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林鎮 (台灣)
大林鎮(臺灣話:Tuā-nâ-tìn)位於臺灣嘉義縣北部,南接民雄鄉,西鄰溪口鄉,東鄰梅山鄉,北鄰雲林縣大埤鄉、斗南鎮、古坑鄉,面積約64平方公里,為嘉義縣北方的門戶及地方中心,為梅山鄉之玄關。近年開始興建大埔美精密機械園區對於地方發展及人口成長,有相當大的影響。由於當地設有大林慈濟醫院提供醫療服務,鎮上平日流動人數比例逐漸成長,並與緊臨之嘉義都會區屬同一生活圈,鎮內往嘉義都會區內之通勤比例相當高。 歷史大林鎮舊名為「大莆林」、「大埔林」,此地名之由來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係指本地在開墾初期乃為廣大的森林地帶,故有此稱;另一種說法為往昔此地有來自潮州府大埔之林地的移民,而有此稱。後來才改為『大林』[2]。 於清康熙年間由薛大有率眾來此墾拓居住,居民祖先多從福建漳泉二地及廣東潮州渡海遠來,陸續發展成聚落,清廷設衙門於此,商店舖愈來多,並有傳教士至此建立多座天主教堂,相當的繁榮,成為大莆林的穀倉。後來蔡貓東率領農民在三角仔東北端建築水壩,引石龜溪上游溪水,以灌溉三角仔、潭墘、橋仔頭、大湖等數庄農田[2]。 1787年(乾隆52年),臺灣爆發林爽文事件,乾隆帝命福康安率軍入臺平亂,清軍先後與林爽文激戰於諸羅、斗六門及大埔林等地。 1920年台灣地方改制,於10月1日本地設置「大林庄」,1943年10月1日升格為「大林街」,隸屬台南州嘉義郡管轄。1946年(民國35年)設置台南縣嘉義區大林鎮,1950年10月25日行政區域調整改為嘉義縣大林鎮至今[2]。 人口
根據嘉義縣民雄戶政事務所統計,2024年底大林鎮戶數約1.2萬戶,人口約3萬人,鎮內人口最多與最少的里分別是平林里與大糖里,2024年底兩里人口分別為6,974人與172人[3],其中平林里是嘉義縣人口最多的里,在嘉義縣所有村里中則排行第三位[註 1];人口密度最高與最低的里分別是東林里與中坑里,2024年底兩里人口密度分別為每平方公里12,478人與101人[4][3]。 大林鎮歷年人口變化(1946年-2030年)[5]
政治歷任首長
鎮政組織大林鎮公所是大林鎮最高層級的地方行政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鎮自治的行政機關,同時負責執行縣政府及中央機關委辦事項,大林鎮的自治監督機關為嘉義縣政府。鎮長由全體鎮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為四年,可連選連任一次。大林鎮公所並置鎮政會議,為鎮政最高決策機構,在鎮長之下,設有5課4室等9個內部單位及4個附屬機關[7]。 大林鎮民代表會是大林鎮的最高民意機關,代表大林鎮全體鎮民立法和監察鎮政。鎮民代表由公民直選選出,任期為四年,可連選連任。大林鎮民代表會共有11位鎮民代表,分別為第一選區6席鎮民代表、第二選區5席鎮民代表,主席、副主席由11位鎮民代表互選產生[8]。 行政區大林鎮轄下共有個21里,分列如下:
警政治安
產業產業發展目前以第一級產業為主,種植稻米、鳳梨、甘蔗與蘭花。目前配合當地主要原始產業與因應全球產業分工化的體制下,以發展高科技農業與觀光農業為目標,來提升產業競爭能力。大林鎮也出產蘭花,素有「蘭花之鄉」之稱。產業結構以農林漁牧業為主,其次為社會及個人服務業。商業型態則以消費型零售性質者為主,近年來也以當地出產的米和蝴蝶蘭等精緻農業塑造[米蘭小鎮]為文創觀光特點 大林鎮北勢文化發展協會自2003年提出「時光生態綠廊」規劃案,以大林糖廠廢鐵道為基礎,透過空間改造串聯沿線大糖、湖北、三村和三角等社區的等,開發融合在地產業、自然生態和人文記憶的景觀,並打造一條全長八公里,結合農村慢遊特色的觀光自行車道。[9] 嘉義縣政府欲使產業進行升級,並且帶動大嘉義地區的發展,大力推展「大埔美智慧型工業園區」、「馬稠後工業區」,並視為改善大嘉義地區產業的機會。