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道187號
縣道187號(水門-東港)為一條中華民國縣道,北起屏東縣內埔鄉水門,南至屏東縣東港鎮船頭,全長共計39.892公里[1]。 此縣道下有三條支線,即「縣道187甲線」、「縣道187乙線」以及「縣道187丙線」,為臺灣分支最多的縣道路線之一[a],主線與支線彼此交叉又有共線段。
支線甲線
縣道187甲線(龍泉-下蚶堤防),東北起屏東縣內埔鄉龍泉,西南至屏東縣萬丹鄉下蚶,全長共計19.335公里[1] 乙線
縣道187乙線(萬巒-海坪),東北起屏東縣萬巒鄉萬巒市區,西南至屏東縣東港鎮海坪,全長共計21.570公里[1] 丙線
縣道187丙線(過田-大埔),西北起屏東縣九如鄉過田,東南至屏東縣內埔鄉大埔,全長共計19.827公里[1],而該支線有部分屬國道三號橋下道路。 概況
縣道187號以屏東縣內埔鄉水門境內的台24線/縣道185號作為公路起點[1][2]。此公路自起點開始與縣道185號共線,車道布設呈雙向二車道,行進一段距離後於忠孝路與中山路口右轉,此時車道布設從原來的雙向二車道變為雙向一車道,接著往南行進了一段距離,直到在新隘寮與縣道185號分出[3]。 此公路與縣道185號分出後,於分出點處右轉並朝西方行進,進入黎明村後路線方向由東西方向轉為南北方向。此公路過了黎明村後繼續朝南方行經,行經至龍泉村南界附近與縣道187甲線交會,而這裡也是縣道187甲線的起點所在地;而後往南方行進至大埔後與縣道187丙線交會,而這裡也是縣道187丙線的終點所在地。此公路進入老埤村後,途經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校門口以及老埤村落,過了老埤村以後朝西南方行進,之中通過了義亭村以及興南村,而後進入到內埔市區[3]。 此公路進入內埔市區後,在六堆天后宮旁與縣道187甲線共線,並行進約500公尺後於復興路與廣濟路口與縣道187甲線分出,之後再朝南南西方行進約700公尺後於美和村美和科技大學旁與台1線共線,此時車道布設從原來的雙向一車道變為雙向二車道,而後朝南南西方行進,直到在忠心崙與台1線分出[3]。 此公路與台1線分出後,於分出點處左轉並朝南方行進,車道布設從原來的雙向二車道恢復為雙向一車道。過了美和村後透過萬巒大橋越過東港溪,而後進入到萬巒鄉。進入萬巒鄉後再行進些距離後而進入到萬巒市區,並在市區內與縣道187乙線交會,而這裡也是縣道187乙線的起點所在地。之後往西南方行進約2公里後進入到潮州鎮,並在潮州鎮北界附近與台1線交會[3]。 此公路通過台1線後繼續朝西南方行進,不久即進入到潮州市區,在市區內的四維路與三林路口與縣道185甲線交叉,後來在新生路與中山路口與縣道189號以及縣道185甲線共線。接著往南行進約200公尺後於圓環處與縣道189號分出,再過200公尺又與縣道185甲線分出,縣道187號才結束了兩條縣道的共線[3]。 此公路接著朝西南方行進,途中通過了台鐵高架橋、國道三號橋下、崁頂鄉市區及鄉內數座村落,期間內車道布設從原來的雙向一車道逐漸變為雙向二車道。之後在東港鎮境內與縣道187乙線交會,而這裡也是縣道187乙線的終點所在地。接者繼續朝西南方行進後進入到東港市區,而後在市區內穿越台17線東港大橋下方,此時車道布設從原來的雙向二車道恢復為雙向一車道,接著再朝西南方行進些距離後與屏63線交會,而這裡也是屏63線的終點所在地。之後轉東南方行進至中山路與光復路口時,車道布設從原來的雙向一車道變為雙向二車道。之後再行進約500公尺後於以栗小學前與台17線交會,即是縣道187號的終點[1][3]。
