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威馬遜 (2008年)

颱風威馬遜
Typhoon Rammasun(英文)
2008年5月11日的颱風威馬遜
2008年5月11日的颱風威馬遜
路徑圖
颱風威馬遜的路徑圖
颱風威馬遜的路徑圖
概況
形成日期2008年5月7日
轉化日期2008年5月13日
消散日期2008年5月14日
最低氣壓915 hPa
瞬間最大陣風280 km/h
影響
影響地區日本
2008年太平洋颱風季的一部分

颱風威馬遜(英語:Typhoon Rammasun,國際編號:0802聯合颱風警報中心03W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Butchoy,菲律賓華語譯名:巴翠,台湾译名:雷马逊)是2008年太平洋颱風季第2個被命名的熱帶氣旋。「威馬遜」一名由泰國提供,意指雷神[1]

發展過程

威馬遜於5月7日在棉蘭老島以東約790公里處形成[2],初時向西北偏西移動,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給予名稱「巴翠」(Butchoy)。

威馬遜於翌日增強為熱帶風暴,亦轉向北移橫過菲律賓以東海域。 當晚威馬遜增強為強烈熱帶風暴,並於5月9日進一步增強為颱風[3]

威馬遜在當日較後開始爆發性增強,並於翌日達到超級颱風的強度。威馬遜於5月12日轉向東北移動並逐步減弱。翌日威馬遜轉化為溫帶氣旋。

對日本的影響

威馬遜在5月13日轉化為溫帶氣旋並影響日本沿岸,帶來了強風、大浪和大雨。日本錄得的最高陣風為52英里每小時(84公里每小時)。

參考資料

  1. ^ 香港天文台. 熱帶氣旋名字的意義. [2008年6月2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年12月18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 ^ WebCite query result. [2008-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5-07). [失效連結]
  3. ^ WebCite query result. [2008-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2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參見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