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县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原始文献:国务院批复同意河北省调整邢台市部分行政区划 邢台县,曾是河北省邢台市下辖的一个县,于公元前221年设立,2020年撤销。邢台县位于河北省西南部,北纬37°08′、东经114°30′,西边与山西省左权县、和顺县、昔阳县隔山相邻,东边与任县、南和县相邻,南边与沙河县、武安县相邻,北边与内丘县相邻。总面积1847平方公里。[1] 历史沿革根据1976年百泉出土文物考训,早在数万年前,邢台县就有人类生息繁衍。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县域为“禹贡冀州之域”。公元前1439年,商王祖乙择沃野而建都,之后,祖辛、沃甲、祖丁、南庚又相继居此而都。南庚三年迁都于奄后,始称“邢”。公元前1046年,周朝建立,周成王为报周公辅佐之恩,封周公第四子姬苴为邢侯,统辖邢。周襄王十七年(前635),邢被卫灭,后晋又灭卫,邢成为晋国属地。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邢为赵国属地。公元前372年,赵成侯继位,即以邢为基地建陪都,并将邢更名为信都。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设郡县,邢地设立信都县,属巨鹿郡。秦末项羽占领赵地,立张耳为常山王,设立襄国,并建都于信都县。西汉高祖四年(前203),改置襄国县,属冀州赵国(景帝三年(前154)废国,改邯郸郡,五年(前152)复封赵国)。东汉初属赵郡,建武五年(29)废郡封赵国,建安十七年(212)改属冀州魏郡)。三国时期襄国县为魏国之地,初属魏鄱,后改属冀州广平郡。晋代,襄国县初属司州部广平郡。永嘉三年(309),羯人石勒占领襄国县,大兴二年(319)于邢立都称王,取国名为“赵”。石勒侄子石虎称帝后,迁都于邺,设立襄国郡。永和末年,襄国县并入任县。[2] 北魏太和二十年(496),重新设立襄国县,属司州部北广平郡,后又属易阳郡。北齐属襄国郡。北周初属南和郡,不久又属重新设立的襄国郡。隋开皇元年(581)二月,文帝杨坚称帝,襄国归属隋国。开皇三年(583),废郡立州,县域改属洺州,属冀州统辖。开皇九年(589),襄国县改名为龙冈县。开皇十六年(596),析龙冈、内丘设立青山县。同年,设立邢州,青山县属邢州。大业二年(606),青山县入龙冈县。大业三年(607)废州复置襄国郡,龙冈县属襄国郡。唐代,武德元年(618),废除襄国郡,设立邢州,同时,析龙冈县东北部,设立青山县。天宝元年(742)罢州,改属巨鹿郡。开成五年(840),又废青山县,复入龙冈县,属邢州。五代宣和元年(1119)罢除邢州,设立信德府,龙冈县属信德府。宣和二年(1120),皇帝赵佶采用古“邢”字和邢侯时所筑之“行台”的台字,龙冈县改名为邢台县,隶属于信德府。公元1128年,邢台县属金。金天会七年(1129)改府为州,邢台县为邢州治。元代中统三年(1262),邢州改称顺德府。至元二年(1265)顺德府改称顺德路,属中书省。明洪武初年顺德路改为顺德府。[2] 1911年“辛亥革命”后,废府留县,邢台县直属直隶省。1912年属直隶省冀南道。翌年冀南道改称大名道。1928年直隶省更名河北省,邢台县直属河北省。1937年邢台县改属河北省第十五督察专员公署。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占领邢台县,中国共产党在开辟太行抗日根据地时,先后建立邢台县抗日政府、邢西县抗日政府、邢东县抗日政府,先后隶属太行行署一专署、六专署领导。邢台城和铁路沿线为日军占领区,隶属于顺德道尹公署。1945年9月24日,邢台归属共产党,为邢台市,邢东县政府移驻市内。1946年,邢西县和邢东县合并为邢台县,属邢台督察专员公署。1958年邢台专员公署并入邯郸专员公署,并将邢台市、邢台县、沙河县合并为邢台县,属邯郸专员公署,后又隶属于邯郸市。1961年邢台市、邢台县、沙河县恢复原来的建制,邢台专员公署和邯郸专员公署也分别设置,邢台县隶属邢台专员公署。1983年邢台市改为省辖市,邢台县划归邢台市领导。1993年7月1日,邢台地区和邢台市合并为新的邢台市,邢台县归属合并后的邢台市。[2] 2020年6月,国务院同意撤销邢台县,将原邢台县的豫让桥街道、晏家屯镇、祝村镇、东汪镇划归邢台市襄都区管辖,将原邢台县的南石门镇、羊范镇、皇寺镇、会宁镇、西黄村镇、路罗镇、将军墓镇、浆水镇、宋家庄镇、太子井乡、龙泉寺乡、北小庄乡、城计头乡、白岸乡、冀家村乡划归邢台市信都区管辖。[3] 行政区划撤销前,邢台县下辖12个镇、6个乡:晏家屯镇、南石门镇、羊范镇、皇寺镇、会宁镇、西黄村镇、路罗镇、将军墓镇、浆水镇、宋家庄镇、太子井乡、龙泉寺乡、北小庄乡、城计头乡、白岸乡、冀家村乡。[4]
参考资料引用
书目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