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放 (三國)

劉放(2世紀—250年),字子棄涿郡方城县(今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人[1],是西汉廣陽頃王劉建之子西乡顷侯劉容的后代[2][3]三國時代魏國大臣。

生平

劉放早年擔任過郡綱紀,被薦舉為孝廉。天下大亂時漁陽王松佔據涿郡,劉放前往依附。官渡之戰曹操攻佔冀州,劉放勸王松投靠曹操,於是王松在收到曹操的招降書信後,率領雍奴泉州安次三縣歸順。

劉放回應曹操的書信文辭華麗,曹操看了很高興,又聽說是他說服王松降服,於是徵召劉放,並任命劉放為司空參事,擔任主簿記室,之後又擔任郃陽等縣的縣令

魏國建立後,為中書監,與中書令孫資一同掌管機密,頗受曹丕曹叡寵幸,爵位則略高於孫資[4]。劉放善於撰寫檄文,曹操、曹丕及曹叡詔命中有關徵召告喻的文字,多出於劉放之手。

青龙元年(233年),吴帝孙权与蜀汉执政丞相诸葛亮联合想一起伐魏。曹魏的边境侦察兵缴获孙权的书信,刘放于是改写信中言辞,往往能够更换本文却仍与上下文相衔接,将信改作写给魏征东将军满宠并表现出归顺曹魏之意,将其封好送给诸葛亮。诸葛亮将信抄给吴将步骘等人,孙权便担心诸葛亮怀疑自己而解释。这一年,刘放、孙资二人俱加侍中、光禄大夫。

景初二年以討伐遼東參謀有功而進爵方城侯[5]。這一年曹叡臥病不起,想以燕王曹宇大將軍夏侯獻曹爽曹肇秦朗共同輔政。曹宇生性謙恭善良,堅決推辭。曹叡召見劉放、孫資,問:「燕王為何如此?」劉放、孫資回答:「燕王自知不堪如此大任。」曹叡又問:「曹爽是否可代替?」劉放、孫資都同意,又力陳應當召回司馬懿以扶持皇室。曹叡先是同意,但不久後為曹肇阻止。曹叡再次召見劉放、孫資,說:「我自己要召回司馬懿,卻被曹肇等人阻止,幾乎壞了我的事。」於是罷免曹宇、夏侯獻、曹肇、秦朗的官位,司馬懿到了之後接受詔命,而後曹叡駕崩。按《魏晉世語》所言,夏侯獻、曹肇早已敵視劉放、孫資,因此劉放、孫資此舉的目的很可能為罷黜政敵。裴松之指出,劉放、孫資稱贊曹爽,勸召司馬懿,實為魏室衰亡的根基。

齊王曹芳繼位,劉放食邑增為一千一百戶,正始元年,與孫資分別加官左、右光祿大夫[6],金印紫綬,儀制與三公相同。嘉平二年去世,諡敬侯

評價

  • 陳壽三國志》:「劉放文翰,孫資勤慎,並管喉舌,權聞當時,雅亮非體,是故譏諛之聲,每過其實矣。」「放才計優資,而自脩不如也。放、資既善承順主上,又未嘗顯言得失,抑辛毗而助王思,以是獲譏於世。然時因群臣諫諍,扶贊其義,并時密陳損益,不專導諛言云。」
  • 张华:“昔在殷周,惟伊惟吕。穆穆公侯,绍兹勋绪。如何上天,歼我鼎辅!金刚玉润,水洁冰清。郁郁文彩,焕若朝荣。功遂身退,致仕悬舆。志邈留侯,心迈二疏。风凛凛以翼衡,云霏霏以承盖。帕翩以飘祝旌缤纷以奄薄。”(《全晋文》)
  • 裴松之:「稱贊曹爽,勸召宣王,魏室之亡,禍基於此。」
  • 王鸣盛:“诸人皆魏之谋主也,运筹决胜,功绩卓然。”(《三国志集解》)

家庭

  • 刘正,嗣侯
  • 刘许,字文生,刘正弟,文辞可观,晋惠帝年间为越骑校尉、宗正卿
  • 刘熙,与孙密、卫烈并称“三豫”
  • 刘放诸子中二人封亭侯,一人骑都尉,其余皆为郎中。刘正、刘许、刘熙可能在其中

藝術形象

影視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三國志·卷14》,出自陳壽三國志

參考文獻

  1. ^ 《三国志集解·卷十四·魏书十四·程郭董刘蒋刘传第十四》:本传言“进爵,封本县,放方城侯”,则放当为涿郡方城人。此盖承祚省文。观晋书张华传自知,见后。郡国志:“幽州涿郡方城。”一统志:“故城今顺天府固安县南。”
  2. ^ 《三国志·卷十四·魏书十四·程郭董刘蒋刘传第十四》:刘放字子弃,涿郡人,汉广阳顺王子西乡侯宏后也。
  3. ^ 《三国志集解·卷十四·魏书十四·程郭董刘蒋刘传第十四》:钱大昭曰:“汉书王子侯表,西乡侯容,广阳顷王子,顺当作顷,宏当作容。”又云:“放子名宏,西乡虽远祖,不当同名。容字之误显然。”弼按:本传子宏嗣者,乃孙资之子,非刘放之子,钱氏殆未细读上下文耳。
  4. ^ 本傳原文記載:“黄初初,改秘书为中书,以放为监,资为令,各加给事中;放赐爵关内侯,资为关中侯,遂掌机密。(黃初)三年,放进爵魏寿亭侯,资关内侯。明帝即位,尤见宠任,同加散骑常侍;进放爵西乡侯,资乐阳亭侯。”
  5. ^ 原文:景初二年,辽东平定,以参谋之功,各进爵,封本县,放方城侯,资中都侯。
  6. ^ 《三國志·三少帝之齊王芳紀》:正始元年春二月乙丑,加侍中中书监刘放、侍中中书令孙资为右光禄大夫。

參考資料

 

Prefix: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