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操纵面![]() 航空器飞行操纵装置使得驾驶员能够调整和控制航空器的飞行姿态。 有效飞行操纵装置的产生是航空器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早期的固定翼航空器设计工作,在如何使航空器能够产生足够升力离开地面方面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一旦离开地面,航空器就变成不可操纵的了,经常造成灾难性后果。有效飞行操纵装置产生的目的就是让航空器能够进行稳定的飞行。 本文描述了常规固定翼航空器中所使用的操纵装置。其他构型的固定翼航空器可能使用了不同的操纵面,但基本原理仍然相同。而旋翼类航空器(直升机和自转旋翼机)的操纵装置则与固定翼航空器完全不同。 运动轴從運動學上來講,航空器的運動可以分解為三維空間內質點的平動和航空器以自身質心為中心的轉動。航空器姿態實際上就是指在不考慮與位置變化有關的平動情況下,航空器在以質心為原點的三維直角坐標系中的轉動情況。換句話說,就是航空器繞通過其質心並相互垂直的三個軸的自由旋轉情況。為了能夠控制航空器姿態,駕駛員應能操縱航空器在這些軸上的旋轉運動。上述與航空器旋轉運動有關的三個軸與立體空間的三軸(Axis)是相同的,分別被大家稱為XYZ軸,其具體專用的三軸名稱為: X軸稱為Longitudinal Axis軸(縱軸):從前至後穿過航空器。這個軸上的旋轉運動被稱為「滾轉」(Roll)。滾轉改變航空器機身平面相對於重力方向的角度。駕駛員可通過增加一側機翼升力並減少另一側升力來改變坡度。升力的差異導致航空器繞縱軸的滾轉運動。副翼是主要的滾轉操縱裝置。方向舵對滾轉也有副作用。大型飛機上,有時也採用打開單側擾流板的方法加速滾轉。 Y軸稱為Lateral Axis軸(橫軸):從左右兩側穿過航空器。這個軸上的旋轉運動被稱為「俯仰」(Pitch)。俯仰改變航空器機頭在垂直面的上下運動的指向,即向上或是向下。升降舵是主要的俯仰操縱裝置。 ![]() Z軸稱為Vertical Axis軸(垂直軸):自上而下穿過航空器。這個軸上的旋轉運動被稱為「偏航」(Yaw)。偏航改變航空器機頭在機身平面上的指向,即向左還是向右。在固定翼航空器上,主要的偏航操縱一般是由方向舵來實現的。副翼對偏航也有副作用。 特別强调的一点是,这三个虚拟的轴是随航空器一起运动的,而不是相对于地面静止的。当航空器运动的同时,这些轴相对于地面不但位置上会发生改变,方向也会发生改变,但相对于航空器机身却是没有变化的。例如,当一个航空器左侧机翼垂直指向地面时,此时航空器的垂直轴与地面平行,而横轴则垂直于地面(不考虑机翼反角)。 主操纵面![]() 主操纵面通过铰链、滑轨、鋼繩、液壓、線控等各種方式连接在机身上,所以它们可以移动并使流过的气流发生偏移。这种气流方向变化产生的不平衡力使得航空器绕有关轴线旋转。
![]() 1. 翼尖小翼 2. 低速副翼 3. 高速副翼 4. 襟翼滑轨整流罩 5. 前缘襟翼——克鲁格襟翼 6. 前缘缝翼 7. 内侧襟翼 8. 外侧襟翼 9. 扰流板 10. 扰流板——减速板 注1:以上仅为示意图,在具体机型上,各位置上部件因设计理念的不同,其实际构型、功能和名称也有可能不同。 注2:图中7和8所反映的是襟翼的三个不同工作位置,而非三层襟翼。
主操纵面的副作用
航空器轉彎與船隻不同,航空器是三度立體空間,與二度空間操縱概念不一樣,航空器操縱轉彎主要裝置,不是方向舵,也不是使用副翼,是升降舵;簡單比喻,當航空器平飛時,單純的持續維持升降舵向後的操縱壓力時,即可完成一個向上垂直90度改變360度的平面即為「觔斗」,這平面若為水平即為「平飛轉彎」,所以要操縱航空器轉彎的操作順序是:先以副翼建立航空器所需轉彎率的坡度後,同時增加應有的升降舵向心力即可進行「平飛轉彎」,因此航空器轉彎,副翼是建立飛機坡度時使用的,是轉彎的輔助裝置,飛機轉彎的主操縱面是「升降舵」。因為,僅僅操縱副翼建立航空器坡度後,航空器並不會轉彎,但因建立坡度後機翼升力減少,這時因地心引力的關係,較重的機頭會持續下垂,直至機頭垂直地面,應使用升降舵向後,使機頭向後以增加機翼上的升力,才能維持航空器「平飛」,此時會在水平方向上產生一個與偏轉坡度方向一致的分力,該分力垂直於航空器的飛行方向,這樣航空器就會在這個分力的作用下做向心運動,也就是「向心力」,從而導致航向改變實現轉彎。但以上的論述是理論,但航空器實際轉彎的操作概念及順序是:當航空器需要以多少轉彎率轉彎時,就應先建立應有的坡度,同時增加應有的升降舵向心力(增加G力)及適當推力,航空器即能達到所需的轉彎率、高度及速度的「平飛轉彎」;因此要增加轉彎率,坡度就需越大,也必須增加更多的升降舵向後力量,以增加向心力(G力),航空器轉彎就越快,像現行戰鬥機即需執行將近90度坡度及接近人體操作極限的9個G的小轉彎(急轉彎)實施戰鬥,而民航機通常僅需以30度坡度及稍大於平飛一個G的G力做平飛大轉彎即可,相同的速度與坡度,所有航空器的轉彎率、半徑都相同(各坡度所需G力可參考相關書籍),相同的,如果增加的向心力大於坡度所需G力即是「上升轉彎」,向心力小於坡度所需G力即是「下降轉彎」。 其他形式的主操纵面有些航空器构型的主操纵系统是非标准的。例如有些航空器整个水平尾翼可以改变角度,而不在其后缘安装升降舵。大多数超音速航空器都有全动水平尾翼。一些航空器有V型尾翼,在它们后缘上的活动部分整合了升降舵和方向舵的功能。三角翼航空器可能会在其机翼后缘有升降副翼,此装置整合了升降舵和副翼的功能。 辅助操纵面配平配平操纵使驾驶员能够在很宽的载荷和空速范围内,平衡由机翼和操纵面产生的升力和拉力。这样可以降低调整或保持希望的飞行姿态所需的力量。对于具有可逆操纵系统的航空器,通过配平可大大降低驾驶员在操纵方面的工作强度。
最简单的配平方法是利用弹簧在驾驶员的操纵装置上施加相应的力达到配平效果。 实施某些飞行时,需要使用大量配平以使航空器保持预定的攻角。这主要适用于慢速飞行,此时需要保持机头朝上的姿态。 配平不仅用于升降舵,也用于方向舵和副翼,以抵消滑流或重心偏向一侧的影响。 其他操纵
参见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