[10] 地方推動「大埔美智慧型工業園區」為重要生產基地,藉以吸引大台中地區的許多機械業大廠及光學業廠商,以打造機械業產業鏈生產帶(台中-嘉義)為特色,其可分成一、二期,大埔美智慧型工業園區總面積約439公頃。 「大埔美智慧型工業園區」一期面積為353公頃,預計在2013年整地完成,並且在同年底交地給予廠商,其中東徽、上銀、和大、程泰、高鋒、亞崴等機械業廠商,預計在未來4年內,將進駐園區建廠,同時也為廠商們建廠高峰期。 「大埔美智慧型工業園區」二期,二期面積86.01公頃,也在2012年底完成開發商的甄選,並且發包施工中,預計2016年交地給予廠商。 「大埔美智慧型工業園區」的開發工程,確立大林地區朝向工業化,目前園區內就業人數約有3000人左右,並且吸引不少在地人前往就業中。 目前雖然仍以第一級為主,但產業型態已逐漸改變 在預見的未來中,其發展將以工商業為主,農林牧業為次之。 農業特產工業金融機構文化地方人文境內居民多係來自福建漳州或泉州兩州及廣東移民後裔,故仍存閩粵風尚農村習俗,大林鎮曾為嘉義「首富」之區,但經濟型態仍停留農業經濟地區。大林鎮人口以「簡」「江」為大姓。戰後受台灣糖業公司與大林製糖二廠之賜,人口雲集、工商繁榮,但由於台灣產業朝向高科技工商業化,境內工商業發展受限制,故80~90年代開始人口逐年外流。幸而,1996年南華大學的設立帶來大批的學生,2000年佛教慈濟綜合醫院設立分院,2004年臺灣糖業公司大林生技廠設立,2007年崇仁護專的設立分校,2009年「大埔美智慧型工業園區」設立等,經濟型態與風土民情正在改變中。 2016年,在大林鎮長黃貞瑜推動下,大林鎮通過「國際慢城認證」,成為台灣西部地區第一個通過慢城認證的城鎮[11]。 宗教信仰安霞宮,主祀:開漳聖王。據傳在清朝同治四年(1865年)時,嘉義地區大旱成災,疾疫流行。適有中林部落陳老者由漳州迎來開漳聖王,大顯神通,無不靈驗。 金林寺,主祀:觀音佛祖。金林寺的前身是新蓮庵,創建於清朝道光五年(1825年),據說當時村民江岸中因身染重疾,四處求醫,藥石罔效。經人介紹往嘉邑山仔頂王田觀音庵,祈求菩薩療祐,藥到病除,他感激神恩,乃在此地興建佛寺,廟落成之後命名為新蓮庵。明治三十九年(1906年)諸羅地方之大地震使寺廟倒塌,該廟管理人江善、簡意等人募建成坐北向南簡陋之廟宇,至日本大正九年(1920年)重建成坐西向東的廟宇,並改名金林寺,後於民國六十三年(1974年)再次重建至今。 紫玄保宮,主祀:觀音佛祖、玄天上帝、保生大帝。建立於日本明治三十三年(1900年),原名「紫蓮庵」。主神之一的觀音佛祖,係由毀於火災之大埔林觀音亭紫蓮庵移駕而來,因此稱為紫蓮庵。1989年,更改為現廟名。 朝傳宮,主祀:天上聖母。 紫德宮,主祀:保生大帝。 天德寶宮妙修堂,主祀:三恩主 關聖帝君、孚佑帝君、司命真君。分香至彰化縣員林市妙化堂。 隆天宮,主祀:雷府千歲。相傳雷府千歲係奉九天玉皇上帝旨意,在清朝乾隆皇帝弘曆年間出雷部濟世救世,西元1735年至今。 天武宮,主祀:北極玄天上帝。源於清朝乾隆初年,先民自中國大陸攜北極玄天上帝神尊渡海來臺,輾轉定居於嘉義縣大林橋子頭。每年農曆三月初九、初十與鄰近五村莊:溝背、義和、內林、橋子頭、潭墘等,共同迎請梅山玉虛宮北極玄天上帝聯合遶境賜福與恭祝北極玄天上帝聖誕萬壽,為大林當地年度盛事。 金虛宮,主祀:北極玄天上帝。每年農曆三月初十會迎請梅山玉虛宮北極玄天上帝蒞臨遶境賜福。 善興宮,主祀:松樹尊王。每年農曆三月初九、初十與鄰近五村莊:溝背、義和、內林、橋子頭、潭墘等,共同迎請梅山玉虛宮北極玄天上帝聯合遶境賜福與恭祝北極玄天上帝聖誕萬壽,為大林當地年度盛事。 文魁宮,主祀:北極玄天上帝。 玄濟宮,主祀:北極玄天上帝。 天后宮,主祀:天上聖母。原在大林鎮施姓宗祠內供奉,「媽祖金身」是由清朝施瑯將軍護軍鑑來台恭請而來,年代已久遠,由施姓子孫供祀至今。因媽祖神威靈應,建廟奉祀。 廣澤尊王廟,主祀:廣澤尊王。 朝天宮,主祀:天上聖母。 教育
大專院校
高級中等學校國民中學國民小學醫療院所
交通鐵路臺灣鐵路臺灣糖業鐵路
公車資訊
公路其他
旅遊
注釋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