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角幽冥蟻屬
長角幽冥蟻屬'(Ceratomyrmex)是蟻科(Formicidae)幽冥蟻亞科(Haidomyrmecinae)下的一個已滅絕的屬,幽冥蟻亞科共9屬13種。長角幽冥蟻屬只有一個物種:Ceratomyrmex ellenbergeri ,出土於亞洲,年代為晚白堊紀。 歷史和分類長角幽冥蟻屬共有四個琥珀化石,出土於緬甸克欽邦[1]。正模標本蒐藏於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編號 "NIGP164022" ;副模標本蒐藏於雷恩大學,編號 "IGR.BU-002" ;其他兩個標本為 Sieghard Ellenberger 的私人蒐藏,位於德國。鈾鉛定年法結果顯示化石的年代為 98.79 ± 0.62 百萬年,為森諾曼期的極早期,接近阿爾布期[1][2][3][4]。 最早研究這些化石的是古昆蟲學家 Vincent Perrichot、Wang Bo 和 Michael Engel,他們在2016年時描述了新屬新種,刊登於《當代生物學》期刊上[1]。屬名 Ceratomyrmex 是由兩個詞根組合而來,後綴 "myrmex" 為希臘文,意思為「螞蟻」,前綴「keratos」也是希臘文,意思為「角」,因其頭部的特化而名。種小名 ellenbergeri 是由標本擁有者 Sieghard Ellenberger 的名字而來,以感謝他出借標本以供研究[1]。緬甸琥珀中發現的其他屬還有Burmomyrma、Camelomecia、Gerontoformica、幽冥蟻屬(Haidomyrmex)、槳角幽冥蟻屬(Linguamyrmex)、Myanmyrma 和 Zigrasimecia [1][3][4][5]。 生態對於長角幽冥蟻屬高度特化的口器,Perrichot 等人對其功能提出了數個假說。現生擁有觸發式大顎(trap-jaw)的螞蟻包括鋸針蟻屬(Odontomachus)、顎針蟻屬(Anochetus )和刺家蟻屬(Acanthognathus)等,根據這些螞蟻的行為,Perrichot 等人推測長角幽冥蟻屬角上的剛毛可以在搬運幼蟲和蛹時提供緩衝。當大顎關上時,觸發毛(trigger hair)的長度仍然足以觸發大顎。長角幽冥蟻特化的大顎也有可能是用來防禦,用來彈開獵食者或擊暈獵物。防禦的時候頭角和剛毛可能完全派不上用場,因此防禦可能不是其大顎的唯一用途。螞蟻會用大顎搬運食物和築巢的材料,而搬運的過程並不會用上頭角和剛毛,頭角和剛毛肯定有其他用途。頭角和大顎最有可能的功能是捕捉大型獵物[1],而剛毛可以感知獵物的位置,也可以卡住獵物以防止獵物掙脫。基於頭角和大顎的大小,長角幽冥蟻不太能捕捉小型獵物,因為獵物可以在大顎完全關上之前掙脫[1]。 描述長角幽冥蟻屬工蟻的體長介於 4.5 ~ 5.9 mm,目前蟻后與雄蟻的標本從缺,因此無法獲得資訊。長角幽冥蟻屬與其他幽冥蟻亞科的差異在於頭楯部,長角幽冥蟻屬的頭楯部高度特化,在兩觸角的基部之間形成一個突出的角狀結構,角為弧狀,尖端有圓形的盤狀結構,形似鍋鏟,而其邊上環繞著針狀結構。如同其他幽冥蟻亞科的物種,長角幽冥蟻屬的大顎特化,形似鐮刀,大顎長度高過頭部,高到頭頂的頭楯部末端,形成觸發式大顎。其頭楯部在接近大顎關上時的位置有四根非常長的觸發毛(trigger-hair),頭部兩側各兩根[1]。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