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爾摩沙高速公路碧潭橋
福爾摩沙高速公路碧潭橋,又稱為北二高碧潭橋、國道三號碧潭橋,是臺灣的一座高速公路橋樑,位於新北市新店區碧潭,於碧潭吊橋下游約250公尺處,跨越新店溪,全長約800公尺[1],北起新店碧潭隧道,南銜接安坑交流道,是福爾摩沙高速公路(北二高)重要橋梁之一[2]。落成後成為碧潭的新地標[3],是臺灣第一座預力混凝土拱橋[4],與碧潭吊橋及碧潭大橋合稱「碧潭三橋」。由於國道三號碧潭橋襯托出碧潭湖光山色,名列中華民國國道六大絕美亮點第四名[5]。 興建過程北二高碧潭橋自1986年(民國75年)6月辦理設計,由國際知名的橋樑结構工程師林同棪所親手設計[6],1992年由大陸工程公司承建,於1997年(民國86年)6月完成[2],1997年8月通車[3]。 設計北二高碧潭橋由於地處高速公路的一個大迴旋處,而且為了達到美觀及配合碧潭風景區之景色,橋梁結構採用長跨徑預力混凝土箱形梁[2],為兩座分離式橋梁,全橋共9跨9墩,採南北雙向分離式各3車道設計,全橋無伸縮縫以使行車平順[3],主橋採三跨弧形曲線拱橋,為 100 + 160 + 100 = 360 m 的三跨連續曲線弧形預力混凝土(PC)變斷面箱型拱(上路式拱橋)[3],水平曲線半徑750公尺[2]。主橋墩上方為一鏤空之倒三角形,拱高20公尺。主跨採場鑄節塊懸臂施工法,側跨及引橋則採就地支撐場鑄工法[2]。車道設計上,北上線全長814公尺,南下線全長782公尺,橋面各寬16.35公尺,共計32.7公尺[3]。跨越碧潭新店溪之主跨為160公尺長之弧形拱橋,結合了傳統拱橋抗壓及預力抗張兩大特點,造形美觀[1][5]。另外,橋中央大圓弧拱下並設置了12座龍頭銅雕,龍口處可向下噴水,各座龍頭上裝置投射照明燈,夜間照明映襯本橋優美之曲拱造型與水面上拱型倒影,橋身的七彩光雕則會隨著時間變換顏色[1]。
相片集
相關條目註釋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