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轟炸Google轟炸(英語:Googlebomb, Googlebombing,或译Google炸弹)[1]是一種試圖影響特定站點在Google中查詢結果排序的做法。藉由Google的特定算法,一個被很多相同關键字連結到的網站將在Google中得到一個高的PageRank。「Google轟炸」既是動詞也是名詞。 背景恶意地、不诚地修改页面以提升某个页面在搜索引擎的搜索结果,使其尽可能位于搜索结果的较靠前的位置,或者影响页面实际的分类。 例如,如果用户注册一些域名,并且让所有链接都链接到一个有“... is a living legend”文字的站点。这样当用Google搜索“living legend”的时候,目标站点排名就会提高,即使此站点并不含那个关键字。普遍的方法是通过博客,虽然这链接可能很快就会从主页面上消失,但这会给被作用的站点的排名在短时间内起到极其显著的影响。试验表明,不需要利用大量网站就能实现Google轰炸。这一结果已经通过数量不多的专用博客实现。 然而上述方法并不是万试万灵。例如,即使再多的类似博客轰炸Google,当搜索例如“书籍”这类关键词的时候,返回的还是像Amazon这样的网站。事实上,Google轰炸只适用于一些相对非竞争性术语,特别是没有明显的正确答案的搜索。 这个技术是2001年4月6日由Adam Mathes在其一篇论文中首先提出的[2]。在该论文中他使用了「Google轟炸」(原文为 Google bombing)一词,并且阐述了他怎样发现Google计算页面排名的技术。他发现当Google搜索“internet rockstar”返回第一个结果的是Ben Brown的页面,但是在整个站点并没有要搜索的关键字。他详细的阐述了Google的算法返回第一条结果,是由于很多Ben Brown的Fans都在自己的站点引用Ben Brown的站点。 Mathes开始测试他的理论,企图将好友Andy Pressman的网站变为“无能的破解”(原文talentless hack)这一关键字送回的第一个搜索结果。他呼吁网友把"talentless hack"链接到Pressman的站点。不少网志用户响应,不久Pressman的网站成为Google搜索"talentless hack"得到的第一个结果。(讽刺的是在2004年,Mathes自己的网站正是这个詞的第一个搜索结果。) 然而,第一次有傳媒報道「Google轟炸」却是在1999年,有人偶然地發現當用户查询“more evil than Satan”(比撒但还邪恶)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时,返回的是微软公司主页。现时送回的结果是有關这新聞的報道。 讽刺的是,「Google轟炸」往往在出名后消失,因為事件被网上傳媒廣泛報道,令炸彈本身的位置下降,故有評論指Google轰炸不足為懼。 另外,「Google轟炸」应叫做「链接炸弹」才更貼切,因為手法不單對Google有影響,對其他使用链接分析的搜尋引擎也有影響。 "miserable failure(可怜的失败)"一詞於2005年6月1日,在Google,Yahoo和MSN排名第一的搜尋結果是乔治·W·布什的簡歷,Ask Jeeves則佔第二位。2005年6月2日Yooter报告提到[3],乔治·W·布什是Google和Yahoo关键字“失败”和“可怜的失败”的搜索结果。2005年9月16日Marissa Mayer在Google Blog论述了关于Google轰炸和“failure”。 2002年,BBC在Google轰炸报道中使用了“Google结果被链接炸弹击中”作标题,某种程度上肯定了“链接轰炸”的观点。[4] 2004年,“搜索引擎观察”网站声称,这个概念应该叫做“链接轰炸”,因为其影响力已经超过Google。[5] 尽管如此,“Google bombing”作为一个新词已经加入进2005年5月的新牛津美语词典。[6] 由於「Google轟炸」對於搜尋者和被搜尋的對象有不小的困擾,Google公司已於2007年1月25日在官方Blog上宣佈利用新的技術把「Google轟炸」剔除。根據相關報導,Google會新增篩選機制,把會誤導使用者的連結去除。[7]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