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條目需要更新。 (2022年5月7日) 請更新本文以反映近況和新增内容。完成修改後請移除本模板。 |
马德里网球公开赛(西班牙語:Madrid Open),由于目前由西班牙商业保险公司Mutua Madrileña赞助,也被称为Mutua马德里公开赛,是一项男子和女子赛事联合举办的职业网球赛事,于每年的5月初在马德里举行。在ATP巡回赛体系中,马德里公开赛属于ATP1000大师赛,所以在过去,该赛事也被称为马德里大师赛(Madrid Masters)。在WTA巡回赛体系中,马德里公开赛属于WTA1000巡回赛(过去为WTA皇冠明珠赛),并要求高排位球员强制参赛。这项比赛传统上是在红土上进行的。2012年時場地改為在室外藍土進行,但由於評價十分不佳,賽後ATP宣布該種球場不使用在巡迴賽當中,並於次年改回紅土。[1]
罗马尼亚亿万富翁伊翁·提里亚克自2009年以来一直是该赛事的所有者,他也是一位前ATP职业选手。[2]据一家罗马尼亚出版物在2019年采访伊翁·提里亚克时透露,马德里公开赛每年给马德里市带来的福利超过1.07亿欧元。[3]
赛事历史
2002年,马德里站的新赛事取代了在德国斯图加特举办的欧卡公开赛,成为全新的ATP大师系列赛之一。最初只有男子赛事,从2002年到2008年在马德里体育馆举行。马德里大师赛是ATP年终总决赛前的最后两个室内硬地大师赛之一。2009年,马德里大师赛进行了赛事升级,开始举办女子赛事(取代了WTA柏林站的德国网球公开赛),并把比赛时间提前到每年第二季度的欧洲红土赛季(在时间上取代了汉堡大师赛,汉堡大师赛降级为ATP500赛),比赛场地也移至Manzanares户外体育公园,并拥有了一个带有伸缩屋顶的中心球场魔术盒球场。
伊翁·提里亚克在2012年提出并使用了一种新型蓝色粘土用于所有球场的表面,并表示蓝色的场地在视觉上会变得更好一些,特别是对于电视观众(类似于一些硬地赛事从以前的各种颜色方案中转向蓝色)。一些人猜测,将场地颜色改为蓝色是为了向马德里公开赛的冠名赞助商——西班牙保险巨头Mutua Madrileña致敬。这一有争议的改变随后被批准,并开始在2012年马德里公开赛上使用。[4]在2009年,一个全新的蓝土球场建设完毕供运动员测试。当时的赛事总监曼努埃尔·桑塔纳(Manuel Santana)曾保证,除了颜色之外,场地还保持着传统红土的特性。[5]
2011年12月1日,伊翁·提里亚克确认了在2012年ATP和WTA巡回赛的蓝色粘土场地正式获得批准。[6]
然而,在2012年马德里公开赛举行后,但由於球場上的球速太快,且造成選手移動危險,評價十分不佳,一些球员威胁要抵制本届世界杯,尤其是拉斐尔·纳达尔和诺瓦克·德约科维奇(他们都在蓝色地面上输了),泥地巨头纳达尔甚至說:「那根本不是泥地球場」。賽後ATP宣布該種球場不使用在巡迴賽當中,並於次年改回紅土。[1][7]
罗杰·费德勒是唯一一位在马德里赛事中同时在硬地(2006年)、红土(2009年)和蓝土(2012年)三种不同场地上夺冠的选手。
伊翁·提里亚克在2019年4月宣布,马德里公开赛同Mutua的赞助合同继续延长10年,直到2031年。[8]因为他同意将赛事继续留在马德里,伊翁·提里亚克还表位将在未来几年从马德里市政府获得超过3000万欧元。[3]前ATP职业球员菲里西亚诺·洛佩兹从2019年开始成为马德里公开赛的赛事总监。[9]
由于新冠疫情大流行,2020年马德里公开赛宣布取消举办。[10]
从2021年开始,马德里公开赛的比赛时间将扩大为两周。[11]
男子單打
