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布克獎
國際布克獎(英語:International Booker Prize),前称曼布克國際獎,或英仕曼書人國際獎(英語:Man Booker International Prize)[1],是一项在英国颁发的國際文學獎。作为曼布克奖的补充而设立的国际奖是在2004年6月提出来的。这个由英仕曼集團赞助的奖项在2005至2015年间每两年颁发给一位不限国籍的健在作家,以表彰其用英语发表的或者翻译成英语的创作整体[2]。该奖项表彰一位作家的“持续性的创造力和发展,以及在世界舞台上对小说的整体贡献”,并且是对该作家的创作整体的认可,而非仅对某单一小说的认可。 自从2016年起这个奖项的设置有了大规模的调整。现在是每年颁布给一部作品的英文翻译,获奖作品的五万英镑奖金由该书的作者和翻译者平分[3]。 迄今有三位布克國際獎得主日後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艾麗斯·芒羅、奧爾嘉·朵卡萩、韓江。 歷史在2004年英仕曼集團宣佈將會創辦新的文學獎[4],其最初原本只授予給大英國協與愛爾蘭共和國作者之布克獎的擴大國籍版本,並且標榜獎勵作家「持續創作、發展並在世界舞台上的發揚文學作品」[5];因此該獎項在性質上更接近認可並獎勵作家的文學成就,而不是從參賽者的作品中選出一個文學獎冠軍[2]。而根據規定,該獎項限制每一個人僅能夠獲得一次。 另外在同一年還專門為翻譯人員設立15,000英鎊的布克翻譯獎,以獎勵那些把其他語言的文學作品翻譯成英語的翻譯家們。不過布克翻譯獎的評選不同於一般的評獎程序,其得主並非由評委會投票選出而是交給布克國際獎的得主擇定。[6] 从2016年起,这个奖项和另一个“独立报外国虚构作品奖”(Independent Foreign Fiction Prize)合并。新的奖项名字沿用布克国际奖,新奖将每年评选一次,奖项将授予一部单一的翻译作品,而不是作者的所有作品。获奖作品的五万英镑奖金也将由该书的作者和翻译者平分[7]。 得主2005年至2015年2004年6月2月,阿爾巴尼亞作家伊斯梅爾·卡達萊成為首屆布克國際獎得主,並在6月27日於愛丁堡舉辦的典禮中獲得60,000英鎊的獎金[6]。其中評選委員會主席約翰·凱里評論道:「伊斯梅爾·卡達萊描繪出了完整的文化,包括它的歷史、它的熱情、它的傳說、它的政治和它的災難。他採用了傳統的講故事的方式進行創作,繼承了荷馬史詩的敘事傳統,是一位博學多才的作家。」在这之後的布克国际奖則分別由尼日利亞作家欽努阿·阿契貝(2007年)、加拿大作家愛麗絲·門若(2009年)、美國作家菲利普·羅斯(2011年)、美国作家莉迪亞·戴維斯(2013年)和匈牙利作家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2015年)获得。
2016年起
爭議台灣作家吳明益的小說《單車失竊記》(The Stolen Bicycle)入圍2018年的曼布克國際獎[18],原本名單中吳明益的國籍為「台灣」,然而主辦單位收到中國駐倫敦大使館抗議之後,將吳明益的國籍改為「中國台灣」[c]。對於此次更動,曼布克獎發言人史普蘿伊(Truda Spruyt)表示主辦單位理解吳明益的立場,在整個過程中也持續告知相關訊息[19]。吳明益則在自己的臉書發表聲明[20][21]:
中華民國外交部在收到這項消息之後,也要求駐英國代表處向主辦單位表達嚴正關切[22]。主辦單位在與事件相關人士溝通,以及收到英國外交部對於術語的說明之後,於2018年4月4日修改了網頁內容,在整份名單之前註明「Author (country/territory)」(即作家所属的国家/地区),吳明益在这一栏所对应的地方显示「台灣」[23][24][25]。 參見注释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