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熊圍穴熊圍(穴熊囲い、あなぐまがこい)是日本將棋圍玉之一,無論居飛車或振飛車都常使用。雖然需要很多手數完成,卻是最堅固的圍玉。 概要把端筋(第1或第9行)香車往前移一格,再將玉潛入其下,形如熊潛藏進洞穴,古代也有「岩屋」、「獅子入洞」(獅子のホラ入り)的說法。 穴熊原本是振飛車用來對付居飛車的圍玉,後世稱為振飛車穴熊,是從江戶時代就存在的戰法。過去的職業棋士對穴熊評價很低,有「下穴熊之類不會變強」(穴熊などやるようでは強くなれない)的偏見[1]。然而,穴熊在1970年代由振飛車黨的大内延介等人證明優秀。其後,居飛車黨的田中寅彦等人在對抗振飛車時也圍出穴熊。之後居飛車穴熊越來越發達,席捲了將棋界。如何對抗居飛車穴熊已經成為振飛車方最大的課題。另外,在現代將棋中,穴熊不僅出現在對抗型,在相振飛車戰型,甚至是矢倉和角交換等相居飛車戰型中,也常出現轉換成穴熊的情況,可見重視自玉堅固程度的穴熊已經成為現代將棋的象徴。 手順以下為四間飛車先手方組出「穴熊基本形」的手順[2] 。從初手起:
以上是與美濃圍相同的手順,接下來開始變化為穴熊獨有的手順:
此時基本的圍玉已經形成,可以開始作戰。當然,也可以移動兩枚金將,組成完整的穴熊:
優點
缺點
圍玉沒有破壞卻輸棋的狀況,俗稱「烤全熊」(姿焼き)。另外,如果桂馬被迫跳離原位,穴熊會大大弱化,俗稱「脫內褲」(パンツを脱いだ)[5]。 攻略法利用桂、香、步等小駒攻擊穴熊很有效,即使交換金銀後被捕獲,也很難做為穴熊方防守用的棋子。特別是利用成步(と金)攻擊的「成步海」手法,雖然速度比較慢,卻很難招架,可以逐步瓦解穴熊方的戰力。避開穴熊守備的金銀,純作一間飛車、地下鐵飛車之類的端攻,也是有效的戰略。 在對抗居飛車穴熊的戰略中,以四間飛車的「藤井系統」最為知名。藤井系統省略自己的圍玉,通常都維持居玉,直接將手數用於端攻,搭配角道,企圖在對手完成居飛車穴熊前就攻進敵陣。其他還有中田功XP等戰法。 穴熊的變體相振飛車穴熊穴熊通常以金銀三枚圍玉。在相振飛車戰局中,穴熊的二枚金將可以配置於3九(7一)、4八(6二)。若攻勢從正面來,則調整為3八(7二)、4八的「金無雙型」;若攻勢從側面來,則調整為普遍型穴熊。 現代穴熊現代穴熊由廣瀨章人發明。只用金銀二枚圍玉,雖然不甚堅固,但左金配置於七段待機,進可攻、退可守,保有自陣均衡,可用於攻擊的棋子也更多。 居飛車無聲穴熊居飛車無聲穴熊(居飛穴音無し)目標為補強角頭,加固上部,以避免居飛車穴熊常見的罩門。角道更換指向,並迴避藤井系統、地下鐵飛車等慣用的穴熊攻略法。[6] 四枚穴熊四枚穴熊是以金銀4枚圍玉的穴熊,非常堅固,以前大多由四枚銀冠發展而來,現在也出現序盤就以四枚穴熊為目標的戰略。實戰中最容易組出下圖〈一〉,開放角道、強化側面的選項為〈二〉,引角、強化上部的選項為〈三〉。使用四枚穴熊時,平衡感會比一般穴熊更糟糕,因此大局觀非常重要。[7] 四枚穴熊的特殊種類:
居飛車取位穴熊居飛車取位穴熊(位取り居飛車穴熊)是使用難度非常高的對抗型圍玉。由於穴熊的弱點在上部,此戰法乾脆先搶先贏,犧牲部分硬度,直接進攻上部。戰略為使用飛車固守右翼,左翼以玉頭戰推進。缺點為手數以及游離駒(沒有其他棋子掩護的棋子:〈一〉的7六銀、〈二〉的7八金)。[10] 腳註
參考資料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