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话
中国神话一般指的是关于上古傳說、历史、宗教和儀式的集合体,通常它会透過口述、寓言、小说、儀式、舞蹈或戏曲等各种方式在上古社会中流传。某方面而言,上古神话会被假定是历史真实的一部份[1],關于中国神话的最初文字记载可以在《山海经》、《水经注》、《尚书》、《九歌》、《史记》、《礼记》、《楚辞》、《吕氏春秋》、《国语》、《左传》、《列子》、《淮南子》等古老的漢族典籍中發現[2]。 何谓中国神话與其他民族的神話一樣,中国上古神话源自原始社会时,人类試圖透過推理和想象,对各种自然现象作出合理解释,但是由于当时的知识水平低下,因此经常笼罩着一层神秘的色彩。 另一方面,上古神話也是上古社会的缩影,神话中的人物大多来自原始人类的自身形象。如狩猎发达的部落,所创造的神话大多与狩猎有关;农耕发达的部落,所创造的神话多与农业有关。 中國神話不同於中國傳統宗法性宗教及古道教等宗教的神話,原因是跟產生了希臘神話的希臘等國相比,「中國」一詞所指的範圍較大,且境內民族及宗教眾多,類似於產生了耆那教及印度教等宗教的印度,故「中國神話」一詞一般只被用以指先秦時期 華夏族民族宗教的神話,但常與道教神話及漢傳佛教神話被混為一談。 来源以下是学者对神话来源提出的一些见解:
分類根据中国神话学者袁珂的分类,现在所说的中国神话可分为“神话”、“传说”和“仙话”三种[6][7]:
虽然学者把中国神话细分为以上三类,但历代以来的道士把他们的信仰和想象加入在神话当中,民间普遍也把三者混为一谈[8]。 文學特点關于中国神话的特点,不同领域的学者会把各自的焦点放自己熟悉的领域上,并以此发展出不同的观点。而中國文學者一般會把焦點放在它的文學性上,认为它是[9]:
影响力由道教開始在中原兴盛以后,道士们为了能有效地把教务向四方推动出去,便在上古神话或其他宗教的信仰基础上,添加自己的观念和修持方法,逐渐发展出了三清尊神、玉皇、三官大帝等的神仙体系。如今的道教修持法门,除了有屬于道教本身的观念和方法外,也遗传了上古時代的万物有灵、祖先崇拜和图腾崇拜信仰。 在晋代至明清时期,中国文学史上又出现了一种被称为“志怪小说”或“神魔小说”的类别,主要讲述“神”、“鬼”、“仙”、“妖”、“精”、“怪”、“佛”、“魔”的故事,当中很多是参考了神话、传说和仙话,其中有名的当属《封神演义》、《西游記》、《镜花缘》及《聊斋志异》等[6]。 上古漢族神话时代创世神话漢族的创世神话结合了儒家文学、道家文学和民间信仰而成一体,然而不同版本之间的叙述往往会有冲突的情况出现,对于谁是中国神话中的“第一人”,根据时代的先后就出现了皇天上帝、皇皇帝天、女娲、盘古和玉皇大帝等几种说法:
氏族的形成上古神话时代中的人物按照母系的血统凝聚成为以氏为族的早期部落。 中国漢族传说时代三皇五帝在女媧以後到來統治世間的是三皇和五帝,年代約是西元前29世紀至前22世紀,這些領袖被後世認為是聖明和道德的典範;歷代以來,各造學者對於三皇五帝的確實身份都存在分歧,最為普遍所接受的是來自史記與尚書中記載的:
大禹治水相傳在帝堯的時代,天下洪水氾濫,堯命令鯀治水九年無功而返;當舜繼位後,處死了鯀并命令鯀的兒子禹繼任治水。禹在檢討鯀失敗的原因以後,與益和后稷一起改革了治水的方法,經過了十三年的時間,終於治理了大水。禹成功治水以後,帝舜封禹為伯,以夏(今河南)為其封國;帝舜在位三十三年後,把天子之位禪讓給禹,由於他治水的偉大功績,後世遂把他稱為大禹。 夏朝關於夏朝的成立,在典籍中流傳著幾個不同的說法,而最普遍被接受的一個是:相傳帝禹在位的時候,原本有意選東夷部落的首領皋陶作為繼位人,然而皋陶卻比帝禹先逝世,帝禹又立皋陶的兒子益為繼承人。帝禹死後不久,禹的兒子啓在各部落首領的支持下推翻了益自立為王,同時打破了過往的禪讓制度,開啟了中國的第一個世襲王朝。 夏朝被神話學者認為是一個半神話的時代,雖然在史記和竹書紀年中記載了夏朝17位帝王的名號,然而考古學者後來在二里頭(今河南偃師)發現了完整的宮殿遺址,稱為二里頭遺址。 然而目前至今尚未發現能正式證明是夏朝的遺址。 商朝相傳夏朝的最後一位帝王桀是位嗜殺成性的暴君,商部落的首領湯聯合其他部落的首領推翻夏桀建立了商朝。商朝的統治時間約是在西元前1600年至前1046年,初期多次遷都;到盤庚繼位時,定都於殷(今河南安陽)。商朝的最後一位帝王紂在位時施行暴政,約前1046年,周武王聯合其他部落首領進攻朝歌討伐商紂,帝紂自焚於鹿台,商朝自此滅亡。 考古學家發現的殷墟遺址能夠證明商朝文明的存在;然而,夏商周年表依然有許多爭論的地方。商朝的滅亡和周朝的建立構成了封神演义的主要内容。商朝人所祭祀的天帝就是東方人形象/體系的神,繼承自上古中國文化的信奉。 評價
参考文献
研究書目
外部链接
参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