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崁龍德宮
大赤崁龍德宮,(臺灣話:Tuā-tshiah-khàm Liông-tik-kiong),臺灣澎湖縣廟宇,白沙鄉赤崁村公廟,赤崁澳角頭廟,主祀哪吒三太子爺 。[1] 23°40′03″N 119°36′02″E / 23.66755°N 119.600617°E 沿革赤崁俗稱「大赤崁」,聚落北濱海處有一紅岩高地(台語「崁」為高地、高丘之意),故名「赤崁」,而因南側有另一村落「小赤崁」[2],為作區別故增加一大字於原地名赤崁之前。赤崁位於澎湖北山嶼東北端,在清領時期隸屬「赤崁澳」管轄,進入日治時期改置頂山澳務署、大赤崁支廳,大正九年(1920年)廢除清代的澳社行政制度,赤崁設白沙庄,以白沙庄役場下轄北山嶼全境,1945年二戰落幕後,白沙庄改制白沙鄉,白沙鄉公所亦置於赤崁,赤崁自清代以降皆為北山嶼行政中樞。[3][4] 赤崁龍德宮開基年份記錄紛歧,一為根據《白沙鄉志》,記述為嘉慶九年(1804年)、二為引據廟宇碑記自述則為康熙年間,因不少赤崁村民約莫於南明永曆年間遷居,故龍德宮推測開基於南明、清領時期之交較為可信。又因廟內所藏最早文物「綏及萬方」匾額,由時任澎湖水師協右營游擊邱有章敬獻於乾隆元年(1736年)[5],此外尚存有乾隆八年(1743年)的「神聖威靈」一匾,敬獻者為張啟璋、張啟榮(瓦硐巨富張百萬孫輩)[6],《白沙鄉志》殆有記載訛誤之虞。[1][3] 赤崁龍德宮主祀哪吒三太子,另祀水仙尊王、山西夫子、代天巡狩五府千歲以及岳府千歲。據傳現今廟宇並非初址,龍德宮建廟之初位於碼頭海濱,主神奉祀水仙尊王,因有村民在林庚海邊拾獲一木柴,不久後三太子顯靈,降旨要村民雕鑄此木,做其金身,村民遂開始供奉三太子。嗣後因張百萬後代在赤崁村捐地蓋廟,即為現址,廟宇竣工後,便將三太子以及港邊的水仙尊王一同供奉在龍德宮內。[1] 赤崁龍德宮經歷多次翻修,盡皆失載,目前僅知日治時期昭和六年(1931年)有翻修記錄,現今廟貌乃奠基民國70年(1981年)之重建工程,總計斥資新台幣七千餘萬元。綜觀昭和年間與民國七十年間的營建工程,兩次皆委由後窟潭大木匠師謝自南設計。民國77年(1988年)間另有擴建記錄。[1][7] 辛齊光文物辛齊光(1746年-1821年),奎璧澳湖西社人(今湖西鄉湖西村),出身湖西一帶地主家庭,為澎湖廳在清領時期第一位獲得舉人功名的士人,世稱「開澎舉人」。辛齊光的母親為赤崁社人,因這層緣故,辛齊光曾獻「承乾宣化」一匾[8]、楹聯「玉潤赤城光俎豆」、「金聲湖海播繫香」一對等文物予赤崁龍德宮,敬獻年份皆為嘉慶二十年(1815年),迄今赤崁龍德宮仍有收藏並陳列。[9][10] 圖輯
相關條目赤崁境內: 交陪廟: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