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宮馬宮(?—?),字游卿,西漢東海郡戚縣人,本姓馬矢。他精通《春秋》,初任郎官,後在朝中大臣師丹的舉薦下,升遷為廷尉平,調任青州刺史,以及汝南郡、九江郡太守。日後馬宮接替孔光為大司徒,獲封扶德侯。元壽二年漢哀帝駕崩,王莽擁立年幼的漢平帝登基,專擅朝政,追究從前替漢哀帝祖母傅太后擬訂諡號的諸臣,馬宮因自己曾參與商議諡號,心中惶恐憂懼,上書請求退職獲准。王莽建立新朝後,任命他為太子的師傅,馬宮最終於官任上去世[1][2]。 生平馬宮研究《春秋》顏氏學,因射策甲科而擔任郎官,升遷為楚國长史,後來被免除官職。其後馬宮擔任丞相史、司直,师丹推薦馬宮品行才能高潔,擢升為廷尉平,調遷青州刺史,轉任汝南郡、九江郡太守,所到之處受人稱讚。皇帝徵召馬宮擔任詹事、光祿勳、右将军,後接替孔光為大司徒,被封為扶德侯,孔光於太师任上去世,馬宮又接替孔光為太師,兼領大司徒一職[1][2]。 起初,馬宮在汉哀帝時跟丞相、御史大夫共同商議漢哀帝祖母傅太后的谥号,等到了汉平帝元始年間,王莽大權獨攬,挖掘傅太后的陵墓,把她的屍骨遷回定陶縣,按平民之禮埋葬,同時追究此前議定謚號的人並加以懲處,其中只有馬宮被王莽優待,沒有受到牽連,而馬宮內心慚愧恐懼,主動上書請罪,自請退職,王莽以太皇太后王政君的名義下詔賜給馬宮策文說[1][2]:
王莽篡位後,任命馬宮為太子的師傅,後來馬宮死於官任上[1][2]。 軼事馬宮本來姓馬矢,在其治學為官後,由於矢通「屎」,馬宮嫌棄馬矢有馬糞之意,故改稱「馬氏」[1][2]。 註釋延伸閱讀[在维基数据编辑]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