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尔维尔(英語:Belleville)是加拿大安大略省南部一座城市,位于莫伊拉河匯入昆提灣所在。贝尔维尔是黑斯廷斯县的首府,但行政上獨立於該縣。貝爾維爾坐落魁北克市-温莎走廊之上,離多倫多東北約171公里(106英里),渥太華西南約192公里(119英里),蒙特婁西南約335公里(208英里)。據2011年加拿大人口普查所示,貝爾維爾市内人口為49454人[2],都會區人口則達92540人[3]。
歷史
貝爾維爾一帶原為一個名為“Asaukhknosk”的原住民聚落。美國獨立戰爭後,大批效忠英國的十三州殖民者遷居至上加拿大,當中約50人於1789年在現貝爾維爾一帶落戶。退役英兵約翰·梅爾斯(John Meyers)在莫伊拉河上築壩,並在河畔設立鋸木廠、磨坊和酒廠,對當地早期經濟貢獻良多,該聚落因此以他名為梅爾斯溪(Meyers' Creek)[4]。上加拿大總督法蘭西斯·戈爾(Francis Gore)及其夫人阿拉貝拉(Lady Arabella)於1816年春季到訪此處,該聚落遂以總督夫人之名改稱貝爾維爾[4]。
英國對上加拿大出產的木材需求殷切,令盛產木材的貝爾維爾出現強勁的經濟增長[4]。然而,當地治安卻同時惡化。為了改善治安和爭取更多自治權,貝爾維爾居民於1823年和1826年兩度向上加拿大立法院申請脫離瑟羅鄉(Thurlow Township)並建制為警政村落(police village),但兩次皆被當局拒絕[5]。上加拿大政府終在1834年通過法案容許貝爾維爾設立地方政府,但該法案錯誤描述了村落的界線,當局因此需重寫法案,而貝爾維爾亦終在1836年正式設為警政村落[5]。
大主幹鐵路於1856年開通至貝爾維爾,東通蒙特婁,西至多倫多,進一步刺激了貝爾維爾的經濟[4]。踏入19世紀後期,當地林木業開始式微,製造業取而代之成為當地的經濟支柱[4]。貝爾維爾再於1877年更改建制為市[6]。
1990年代末,安省政府改革其轄下的地方行政架構,當中包括將貝爾維爾和瑟羅鄉重新合併成新的貝爾維爾市,於1998年1月1日生效[7]。
交通
安大略401號省道為貝爾維爾市的主要幹道,向西通往多倫多、倫敦和溫莎,向東則經京士頓和康和通往魁北克省邊界,並在此駁上魁北克20號高速公路通往蒙特婁。此外,37號和62號省道亦途經貝爾維爾市。
加拿大國家鐵路公司的鐵路軌穿越貝爾維爾市,而由維亞鐵路營運的城際客車服務則透過該鐵路線服務貝爾維爾市,每天有數班列車經貝爾維爾市來往多倫多和蒙特婁。貝爾維爾市內的公共交通服務由市營的貝爾維爾交通局營運。
人口
语言统计:
- 英语作为第一语言: 90.8%
- 法语作为第一语言: 1.5%
- 英语与法语同时作为第一语言: 0.2%
- 其他语言作为第一语言: 7.5%
贝尔维尔人口族群
|
族群 |
人口 |
人口百分比
|
白人 |
43,935 |
91.8%
|
有色人种[8] |
南亚裔 |
510 |
1.1%
|
华人 |
620 |
1.3%
|
黑人 |
435 |
0.9%
|
菲律宾裔 |
140 |
0.3%
|
拉美裔 |
255 |
0.5%
|
阿拉伯裔 |
30 |
0.1%
|
东南亚裔 |
190 |
0.4%
|
西亚裔 |
55 |
0.1%
|
韩裔 |
90 |
0.2%
|
日裔 |
70 |
0.1%
|
其他有色族群 |
95 |
0.2%
|
混血有色族群 |
65 |
0.1%
|
有色族群人口 |
2,555 |
5.3%
|
加拿大原住民[9] |
第一民族 |
960 |
2%
|
梅蒂人 |
350 |
0.7%
|
因纽特人 |
15 |
0%
|
其他原住民 |
55 |
0.1%
|
混血原住民族群 |
10 |
0%
|
原住民总计 |
1,385 |
2.9%
|
总人口 |
47,875 |
100%
|
气候
貝爾維爾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历史最高温 °C(°F)
|
13.9 (57.0)
|
13.0 (55.4)
|
23.0 (73.4)
|
29.0 (84.2)
|
35.0 (95.0)
|
35.6 (96.1)
|
40.0 (104.0)
