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新片区中运量系统
临港新片区中运量系统,简称临港中运量,是主要服务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市浦东新区临港新片区的数字轨道电车系统(且有常规公交参与混跑),目前有运营线路3条,设站20座,运营里程47.95公里。 规划历史临港中运量的雏形最早可以追溯到2010年代。2012年07月19日,时任上海市交港局局长孙建平透露,上海将在徐汇滨江、松江、临港新城、虹桥商务区等地建设一批快速公交、有轨电车等中运量公共交通方式[1]。2013年,曾提出在临港和世博区域建设有轨电车[2],后无下文。至2016年,确定了临港大道-环湖西三路-橄榄路-同顺大道-江山路一条中运量公交通道,并提出预留未来改为大运量的条件[3]。2018年,公开了5条共约82公里的中运量公交线,所有线路均可换乘地铁16号线[4]。2020年4月发布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交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中,线路数量增加到6条,里程115公里;7月首次提出“数字轨道电车”(Digital-rail Rapid Transit, DRT)概念[5]。2020年8月18日上午,首条线路T1线开工,计划初期采用纯电力运行,未来试行氢动力车辆[6]。按照临港新片区“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临港中运量系统运营里程将达到50公里以上[7]。 技术导向临港中运量使用的导向技术被称为“数字轨道电车”,有时也称为“数字轨道磁钉技术”。该技术总体上与智轨相似,即由某种程序导向方式控制胶轮铰接公交车沿虚拟轨道前进,区别在于临港中运量主要使用地面设置磁钉而非图像识别进行导向[8]。临港中运量车辆同样由中国中车旗下企业总装,具体单位略有不同。智轨由株洲厂研发,临港中运量车辆由中车南京浦镇制造[9];导向组件由上海电气旗下企业提供[10]。 动力目前运营的临港中运量T1线采用超级电容的纯电动力驱动,而正在测试中的T2线以及未来的其他线路为氢燃料电池动力,未来T1线也将更换为氢动力[11]。2023年7月1日起,两线均开始采用普通双开门公交车,除少部分T2线列车转至3号线运营及新购的数列3号线列车外,其余列车均闲置。 线路列表运营线路2023年7月1日起,临港中运量1号线,2号线调整走向,以下信息为调整后的信息。7月5日,3号线开通运营,临港中运量首次进入奉贤区境内。
运营目前除滴水湖和鸿音广场两座枢纽站以外,临港中运量其余所有车站均为道路中央的岛式车站,乘客需走人行横道进入站点。所有线路均采用2元单一票价,享受公交、地铁换乘优惠。2023年7月1日起,两线(以及稍后开通的3号线)暂时票价免费。2023年11月1日起,所有线路恢复2元单一票价。 争议临港中运量运营中车辆颠簸、行车速度较慢,沿线不少区域尚未开发,导致乘客稀少,被部分私家车司机批评浪费且占用道路。对此南汇新城政府从城市规划角度给出的解释是“适度超前”,未回应颠簸问题[12]。 参考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