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弓三型防空飛彈

天弓三型防空飛彈
Sky Bow III或Tien Kung III
2022年度國軍精準飛彈演習射擊中的天弓三型防空飛彈
类型防空飛彈
反彈道飛彈
原产地 中華民國
服役记录
服役期间2015年至今
使用方 中華民國空軍
生产历史
研发者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
研发日期1996至2011年[1]
生产日期2015年至今
制造数量12套(標準型)
基本规格
重量870公斤[2]
长度5.49公尺[2]
直径0.4公尺

发动机固體燃料火箭
作战范围200公里[2]
射高標準型:45公里[3]
強弓一型:70公里
強弓二型:100公里[4]
速度7馬赫[2]
制导系统中途導引:慣性導引+雷達上鏈修正
終端導引:主動雷達導引

天弓三型防空飛彈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開發的中遠程防空飛彈系統,定位類似於愛國者二型防空飛彈[5]天弓三可攔截定翼機巡弋飛彈反輻射飛彈彈道飛彈[6],在中華民國空軍中負責執行聯合防空與飛彈防禦任務。[7]

發展

台灣海峽飛彈危機後,中華民國國軍深感其反彈道飛彈能力不足,發展相關技術即成為首要目標。[8]為此,國防部參謀本部於1996年4月核定以5年39億的預算進行反彈道飛彈系統的基礎技術研發。1999年11月,負責研發防空飛彈的天弓計畫室人員於例行記者會中向媒體表示「性能接近愛國者三型防空飛彈的反戰術彈道飛彈系統(Anti-Tactical Ballistic Missile , ATBM)即將完成研發,長程預警雷達系統則可在2006年前完成研發」[9],首次試射與相關的測試工作則於2001年完成,整個計畫也進入工程發展階段。[1]

進入工程發展階段後,中山科學研究院以「層系計畫」為代號進行全系統構型的確認,並針對各項子系統進行性能最佳化以利量產。[1]研發人員在此階段發現天弓一天弓二的「長白」相位陣列雷達體積過大、重量過重,且長白雷達的原始設計並未考慮反彈道飛彈的需求,需研發新型雷達以配合天弓三。為此,中科院先推出探測距離超過1,000公里的「長山」相位陣列雷達[10],後因固定陣地的生存性不高而改採機動部署的「機動型中程三維相列射控雷達」。由於此種雷達的功率與天線面積皆小於固定式雷達,其探測距離與同時接戰目標數皆不如長白雷達。[9]

天弓三於2007年進行了首次攔截測試[1],飛彈本體也於同年十月的中華民國國慶日閱兵上正式對外公開。[11]作戰測試評估(Operational Test & Evaluation , OT&E)隨後於2009年開始,由空軍人員評估武器的性能與作戰效益。天弓三在此階段進行了多次單發射擊(Shoot-Look-Shoot)與漣波射擊(Ripple Fire)測試,攔截定翼機、巡弋飛彈等吸氣式威脅(Air-Breathing Threat)與彈道飛彈,並驗證系統的多目標同時接戰能力。作戰測評小組於2011年宣告「完成階段性任務」[1],然而後續試射因彈頭的尋標器無法啟動而導致測試失敗,量產計畫也因需對飛彈系統進行修改而延後。[12]

2014年9月,中華民國國防部於民國104年度國防預算書中編列新台幣748億3,466萬6千元的預算以在2015至2024年間量產12套天弓三型防空飛彈以替換老舊的鷹式防空飛彈系統[13],其中每套弓三的價格為愛國者三型的六分之一,維修成本為十一分之一。[14]由於國軍對飛彈的需求逐步增加,中科院也於2018年開始興建各式飛彈的量產廠房,使天弓三型防空飛彈的年產量由48枚提升至96枚。[15]

