝
|
北魏
|
北討大都督陳留侯
|
否
|
否
|
是
|
否
|
傅永
|
南北朝
|
北魏
|
平東將軍光祿大夫
|
否
|
否
|
是
|
否
|
斛律光
|
南北朝
|
北齊
|
右丞相咸陽王
|
否
|
是
|
是
|
是
|
慕容紹宗
|
南北朝
|
北齊
|
尚書右僕射燕郡公
|
否
|
是
|
否
|
否
|
段韶
|
南北朝
|
北齊
|
樂陵郡公
|
否
|
否
|
是
|
否
|
于謹
|
南北朝
|
北周
|
太傅大宗伯燕國公
|
否
|
是
|
是
|
是
|
宇文憲
|
南北朝
|
北周
|
大冢宰齊王
|
否
|
是
|
是
|
是
|
韋孝寬
|
南北朝
|
北周
|
右僕射鄖國公
|
否
|
是
|
是
|
是
|
李弼
|
南北朝
|
北周
|
太師柱國大將軍趙國公
|
否
|
否
|
是
|
否
|
王鎮惡
|
南北朝
|
劉宋
|
征虜將軍
|
否
|
是
|
是
|
是
|
檀道濟
|
南北朝
|
劉宋
|
司空武陵公
|
否
|
是
|
是
|
否
|
沈慶之
|
南北朝
|
劉宋
|
太尉車騎大將軍始興郡公
|
否
|
否
|
是
|
否
|
吳明徹
|
南北朝
|
南陳
|
司空南平公
|
否
|
是
|
否
|
是
|
王僧辯
|
南北朝
|
南梁
|
太尉永寧郡公
|
否
|
是
|
否
|
是
|
韓擒虎
|
隋朝
|
隋朝
|
上柱國新義公
|
否
|
是
|
是
|
是
|
楊素
|
隋朝
|
隋朝
|
司空尚書令越國公
|
否
|
是
|
否
|
是
|
史萬歲
|
唐朝
|
唐朝
|
柱國太平公
|
否
|
是
|
是
|
是
|
賀若弼
|
唐朝
|
唐朝
|
右武侯大將軍宋國公
|
否
|
是
|
否
|
是
|
李靖
|
唐朝
|
唐朝
|
尚書右僕射衛國公
|
是
|
是
|
是
|
是
|
李勣
|
唐朝
|
唐朝
|
司空英國公
|
是
|
是
|
是
|
是
|
李孝恭
|
唐朝
|
唐朝
|
司空河間郡王
|
否
|
是
|
是
|
是
|
尉遲敬德
|
唐朝
|
唐朝
|
右武侯大將軍鄂國公
|
否
|
是
|
是
|
是
|
裴行儉
|
唐朝
|
唐朝
|
禮部尚書聞喜公
|
否
|
是
|
是
|
是
|
蘇定方
|
唐朝
|
唐朝
|
右武衛大將軍邢國公
|
否
|
是
|
是
|
是
|
郭元振
|
唐朝
|
唐朝
|
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代國公
|
否
|
是
|
否
|
是
|
張仁亶
|
唐朝
|
唐朝
|
右武衛大將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韓國公
|
否
|
是
|
是
|
是
|
王晙
|
唐朝
|
唐朝
|
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中山公
|
否
|
是
|
是
|
是
|
張齊丘
|
唐朝
|
唐朝
|
朔方節度使兼御史大夫
|
否
|
是
|
否
|
否
|
王孝傑
|
唐朝
|
唐朝
|
夏官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朔方大總管
|
否
|
是
|
否
|
是
|
郭子儀
|
唐朝
|
唐朝
|
太尉中書令尚父汾陽郡王
|
否
|
是
|
是
|
是
|
李光弼
|
唐朝
|
唐朝
|
司空臨淮郡王
|
否
|
否
|
否
|
是
|
李晟
|
唐朝
|
唐朝
|
太尉中書令西平郡王
|
否
|
否
|
否
|
是
|
秦叔寶
|
唐朝
|
唐朝
|
左武衛大將軍翼國公
|
否
|
否
|
是
|
否
|
張公謹
|
唐朝
|
唐朝
|
襄州都督鄒國公
|
否
|
否
|
是
|
否
|
唐休璟
|
唐朝
|
唐朝
|
宰相宋國公
|
否
|
否
|
是
|
否
|
渾瑊
|
唐朝
|
唐朝
|
檢校司徒中書令
|
否
|
否
|
是
|
否
|
裴度
|
唐朝
|
唐朝
|
中書令晉國公
|
否
|
否
|
是
|
否
|
李光顏
|
唐朝
|
唐朝
|
河東節度使太原尹北都留守
|
否
|
否
|
是
|
否
|
李愬
|
唐朝
|
唐朝
|
鳳翔節度使涼國公
|
否
|
否
|
是
|
否
|
鄭畋
|
唐朝
|
唐朝
|
宰相
|
否
|
否
|
是
|
否
|
葛從周
|
五代十國
|
後梁
|
昭義軍節度使陳留郡王
|
否
|
否
|
是
|
否
|
周德威
|
五代十國
|
後唐
|
盧龍節度使檢校侍中
|
否
|
否
|
是
|
否
|
符存審
|
五代十國
|
後唐
|
中書令
|
否
|
否
|
是
|
否
|
相关条目
注释
- ^ 《新唐書·志第五》:建中三年,禮儀使顏真卿奏:「治武成廟,請如月令春、秋釋奠。其追封以王,宜用諸侯之數,樂奏軒縣。」詔史館考定可配享者,列古今名將凡六十四人圖形焉……
- ^ 兩千中西曆換算. [2020-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5).
- ^ 《续资治通鉴 卷第三 宋纪三》
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