年份
|
冠军
|
亚军
|
比分
|
2024
|
安德烈·盧布列夫
|
菲利克斯·奧格·阿里辛
|
4-6, 7-5, 7-5
|
2023
|
卡洛斯·阿尔卡拉斯 (2)
|
扬-伦纳德·施特鲁夫
|
6–4, 3–6, 6–3
|
2022
|
卡洛斯·阿尔卡拉斯
|
亚历山大·兹韦列夫
|
6-3, 6-1
|
2021
|
亞历山大·兹韦列夫 (2)
|
馬泰奧·貝雷蒂尼
|
6–7(8–10), 6–4, 6-3
|
2020 |
由于新冠疫情无法得到控制,比赛取消
|
2019 |
诺瓦克·德约科维奇(3) |
斯特凡諾斯·西西帕斯 |
6–3, 6–4
|
2018 |
亞歷山大·茲維列夫 |
多米尼克·蒂姆 |
6–4, 6–4
|
2017 |
拉斐尔·纳达尔(5) |
多米尼克·蒂姆 |
7–6(10–8), 6–4
|
2016 |
诺瓦克·德约科维奇 |
安迪·穆雷 |
6–2, 3–6, 6–3
|
2015 |
安迪·穆雷(2) |
拉斐尔·纳达尔 |
6–3, 6–2
|
2014 |
拉斐尔·纳达尔 |
錦織圭 |
2–6, 6–4, 3–0 (退賽)
|
2013 |
拉斐尔·纳达尔 |
斯坦·瓦林卡 |
6–2, 6–4
|
2012 |
罗杰·费德勒(3) |
托馬什·貝爾迪赫 |
3–6, 7–5, 7–5
|
2011 |
诺瓦克·德约科维奇 |
拉斐尔·纳达尔 |
7–5、6–4
|
2010 |
拉斐尔·纳达尔 |
罗杰·费德勒 |
6–4、7–6(7–5)
|
2009[a] |
罗杰·费德勒 |
拉斐尔·纳达尔 |
6–4、6–4
|
2008 |
安迪·穆雷 |
吉爾·西蒙 |
6–4、7–6(8–6)
|
2007 |
大卫·纳尔班迪安 |
罗杰·费德勒 |
1–6、6–3、6–3
|
2006 |
罗杰·费德勒 |
费尔南多·冈萨雷斯 |
7–5、6–1、6–0
|
2005 |
拉斐尔·纳达尔 |
伊万·柳比契奇 |
3–6、2–6、6–3、6–4、7–6(7–3)
|
2004 |
马拉特·薩芬 |
大卫·纳尔班迪安 |
6–2、6–4、6–3
|
2003 |
胡安·卡洛斯·费雷罗 |
尼古拉斯·马苏 |
6–3、6–4、6–3
|
2002 |
阿加西 |
伊里·諾瓦克 |
(退賽)
|
迁移到西班牙马德里
|
2001 |
托米·哈斯 |
马克斯·米尔内 |
6–2、6–2、6–2
|
2000 |
韋恩·費雷拉 |
萊頓·休伊特 |
7–6(7–6)、3–6、6–7(5–7)、7–6(7–2)、6–2
|
1999 |
托馬斯·恩奎斯特 |
理查德·克拉吉塞克 |
6–1、6–4、5–7、7–5
|
1998 |
理查德·克拉吉塞克 |
耶夫格尼·卡费尔尼科夫 |
6–4、6–3、6–3
|
1997 |
皮特·科达 |
理查德·克拉吉塞克 |
7–6(7–6)、6–2、6–4
|
1996 |
鲍里斯·贝克尔 |
皮特·桑普拉斯 |
3–6、6–3、3–6、6–3、6–4
|
迁移到德国斯图加特 (參見欧卡公开赛)
|
1995 |
托馬斯·穆斯特 |
马利维·华盛顿 |
7–6、2–6、6–3、6–4
|
迁移到德国埃森 (參見欧卡公开赛)
|
1994 |
鲍里斯·贝克尔 |
戈蘭·伊雲尼斯域 |
4–6、6–4、6–3、7–6
|
1993 |
米夏埃尔·施蒂希 |
戈蘭·伊雲尼斯域 |
4–6、7–6、7–6、6–2
|
1992 |
戈蘭·伊雲尼斯域 |
居伊·福尔热 |
7–6、4–6、7–6、6–2
|
1991 |
鲍里斯·贝克尔 |
斯特凡·埃德贝里 |
