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歐洲歌唱大賽
1974年歐洲歌唱大賽(英語:Eurovision Song Contest 1974)為歐洲歌唱大賽的第19屆比賽,由英國廣播公司主辦,1974年4月6日在英國布賴頓舉行,並由凯蒂·博伊尔擔任該屆司儀。該屆本由連奪兩屆冠軍的盧森堡主辦,但由於成本問題放棄申辦,由英國接手[1]。 冠軍為代表瑞典參賽的ABBA,其參賽歌曲為《滑鐵盧》 "Waterloo" ,該曲亦成為後來ABBA最流行的歌曲之一。而ABBA亦在該屆歐洲歌唱大賽中一舉成名,成為蜚聲國際的歌唱組合[1]。 主辦場地當時,布賴頓是一個獨立的城鎮;現在是英國南部沿海布賴頓-霍夫市(由以前的布賴頓、霍夫、波茨萊德和其他幾個村莊組成)的主要部分。 1974年比賽的舉辦地點是布賴頓巨蛋廳,這是一個藝術場地,其中包括音樂廳,玉米交易所和涼亭劇院。這三個場館都通過通往亭子花園的皇家亭子的隧道和通向布賴頓博物館的共用走廊與皇家亭子的其餘部分相連。整個建築群是為攝政王(後為喬治四世)建造的,於1805年完工。 事件澳洲歌手奧莉花·紐頓-莊代表英國參加1974年歐洲歌唱大賽,參賽歌曲為《愛情萬歲》 "Long Live Love" 。後來據约翰·肯尼迪·奥康纳的《歐洲歌唱大賽官方歷史》提及,奧莉花並不喜歡這首歌,並想唱在英國流行榜的其他歌曲,但《愛情萬歲》一曲卻在公眾郵寄投票中脫穎而出[2]。 代表法國的歌手达尼本來以《生活25年》 "La vie à vingt-cinq ans" 一曲參與1974年歐洲歌唱大賽,但時任法國總統乔治·蓬皮杜卻在比賽前逝世,而喪禮亦定於歐洲歌唱大賽舉辦日進行,故法國決定退出1974年歐洲歌唱大賽。在退出前的出場順序為14號,之後由德國替補。因此,1973年歐洲歌唱大賽冠軍,代表盧森堡的法国歌手安妮-玛丽·大卫亦未能頒發獎項予1974年歐洲歌唱大賽冠軍[1][2]。 恩佐·古斯曼本來以《世界和平》 "Paċi Fid-Dinja" (Peace in the World) 一曲代表馬耳他參加1974年歐洲歌唱大賽,但由於不明原因而退出。馬耳他在1975年重返歐洲歌唱大賽[2]。 歐洲歌唱大賽舉行期間,意大利正進行1974年意大利離婚公投。由於意大利廣播電視公司認為代表意大利的參賽歌曲《是》 "Sì" 會鼓勵選民在公投中投贊成票,該歌曲在比賽後超過一個月都沒有在意大利國營電台或電視台播放。 葡萄牙的參賽歌曲《告別之後》 "E depois do adeus" 是反抗葡萄牙第二共和國政權的康乃馨革命的兩條導火線之一,該曲在1974年4月24日的晚上在葡萄牙的電台播放之後,抵抗團體被警醒,開始籌備軍事政變。约翰·肯尼迪·奥康纳形容《告別之後》是「唯一一首引發革命的歐洲歌唱大賽歌曲」,而澳洲評論員德斯·曼根表示其他葡萄牙參賽歌曲不太可能發動政變[2]。 參賽國1974年歐洲歌唱大賽共有17個國家參賽。此屆是希臘首次參加歐洲歌唱大賽。由於法國總統乔治·蓬皮杜在比賽前逝世,法國退出此屆比賽[1]。 指揮每個國家的演出都會有一個負責指揮管弦樂團的指揮[3]。 再次參賽歌手共有3位歌手再次參加本屆歐洲歌唱大賽。1964年歐洲歌唱大賽冠軍吉吉羅拉·錢恩奎蒂再次代表意大利參賽。於1964年歐洲歌唱大賽代表摩納哥參賽和1969年歐洲歌唱大賽代表代表盧森堡參賽的羅穆亞爾德·費吉代表摩納哥參賽。曾參加1973年歐洲歌唱大賽的班迪合唱團亦再次代表挪威參賽。 結果
分數表
國際廣播及投票不同尋常地,本屆的參賽國家以重新排序的方式決定投票次序。在之前的賽事中,參賽國會按照演出次序或相反來決定投票次序。直至2006年再以重新排序的方式決定投票次序。芬蘭、挪威、瑞典和意大利的投票次序與演出次序相同,參賽國以以下次序顯示投票[1][5]。 以下列表列出參賽國投票的次序,以及該國宣佈投票的發言人的名字。各國的國營廣播機構亦派出一名評論員以本國語言評述賽事。評論員的資料及他們代表的廣播機構亦在下列列表中展示。
非參賽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