增程型:強弓

2014年底,中科院人員在立法院外交與國防委員會的專案報告中提到代號為「強弓專案」的天弓三增程型研發計畫[16],立法院也於2015年編列5年共70億1,875萬2千元的預算以研發射高70公里的新彈種。[17]此型彈於2020年起進行多次試射,攔截模擬短程彈道飛彈的天弓二B靶彈[18][19],空軍也在2022年8月18日進行了強弓專案的初期作戰測評(Initial Operational Test & Evaluation , IOT&E)[20],並於次年二月宣告射高70公里的「強弓一型」測試完成,後續將開始量產;射高100公里的「強弓二型」則須持續進行測試與評估。[4]

與標準型天弓三相比,強弓飛彈採用了台灣自製的新型微波功率放大器,飛彈鼻錐、彈體結構與推進系統也進行了更新。[4]由於攔截高度大幅提升,強弓飛彈採用兩節式設計:第一節推進火箭將彈體推至平流層後脫離;第二節彈體上的側向推力火箭使其可在稀薄的大氣中進行機動[21],彈頭的Ka波段尋標器也因平流層的水氣較少而較不易受干擾。[17]

根據國防部最新公佈的「列管軍品清單」顯示,適用於「TK4發射箱組飛彈」的新型「防空飛彈發射箱組」也列在其中,據新聞報導,「TK4發射箱組飛彈」指的就是增程型天弓三型飛彈,發射箱尺寸長寬高為7.64公尺乘1.1公尺乘1.1公尺,比起天弓三型(TK-3型)的發射箱組,長寬高的尺寸為5.5公尺乘0.8公尺乘0.84公尺,來的更大[22]

艦載型:海弓三

隨著軍事科技的發展,原先擔負防空任務的成功級巡防艦基隆級驅逐艦因採用單/雙臂式飛彈發射器而導致接戰效率低下,無法有效應付飽和攻擊。為此,中華民國海軍決定開發可由垂直发射系统發射的艦射型天弓三防空飛彈以裝備新一代巡防艦。[23]與天弓三型相比,海弓三因需裝入中科院研發的垂直發射系統中而改用折疊式尾翼,並採用後端環形點火器以提升彈體的裝藥率。[24]

海弓三型防空飛彈最早在2016年12月於屏東縣的中科院九鵬基地完成試射[25],後於2018年被裝上高雄號裝備測試艦進行進一步的測試[26],並分別於2020年與2023年完成與Mk-41垂直發射系統和華陽垂直發射系統的整合。[27][28]然而原訂裝載海弓三的「震海計畫」新一代飛彈巡防艦被放棄,使用華陽垂直發射系統的輕型巡防艦與升級後的康定級巡防艦則因雷達與艦體大小的原因而無法裝載,故已通過作戰測評的海弓三仍需等待重新設計後的新一代飛彈巡防艦才能服役。[29]

天弓三飛彈系統

天弓三型防空飛彈系統包含相位陣列雷達、戰術指揮中心、通信中繼車、電源車與飛彈發射架等裝備[30],其中戰術指揮中心會由光纖網路或通信中繼車接收上層指揮管制系統與相位陣列雷達的資訊,並控制發射架上的四聯裝弓二或弓三飛彈接戰目標。[31]一套系統可同時追蹤150個目標並接戰24個目標[32],主要負責攔截吸氣式威脅。[33]

相位陣列雷達

機動型中程三維相列射控雷達

天弓三型防空飛彈系統中的機動型中程三維相列射控雷達是台灣第一種自行研製的全相列雷達,即水平與垂直方向皆為電子掃描的雷達。[34]該雷達為S波段被動相位陣列(PESA)雷達[35],探測距離約400公里,搜索角度達120度,俯仰90度。[36]其主天線陣列共有3,488組相移器[37],並採用機動性較高且複雜性較低的空間饋電(Space-Fed array)設計。[38]由於機動型中程三維相列射控雷達可為飛彈提供雙向資料鏈[31],天弓三型防空飛彈系統不需要獨立的照明雷達進行末端歸向。

長山固定式主動相位陣列(AESA)雷達

除上述雷達系統外,天弓三型防空飛彈系統也可接入強弓專案中研發出的「長山」固定式主動相位陣列(AESA)雷達。[39]該雷達可為弓三系統提供早期預警資訊,使其具備完整的反彈道飛彈能力。[40]

