ㄌ
ㄌ()是注音符號中的聲母之一,字形取自力的古字「𠠲」,發音則取官話「力」字的聲母。《說文解字》:「力,筋也,象人筋之形。」 「ㄌ」的官話、粵語、閩東話、苗語發音為齒齦邊音/l/,不過單講「ㄌ」這個符號時通常會發為「ㄌㄛ」或「ㄌㄜ」。 在絕大多數的拼音方案裡,「ㄌ」都是被寫為〔l〕。 閩南語中,聲母十五音的「柳」聲母去鼻化後,在多數拼音方案中被寫為〔l〕,中華民國教育部將之對應「ㄌ」;但部分學者認為該聲母不是單純的/l/,而是介於/d/之間,或是介在/ɾ/之間,是為一種自由變異;因此臺灣話標為「ㄌ」聲母的音不一定發為/l/。 相關變體注音符號擴充版本閏音符號中有「」,為「ㄌ」的末筆尾端多一豎,該符號用做韻化的「ㄌ」(「ㄌ」本身為有聲子音,可以單獨發聲而不需接韻母),發音為/l̩/。 類似「ㄌ」的發音方式/l/有其他擴充的注音符號。由於苗語除了/l/外,還有軟顎化的送氣軟顎化齒齦邊音/ɫʰ/〔hl〕跟不送氣軟顎化齒齦邊音/ɫ˭/〔dl〕,因此另外發明了「」作為這兩種軟顎化「ㄌ」的注音符號,並獲Unicode收錄。 閏音符號還有「」號,為清齒齦邊擦音/ɬ/,用於粵語南寧白話、勾漏片、四邑片(特別是台山話及開平話)、欽廉片、桂南平話,和閩語莆仙語、海南話。「泛粵大典」網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使用的擴展粵拼標記作〔sl〕。 編碼與拼音
參考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