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6轟炸機
圖-16轟炸機(俄语:Ту–16,羅馬化:Tu-16,北約代號「獾」(Badger))是蘇聯圖波列夫設計局在1950年代設計與生產的一款雙引擎噴气战略轟炸機,第一架原型機於1952年4月試飛,當年12月開始生產,1954年進入前線空軍服役,同時正式授與Tu-16的軍方編號。 它的服役标志着苏联进入了喷气战略轰炸机时代[2],並外銷給多個國家。它還被改裝成圖-104,這是世界第二款投入使用的噴氣式客機,1990年代繼承的俄軍將其逐漸停用。 開發歷史概念起源Tu-16是圖波列夫设计局Tu-4轟炸機(仿制美军B-29)的后继产品。图-4在1940年代末期進入蘇聯空軍服役,雖然蘇聯獲得了戰略轟炸機,但他們對Tu-4的性能並不滿意;因為噴射機的出現,苏联方面认为,螺旋槳轟炸機很快過時,因此亟需優秀的噴射戰略轟炸機。而葬送螺旋槳轟炸機的正是蘇聯人的傑作——韓戰時期米格15戰機成功的執行攔截任務,逼使美軍B-29祗能在夜間執行轟炸,證明了噴射攔截機相當有用。 蘇聯空軍在1948年提出噴射轟炸機的開發需求,空軍需要一款載重量7公噸、續航距離3千公里、可在穿音速空域運作的機體,不過當時尚未獲得可用的發動機,實際作業仍未有起色。圖波列夫設計局在需求提出後,檢討手頭持有的氣動構型中何者適合。其中一個名為「82型」的概念曾提出討論,該氣動構型為雙噴射發動機、後略翼構型,不過當時此設計並未成熟因此未能運用,82型氣動設計後來成為Tu-22轟炸機的原始概念。在1948年成為Tu-16的設計初稿者則是名為「86型」的設計,該設計在1949年風洞模擬時,預估它將會是一架極速為時速980公里,升限13,400公尺,可在2噸酬載狀況下以6千公尺飛行高度續航4000公里的機型;與86型競爭者則是伊留申設計局的Il-46轟炸機。 設計量產1949年8月29日,RDS-1原子彈成功試爆改變了此型機技術需求,蘇聯決定盡速量產RDS-3原子彈因應美國的核威脅,所以新型轟炸機標準籌載提高到5公噸,並需要完整的放射線防護裝備。在設計階段,設計局內賦予的編號是「Tu-88」,在1952年4月27日蘇聯空軍決定由圖波列夫的設計勝出。1954年5月1日,9架图-16组成编队飞过红场,这成为了图-16在世人面前第一次的公开亮相。苏联空军远程航空兵用图-16快速替代了图-4。截至1958年底,蘇聯海軍黑海舰队、波罗的海舰队、太平洋舰队一共装备了424架图-16,其中最为活跃的便是图-16R和图-16P这两种电子战/侦察机型。 除了擔任投擲核子炸彈的任務以外,Tu-16也被改裝成攜帶巡弋飛彈和反艦飛彈,以及偵察和電子作戰等任務。而駐紮於海參崴的圖-16,亦成為「東京急行」機隊中的一員。1987年12月9日,2架图-16R接近冲绳岛附近海域上空巡航侦察,驻扎在冲绳那霸航空基地的日本航空自卫队第302飞行队紧急起飞了2架F-4EJ战斗机升空拦截。接近图-16后,日机再三喊话要求其飞离,但苏军机组不予理会,在经过请示后,日机对图-16进行了实弹警告射击。 實戰應用1961年苏联开始对埃及、伊拉克出口图-16轰炸机。1973年10月6日第四次中东战争暴发当天,埃及空军的图-16KSR轰炸机战斗飞行13架次,发射了25枚AS-5B超音速反辐射导弹,半数以上命中目标,击毁了以色列空军设在西奈半岛的5座雷达站。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开始,苏联空军远程航空兵开始用图-22M“逆火”逐步取代图-16轰炸机。 驻哈萨克的苏联空军图-16广泛参加了阿富汗战争中对游击队的高空水平轰炸作战。仅重达9吨的FAB-9000 M-54航空炸弹就投掷了289枚。图-16N是用于给图-95、“逆火”轰炸机群伴飞的空中加油机。配备软管锥形加注系统。机身底部涂有一条红色条纹。从1963年开始,在喀山飞机制造厂,部分图-16轰炸机被改装成图-16N空中加油机。 用户現役國家僅有: 曾使用過此机種的国家如下:
流行文化
參見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