中華民國空軍已接收第一套長山雷達,目前部署於東台灣。[41]

圖集


參考條目

參考資料

  1. ^ 1.0 1.1 1.2 1.3 1.4 天弓三型地對空武器系統. 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 [2022-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3). 
  2. ^ 2.0 2.1 2.2 2.3 王烱華. 避免重蹈雄三誤射 天弓三型防呆裝置首曝光. 蘋果新聞網. 2019-06-18 [2022-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8). 
  3. ^ Alan Chen. 增程版天弓三型飛彈射高 70 公里,中科院「強弓專案」完成作戰測試. TechNews科技新報. 2023-04-28 [2023-0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8). 
  4. ^ 4.0 4.1 4.2 羅添斌. 射高70公里「強弓」飛彈通過戰測 國防部:空軍啟動量產規劃. 自由時報. 2023-04-28 [2023-0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8). 
  5. ^ Fisher, Richard; Hardy, James. Paris Air Show 2015: Taiwan showcases missile technology in first appearance in 12 years. 詹氏資訊集團. 2015-06-17 [2024-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28). 
  6. ^ 陳美華; 王怡仁; 陳偉弘. 「以院為家、以自主國防為職志」的工程師—專訪天弓計畫前主持人趙燿銘博士. 新新季刊 (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 2017-10-01, 45 (4): 4-12. 
  7. ^ 劉麗榮. 斥資748億 軍方採購天弓三型飛彈. 中央通訊社. 2014-08-29 [2022-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04). 
  8. ^ 台湾武器装备未来发展趋势. 国防在线.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9. ^ 9.0 9.1 高智陽. 中科院秘密武器 單元2 弓三現身 (PDF). 全球防衛雜誌 (軍事家—全球防衛雜誌社). 2007-11-04, (279): 39-4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0-10-11). 
  10. ^ 鐵軍. 由媒體報導剖析新三彈:雄3超音速反艦飛彈、雄2E攻陸巡弋飛彈和ATBM. 全球防衛雜誌 (軍事家—全球防衛雜誌社). 2005-06-10, (250): 40-4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03). 
  11. ^ 閱兵重現台北城 同慶操演慶雙十:2007年國慶日國防表演特報. 全球防衛雜誌 (軍事家—全球防衛雜誌社). 2007-11-01, (279): 24-33. 
  12. ^ 呂炯昌. 天弓三型增程防空飛彈 試射失敗. NOWnews今日新聞. 2013-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0). 
  13. ^ 呂昭隆. 國軍將採購12套天弓三飛彈. 中時新聞網. 2014-12-03 [2022-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8). 
  14. ^ 楊孟立. 天弓三vs.愛三 土洋價錢差6倍. 中時新聞網. 2020-07-11 [2023-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30). 
  15. ^ 立法院議案關係文書 院總第 887 號 政府提案第 17650 號之 3 (PDF). 中華民國立法院. 2022-02-11 [2022-05-2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2-04-27). 
  16. ^ 朱明. 中科院證實天弓三型增程 攔截中國導彈. 風傳媒. 2014-12-29 [2022-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7). 
  17. ^ 17.0 17.1 朱明. 攔截軍機繞台及東風21型飛彈 弓三增程型飛彈完成驗證提早部署. 上報. 2018-09-10 [2022-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8). 
  18. ^ 戴志揚. 中科院疑試射「台版薩德」天弓三增程飛彈 大陸情報船現蹤. 中時新聞網. 2020-12-26 [2022-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8). 
  19. ^ 黃怡潔. 中科院今晚台東試射飛彈 外界研判應是驗證「強弓專案」. 上報. 2021-04-22 [2022-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8). 
  20. ^ 立法院議案關係文書 院總第 31 號 政府提案第 10034262 號 (PDF). 中華民國立法院. 2023-02-18 [2023-08-1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8-14). 
  21. ^ Flak聊軍事. 強弓專案再驗證:台版「薩德」弓三增程版升空. UDN鳴人堂. 2020-04-28 [2022-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8). 
