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颱風季太平洋颱風季,是指在一年內,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西的太平洋水域,包括南海[1],所產生的熱帶氣旋的一段時間,可說是風季的一種。雖然現時各氣象台並沒有定下任何颱風季的指定期限,但大部份於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通常都會於五月至十二月期間形成[2]。 定義不是一年內所有的熱帶氣旋也計算入太平洋風季,太平洋風季只計算形成於赤道以北、國際換日線以西,东经100度线以東的熱帶氣旋,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東的太平洋水域[1] 產生的風暴則被稱為颶風。這些不符合太平洋風季範圍的熱帶氣旋都可能會被列入:
編號
命名
太平洋颱風季的熱帶氣旋,尤其是於西北太平洋,大多都會在五月至十一月期間形成[2],即該區的夏天、秋天。 受災地區通常,太平洋颱風季所產生的熱帶氣旋,大致可分為三種: 在西太平洋產生的熱帶氣旋,都可能會吹襲菲律賓,然後趨向台灣或中國東南沿岸,如香港、澳門、廣東、福建等,然後登陸中國大陸等內陸地區,如2020年強烈熱帶風暴海高斯。 在西北太平洋產生的熱帶氣旋,都可能會吹襲台灣或中國東面沿岸,如福建、廣東等,然後趨向日本,如2021年熱帶風暴彩雲。 在南海產生的熱帶氣旋,大多都可能會吹襲中國南部沿岸、海南島、或越南等,然後登陸中國大陸廣西雲南、寮國等內陸地區,如2021年熱帶風暴小熊。 統計香港城市大學
香港城市大學大氣研究實驗室曾運用1950年至2000年的熱帶氣旋數量來統計平均數目,並計算出1950年至2000年的平均熱帶氣旋數目為31個熱帶氣旋,其中平均27個達熱帶風暴程度,及17個達颱風程度[3]。
列表
以下是有紀錄以來(1939年、1945年至2023年)的太平洋颱風季的列表。但部分年份未有記錄低影響的熱帶氣旋,即強度未達熱帶風暴。因此,此太平洋颱風季列表中的數目只指風力達熱帶風暴的熱帶氣旋形成的數目。 參見參考來源
外部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