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隆
|
政权 |
北宋、南唐、吳越、荊南
|
君主 |
宋太祖赵匡胤 南唐元宗李璟 南唐後主李煜 吳越忠懿王钱俶 荆南貞懿王高保融
|
历时 |
4年
|
建隆在宋太祖与北宋时的位置。 建隆在南唐及五代十國的位置。 建隆在吴越及五代十國时期的位置。 建隆在荊南及五代十國的位置。
|
|
建隆(960年正月—963年十一月)是北宋太祖赵匡胤开始使用的年号,也是北宋的第一个年号,共使用了4年。[1]
当时其他还残留的一些五代十国政权也用此年号纪年。宋朝於963年十一月正式向南唐頒曆後,南唐後主李煜才停止使用後周顯德年號,开始用北宋建隆年号纪年(960年)。吳越忠懿王钱俶亦用此年号。荆南侍中高保勗、高繼沖从960年八月开始用此年号,直到963年五月投降北宋为止。[2]
改元
大事記
紀年農曆對照表
表格中各月的干支即為各月的第1日,「大」表示該月有30日,「小」表示該月有29日,「閏月」表格中的中文數字表示該年為閏某月(比如「三甲子」裡有中文數字「三」,即表示該行所在年份有閏三月),各月初一底下的數字表示對應的西曆日期。
西元 |
干支 |
紀年 |
正月 |
二月 |
三月 |
四月 |
五月 |
六月 |
七月 |
八月 |
九月 |
十月 |
十一月 |
十二月 |
閏月
|
960年 |
庚申 |
建隆元年
|
辛丑大 |
辛未小 |
庚子大 |
庚午小 |
己亥大 |
己巳大 |
己亥小 |
戊辰大 |
戊戌小 |
丁卯大 |
丁酉小 |
丙寅大
|
1/31 |
3/1 |
3/30 |
4/29 |
5/28 |
6/27 |
7/27 |
8/25 |
9/24 |
10/23 |
11/22 |
12/21
|
961年 |
辛酉 |
建隆二年
|
丙申小 |
乙丑大 |
乙未小 |
癸巳大 |
癸亥大 |
癸巳小 |
壬戌大 |
壬辰大 |
壬戌小 |
辛卯大 |
辛酉小 |
庚寅大 |
三甲子小
|
1/20 |
2/18 |
3/20 |
5/17 |
6/16 |
7/16 |
8/14 |
9/13 |
10/13 |
11/11 |
12/11 |
962/1/9 |
4/18
|
962年 |
壬戌 |
建隆三年
|
庚申小 |
己丑小 |
戊午大 |
戊子小 |
丁巳大 |
丁亥小 |
丙辰大 |
丙戌大 |
丙辰小 |
乙酉大 |
乙卯大 |
乙酉小
|
2/8 |
3/9 |
4/7 |
5/7 |
6/5 |
7/5 |
8/3 |
9/2 |
10/2 |
10/31 |
11/30 |
12/30
|
963年 |
癸亥 |
建隆四年
|
甲寅大 |
甲申小 |
癸丑小 |
壬午大 |
壬子小 |
辛巳大 |
辛亥小 |
庚辰大 |
庚戌小 |
己卯大 |
己酉大 |
|
|
1/28 |
2/27 |
3/28 |
4/26 |
5/26 |
6/24 |
7/24 |
8/22 |
9/21 |
10/20 |
11/19 |
|
|
同期存在的其他政权年号
- 中國
- 朝鮮半島
- 日本
- 天德(957年-961年):村上天皇之年号
- 應和(961年-964年):村上天皇之年号
参見
參考文獻
- ^ 李崇智《中國歷代年號考》,第160頁。
- ^ 李崇智《中國歷代年號考》,第145、148、157頁。
- ^ 脫脫. 宋史本紀第一太祖一. 维基文库. 「建隆元年春正月乙巳,大赦,改元,定有天下之號曰宋。」
- ^ 徐松.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 「太祖建隆元年正月五日,詔曰:『五運推移,上帝於焉眷命;三靈改卜,王者所以膺國。朕早練龍韜,常提虎旅。當周邦末造,從二帝以征行;洎喬嶽纏哀,翊嗣君而纂位。罄一心而事帝,諒四海以皆聞。一昨北虜侵疆,邊民受弊,朕長驅禁旅,克日平戎。六師纔發於近郊,萬眾喧譁而莫遏。擁迴京闕,推戴眇躬。幼主以曆數有歸,尋行禪讓。兆庶不可以無主,萬幾不可以暫停,勉徇群心,己登大寶。宜改顯德七年為建隆元年,改國號為大宋。』」
- ^ 脫脫. 宋史本紀第一太祖一. 维基文库. 「〔乾德元年十一月〕甲子,有事南郊,大赦,改元乾德。」
- ^ 徐松.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 「四年十一月十六日,詔曰:『……可改建隆四年為乾德元年。』」
深入閱讀
|
---|
五代 | |
---|
十国 | 南吴 | 天祐907-919(唐朝) → 武义919-921 → 顺义921-927 → 乾貞927-929 → 大和929-935 → 天祚935-937 |
---|
南唐 | 昇元937-943 → 保大943-957 → 中兴958 → 交泰958 → 显德958-960(后周) → 建隆960-963 → 乾德963-968 → 开宝968-974(北宋) |