  22. ^ 記者羅添斌. 「強弓飛彈」攔截高度達到70公里 「 TK4型」彈箱尺寸曝光超驚人. 自由時報. 2024-08-01 [2024-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7-04. 
  23. ^ Flak聊軍事. 海弓三飛彈垂射成功,填補海軍「抗飽和」戰術缺口. UDN鳴人堂. 2020-03-10 [2022-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8). 
  24. ^ 後端環形點火器技術. 新新季刊 (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 2022, 50 (1): 208-209. 
  25. ^ 中科院艦射「天弓三型」防空飛彈 首度試射成功. 自由時報. 2016-12-31 [2022-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1). 
  26. ^ 朱明. 海弓三防空飛彈今年登上「高雄號」 首次進行海上垂直發射驗證. 上報. 2018-01-29 [2022-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7). 
  27. ^ 朱明. 迅聯專案防空第一階段測試完成! 海弓三飛彈首度完成MK41垂直發射系統海測. 上報. 2020-03-07 [2022-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5). 
  28. ^ 羅添斌. 海劍二、海弓三順利通過「華陽」垂發測試 海軍新艦獲戰力提升. 自由時報. 2023-08-23 [2024-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23). 
  29. ^ 羅添斌. 「華陽」垂發系統+海弓三通過測評 這原因卻讓中科院嘔死了. 自由時報. 2024-05-11 [2024-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21). 
  30. ^ 游太郎. 弓3進駐宜花東 反制共機擾台. 自由時報. 2019-01-06 [2022-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3). 
  31. ^ 31.0 31.1 天弓三型飛彈. 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 [2024-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0). 
  32. ^ 宋兆文. 增程弓三、雲峰飛彈戰測 欣見國防戰力持續精進. ETtoday雲論. 2021-01-07 [2022-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1). 
  33. ^ 洪哲政. 台灣防空飛彈接戰愛三、弓三孰優先?專家給出答案. 聯合新聞網. 2021-08-23 [2022-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7). 
  34. ^ 孫嘉君. 專訪中科院前副院長 古錦安:國產相列雷達研發先鋒 (PDF). 臺灣電磁產學聯盟通訊 (臺灣電磁產學聯盟). 2022-07-01, (46): 30-34 [2023-02-2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3-02-26). 
  35. ^ 古錦安. 回顧與展望—前副院長古錦安博士在本院服務三十九年紀要. 新新季刊 (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 2023-07-01, 51 (3): 4-15. 
  36. ^ 陳淑娥. 大型陣列天線之發展與應用 (PDF). 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 電子系統研究所. 2016-09-1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7-07-08). 
  37. ^ 張鳳鳴; 許宗銘; 張照和; 張益慎; 蔡陳毅. 被動相列雷達天線測試器開發與運用. 新新季刊 (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 2023-10, 51 (4): 224-228. 
  38. ^ 王豫平; 何智中; 許宗銘; 黃宏壽. 空間饋電式陶磁相列天線之研製. 新新季刊 (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 2009-07, 37 (3): 203-213. 
  39. ^ 洪哲政. 「長山」相列雷達復活 強化弓三獲導彈情資. 聯合新聞網. 2023-02-13 [2023-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28). 
  40. ^ 立法院議案關係文書 院總第 31 號 政府提案第 10036296 號 (PDF). 中華民國立法院. 2023-04-07 [2024-05-2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4-05-25). 
  41. ^ 洪哲政. 中科院強弓專案 雷達系統先上. 聯合新聞網. 2023-08-14 [2024-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15).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飛彈
短程弹道导弹 中程弹道导弹 反艦飛彈 巡弋飛彈
青鋒飛彈 · 天戟飛彈 天馬飛彈 雄風一 · 雄風二 · 雄風三 雄二E · 萬劍 · 雲峰 · 雲峰二
反戰車飛彈 反輻射飛彈 空對空飛彈 防空飛彈
昆吾飛彈 天劍二A 天劍一 · 天劍二 天弓一 · 天弓二 · 天弓三 · 天弓四 · 海弓三 · 捷羚 · 海劍羚 · 陸劍二 · 海劍二

 

Prefix: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