3–6、6–4、1–6、6–2、6–2
|
1990 |
鲍里斯·贝克尔 |
斯特凡·埃德贝里 |
6–4、6–0、6–3
|
迁移到瑞典斯德哥尔摩,取代汉堡大师赛
|
女子單打
年份
|
冠军
|
亚军
|
比分
|
2024
|
伊加·斯维亚特克
|
阿丽娜·萨巴伦卡
|
7-5, 4-6, 7-6(9-7)
|
2023
|
阿丽娜·萨巴伦卡
|
伊加·斯维亚特克
|
6–3, 3–6, 6–3
|
2022
|
昂絲·加博
|
洁西卡·皮古拉
|
7-5, 0-6, 6-2
|
2021
|
阿丽娜·萨巴伦卡
|
阿什莉·巴蒂
|
6-0, 3-6, 6-4
|
2020 |
由于新冠疫情无法得到控制,比赛取消
|
2019 |
基基·贝尔腾斯 |
西蒙娜·哈勒普 |
6–4, 6–4
|
2018 |
佩特拉·科维托娃 |
基基·贝尔腾斯 |
7–6(8–6), 4–6, 6–3
|
2017 |
西蒙娜·哈勒普 |
克里斯蒂娜·美拉德諾維奇 |
7–5, 6–7(5–7), 6–2
|
2016 |
西蒙娜·哈勒普 |
多米尼卡·齐布尔科娃 |
6–2、6–4
|
2015 |
佩特拉·克维托娃 |
斯維特拉娜·庫茲涅佐娃 |
6–1、6–2
|
2014 |
玛丽亚·莎拉波娃 |
玛西莫娜·哈莉普 |
1–6、6–2、6–3
|
2013 |
塞雷娜·威廉姆斯 |
玛丽亚·莎拉波娃 |
6–1、6–4
|
2012 |
塞雷娜·威廉姆斯 |
维多利亚·阿扎伦卡 |
6–1、6–3
|
2011 |
佩特拉·克维托娃 |
维多利亚·阿扎伦卡 |
7–6(7–3)、6–4
|
2010 |
阿拉瓦內·雷扎伊 |
维纳斯·威廉姆斯 |
6–2、7–5
|
2009 |
迪娜拉·薩芬娜 |
卡露蓮·禾絲妮雅琪 |
6–2、6–4
|
男子双打
女子双打
注释
- ^ 从室内硬地转变为红土,代替了汉堡大师赛作为红土大师赛之一。
参考资料
外部連結
|
---|
|
粗体表示“超级大师赛”,赛事时间从8天扩展到12天,签表从56签扩大到96签 |
|
---|
历年赛事 | |
---|
皇冠明珠赛 | |
---|
超五巡回赛 |
- 多哈 (2012–2014, 2016, 2018, 2020)
- 迪拜 (2009–11, 2015, 2017, 2019)
- 罗马 (2009–2020)
- 多伦多/蒙特利尔 (2009–2020)
- 辛辛那提 (2009–2020)
- 东京 (2009–13)
- 武汉 (2014–2020)
|
---|
顶级赛 |
- 布里斯班 (2012–2020)
- 悉尼 (2009–2019)
- 阿德莱德 (2020)
- 巴黎 (2009–2014)
- 安特卫普 (2015)
- 圣彼得堡 (2016–2020)
- 多哈 (2011, 2015, 2017, 2019)
- 迪拜 (2012–2014, 2016, 2018, 2020)
- 海尔斯顿 (2009–2020)
- 斯图加特 (2009–2020)
- 华沙 (2009–2010)
- 布鲁塞尔 (2011–2013)
- 伯明翰 (2014–2019)
- 伊斯特本 (2009–2020)
- 圣何塞/斯坦福 (2009–2020)
- 洛杉矶 (2009)
- 圣迭戈 (2010–2013)
- 纽黑文 (2009–2018)
- 郑州 (2019–2020)
- 东京 (2014–2020)
- 莫斯科 (2009–2020)
- 俄斯特拉发 (202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