---|
吴越 | 天祐907(唐朝) → 天宝908-912 → 鳳曆913 → 乾化913-915 → 贞明915-921 → 龙德921-923(后梁) → 宝大924-925 → 宝正926-931 → 长兴932-933 → 应顺934 → 清泰934-936(后唐) → 天福936-944 → 开运944-946(后晋) → 會同947(遼朝) → 天福947 → 乾祐948-950(后汉) → 广顺950-953 → 显德954-960(后周) → 建隆960-963 → 乾德963-968 → 开宝968-976 → 太平兴国976-978(北宋) |
---|
马楚 | 天成927-930 → 长兴930-933 → 应顺934 → 清泰934-936(后唐) → 天福936-944 → 开运944-946(后晋) → 天福947 → 乾祐948-950(后汉) → 保大950-951(南唐) |
---|
闽(殷) | 開平909-911 → 乾化911-915 → 贞明915-921 → 龙德921-923(后梁) → 同光923-925 → 天成926-930 → 长兴930-932(后唐) → 龙启933-934 → 永和935-936 → 通文936-939 → 永隆939-944 → 天德943-945
其他势力 | 天福944(後晉) · 天福945(後晉) · 保大945-946(南唐) |
---|
|
---|
南汉 | 乾亨917-925 → 白龙925-928 → 大有928-942 → 光天942-943 → 应乾943 → 乾和943-958 → 大寶958-971
|
---|
前蜀 | |
---|
后蜀 | 長興934(後唐) → 明德934-937 → 广政938-965 |
---|
荆南 | 同光924-926 → 天成926-928(后唐) → 乾貞928-929(南吴) → 天成929-930 → 长兴930-933 → 应顺934 → 清泰934-936(后唐) → 天福936-944 → 开运944-946(后晋) → 天福947 → 乾祐948-950(后汉) → 广顺951-953 → 显德954-960(后周) → 建隆960-962(北宋) |
---|
北汉 | 乾祐951-956(後漢) → 天会957-973 → 广运974-979 |
---|
|
---|
西域 | |
---|
|
|
---|
宋朝 | 北宋 | 建隆960-963 → 乾德963-968 → 开宝968-976 → 太平兴国976-984 → 雍熙984-987 → 端拱988-989 → 淳化990-994 → 至道995-997 → 咸平998-1006 → 景德1004-1007 → 大中祥符1008-1016 → 天禧1017-1021 → 乾兴1022 → 天圣1023-1032 → 明道1032-1033 → 景祐1034-1038 → 宝元1038-1040 → 康定1040-1041 → 慶曆1041-1048 → 皇祐1049-1054 → 至和1054-1056 → 嘉祐1056-1063 → 治平1064-1067 → 熙宁1068-1077 → 元丰1078-1085 → 元祐1086-1094 → 紹聖1094-1098 → 元符1098-1100 → 建中靖国1101 → 崇宁1102-1106 → 大观1107-1110 → 政和1111-1118 → 重和1118-1119 → 宣和1119-1125 → 靖康1126-1127 |
---|
南宋 | 建炎1127-1129 → 明受1129 → 建炎1129-1130 → 紹興1131-1162 → 隆興1163-1164 → 乾道1165-1173 → 純熙(預定1174) → 淳熙1174-1189 → 绍熙1190-1194 → 慶元1195-1200 → 嘉泰1201-1204 → 开禧1205-1207 → 嘉定1208-1224 → 宝庆1225-1227 → 绍定1228-1233 → 端平1234-1236 → 嘉熙1237-1240 → 淳祐1241-1252 → 宝祐1253-1258 → 开庆1259 → 景定1260-1264 → 咸淳1265-1274 → 德祐1275-1276 → 景炎1276-1278 → 祥兴1278-1279 |
---|
|
---|
起事年號 | 应运994 · 化順1000 · 得圣1047-1048 · 景瑞1049-1052 → 啟曆1052-1053 · 永乐1120-1121 · 天载1130 · 阜昌1130-1137 · 大聖天王1133 · 轉運1207 · 重德1229 |
---|
自杞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