|
36.1 (97.0)
|
35.0 (95.0)
|
28.3 (82.9)
|
22.2 (72.0)
|
16.5 (61.7)
|
40.0 (104.0)
|
平均高温 °C(°F)
|
−2.6 (27.3)
|
−1.4 (29.5)
|
3.8 (38.8)
|
11.4 (52.5)
|
18.7 (65.7)
|
23.7 (74.7)
|
26.6 (79.9)
|
25.4 (77.7)
|
20.4 (68.7)
|
13.5 (56.3)
|
6.7 (44.1)
|
0.4 (32.7)
|
12.2 (54.0)
|
日均气温 °C(°F)
|
−7.1 (19.2)
|
−5.9 (21.4)
|
−0.6 (30.9)
|
6.7 (44.1)
|
13.7 (56.7)
|
18.7 (65.7)
|
21.6 (70.9)
|
20.6 (69.1)
|
15.9 (60.6)
|
9.3 (48.7)
|
3.2 (37.8)
|
−3.5 (25.7)
|
7.7 (45.9)
|
平均低温 °C(°F)
|
−11.5 (11.3)
|
−10.3 (13.5)
|
−5 (23)
|
2.0 (35.6)
|
8.7 (47.7)
|
13.7 (56.7)
|
16.6 (61.9)
|
15.7 (60.3)
|
11.3 (52.3)
|
5.1 (41.2)
|
−0.2 (31.6)
|
−7.3 (18.9)
|
3.2 (37.8)
|
历史最低温 °C(°F)
|
−37.8 (−36.0)
|
−39.4 (−38.9)
|
−29.4 (−20.9)
|
−17.2 (1.0)
|
−7.2 (19.0)
|
0.0 (32.0)
|
6.1 (43.0)
|
3.3 (37.9)
|
−1.7 (28.9)
|
−10 (14)
|
−22.2 (−8.0)
|
−34.4 (−29.9)
|
−39.4 (−38.9)
|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
74.0 (2.91)
|
56.4 (2.22)
|
73.3 (2.89)
|
74.6 (2.94)
|
74.3 (2.93)
|
70.9 (2.79)
|
52.7 (2.07)
|
80.7 (3.18)
|
86.4 (3.40)
|
76.0 (2.99)
|
87.3 (3.44)
|
85.2 (3.35)
|
891.6 (35.10)
|
平均降雨量 mm(英寸)
|
33.2 (1.31)
|
28.0 (1.10)
|
47.9 (1.89)
|
67.7 (2.67)
|
73.9 (2.91)
|
70.9 (2.79)
|
52.7 (2.07)
|
80.7 (3.18)
|
86.4 (3.40)
|
75.4 (2.97)
|
75.7 (2.98)
|
43.4 (1.71)
|
735.9 (28.97)
|
平均降雪量 cm(英寸)
|
48.7 (19.2)
|
30.4 (12.0)
|
25.4 (10.0)
|
6.9 (2.7)
|
0.1 (0.0)
|
0 (0)
|
0 (0)
|
0 (0)
|
0 (0)
|
0.6 (0.2)
|
8.5 (3.3)
|
39.8 (15.7)
|
159.4 (62.8)
|
平均降水天数(≥ 0.2 mm)
|
14.8
|
11.7
|
12.2
|
11.8
|
12.0
|
11.5
|
9.1
|
10.6
|
11.5
|
12.7
|
13.8
|
14.5
|
146.3
|
平均降雨天数(≥ 0.2 mm)
|
5.2
|
4.6
|
7.5
|
10.6
|
11.9
|
11.5
|
9.1
|
10.6
|
11.5
|
12.7
|
11.1
|
7.3
|
113.8
|
平均降雪天数(≥ 0.2 cm)
|
11.4
|
8.6
|
6.3
|
1.9
|
0.07
|
0
|
0
|
0
|
0
|
0.17
|
3.6
|
9.5
|
41.5
|
数据来源:加拿大環境部[10]
|
参考文献
引用書籍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