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庄役場24°56′04″N 121°22′10″E / 24.934559°N 121.369310°E
三峽庄役場,是位於臺灣新北市三峽區中埔里、1929年落成的日本官署建物,二戰後曾作為鎮公所、消費合作社,今列市定古蹟,作為三峽歷史文物館。 建築特色![]() 三峽庄役場建地76.42坪[1]。原先61坪地屬於三峽福安宮,其餘為三峽長福巖[2]。1928年,日本政府將原先1901年設立的三角湧區役場建築改築成二樓磚造洋樓[3],以斥資日幣12529圓建造[1],由海山地區土木師傅負責興建[4]。1929年2月7日竣工,同月23日啟用[1]。 三峽庄役場外牆主要以紅磚為主,基礎、雨庇等部分為鋼筋混凝土新工法[3]。據三峽耆老廖富本回憶,磚塊是出自於松山磚廠的高價品,每磚就要價8毛[5]。一說,這些紅磚原先是作為台灣總督府使用[6]。構造上,以採傳統磚造承重牆結構支撐二樓,天花板為輕鋼架天礦纖花板,屋架為洋小屋組[3]。1920到1930年代,日本公共建築流行裝飾藝術風格,如庄役場的山牆周遭會布滿裝飾、矮牆層次分明[7]。三峽庄役場大門上方的心石紋樣、門楣的軍岩造型裝飾、側門上方的弧形書卷捲軸雨棚、二樓平屋女兒牆面的古典紋樣,皆為代表當時建築特色[3]。 室內格局上一樓原為事務所、等候區、宿直室、庄長室兼應接室,二樓會議室[3]。牆面粉刷以傳統工法麻絨灰漿粉刷,地板上層以水泥砂漿粉刷,各處入口腳踩墊、玄關、樓梯、踢腳、與等候室地板等則以磨石子處理[3]。 戰後使用1945年1月27日,三峽鎮公所成立,繼續延續使用此街役場,直到1986年搬至中山路17號[3]。之後作為三峽老人活動中心到1990年5月11日終止,改作為消費合作社[8]。1994年,合作社搬至國光街後,就一度荒廢[9]。 三峽鎮長洪見文的政見之一,是將舊三峽鎮公所作為展示地方史蹟的場所[5]。1998年,鎮公所委由當地中埔里里長李坊良規劃作歷史文物館[10]。鎮公所以新台幣3200萬作整修[11]。1999年6月6日,以「三峽鎮歷史文物館」之名開幕,縣長蘇貞昌到場祝賀[9]。 文資保護![]() 1990年9月18日,針對三峽庄役場將因道路拓寬而廣場縮小等文資保護問題,樂山基金會前往勘查[8]。2006年9月28日,原地主三峽董事會否決列入古蹟申請,要求文化局應以易地或徵收解決[4]。2018年4月3日,三峽庄役場登錄為直轄市定古蹟[3]。2022年7月9日,新北市政府城鄉局副局長邱信智表示,研擬透過都市計畫容積移轉方式,盡速取得三峽庄役場土地所有權[12]。 參考
外部連結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