縣道187甲線以屏東縣內埔鄉龍泉境內的縣道187號作為公路起點[1]。此公路自起點開始朝西南方向行進,於東勢村境內與縣道187丙線交會,之後朝西南方向行進並且通過新東勢,接著再行進約2公里後即進入到內埔市區[4]。 此公路進入內埔市區後,在六堆天后宮旁與縣道187號共線,而這裡以前為縣道187甲線的終點所在地。之後與縣道187號共線並行進約740公尺後於永光路與廣濟路口與縣道187號分出,接著於分出點處右轉,並行進約520公尺後與台1線交會。此公路通過台1線後繼續朝西南西方向行進,途中經過了竹田鄉境內數座村落,行經不久於萬丹市區附近與台27線交會,接著在市區內與縣道189號交會[4]。 此公路過了萬丹市區後繼續朝西北西方向行進,直到於下蚶與縣道189甲線交會,即是縣道187甲線的終點[1][4]。
縣道187乙線以屏東縣萬巒鄉萬巒市區內的縣道187號作為公路起點[1]。此公路自起點開始以東南-西北走向行進,行經至潮州鎮四塊厝境內時路線轉為東北-西南走向,而後在崙子頂境內時,路線又轉為東南-西北走向,到了新埤鄉萬安時,路線則轉為東西走向[5]。 此公路的路線於新埤鄉萬安轉為東西走向後,在打鐵境內與縣道189號交會,之後在南州鄉壽元與台1線交會,接續往西方行進後抵達南州交流道,可藉由此交流道進入至國道三號。此公路通過南州交流道後繼續往西方行進,途中經過南州市區以及慈惠醫護管理專科學校,後來於東港鎮海坪境內與縣道187號交會,即是縣道187乙線的終點[1][5]。
縣道187丙線係以屏16線部分路段、國道三號橋下路段以及內埔鄉科大路於2014年5月1日納編而成[6]。此公路以屏東縣九如鄉過田境內的台3線/屏16線作為公路起點[1],車道布設採用雙向一車道。起初先與屏16線共線,並行進約700公尺後與屏16線分出,而後在分出點處右轉進入國道三號橋下道路,此時車道布設從原來的雙向一車道變為雙向二車道[7]。 此公路進入國道三號橋下後沿著橋下道路行進,並在長治鄉北界附近與台27線交會,而這裡也是屏東交流道之設立地點。;接著再沿著橋下道路行進至德協附近後與台24線交會,而這裡也是長治交流道之設立地點。此公路過了長治交流道後繼續沿著橋下道路行進,並在麟洛鄉東界附近與屏37-1線交會,而這裡為屏37-1線的起點,也是縣道187丙線沿著國道三號橋下道路之終點。接著朝東方行進,並且通過屏37線後即進入到內埔鄉[7]。 此公路進入內埔鄉後朝東方行進,而此道路稱「科大路」。此公路行經至東勢村時與縣道187甲線交會;接著在東勢村東界與屏92線交會,而這裡為屏92線的起點所在地。此公路通過屏92線後轉科大北路,並朝北北東方行進,直至大埔境內與縣道187號交會,即是縣道187丙線的終點[1][7]。 歷史沿革
台灣縣道體系的形成可追溯到1961年所進行的第一次公路普查,而縣道187號則在此時期開始採編。當時縣道187號的路線北起屏東縣三地鄉(今三地門鄉)的縣道190號(後來改編為台22線[8],今屬台24線),南至屏東縣東港鎮的縣道185號(今台17線[8]),全長共計32.707公里[c][9]。 1976年進行第二次公路普查時,此公路的總長度調整為39.610公里[d][10]。1983年進行第三次公路普查時,縣道187號34k+566-36k+242路段併入至濱海省道(台17線),總長度變為39.035公里[11]。 1999年至2001年間,原鄉道187甲線部分路段改編為縣道187號;原縣道187號龍泉-內埔路段則改編為縣道187甲線,路線調整後,總長度變為39.892公里[12]。2009年,此公路的總長度調整為39.857公里[e][13]。 目前主線尚存有1976年格式的水泥製里程碑2枚,位於潮州鎮的24K以及東港鎮的38K,皆位於主線上,里程與今日稍有不同,可作為1976年路線與里程的佐證。[14][15][16]
縣道187甲線自1961年第一次公路普查時開始採編,起初此公路分類為「鄉道」。當時的路線北起屏東縣瑪家鄉涼山(瑪家鄉公所前),南至屏東縣內埔鄉的台1線,全長共計13.089公里[9]。 1976年進行第二次公路普查時,此公路的總長度增加為15.819公里[17]。1983年進行第三次公路普查時,總長度縮減為15.769公里[11]。1999年至2001年間,原鄉道187甲線北段改編為縣道185號,南段則改編為縣道187號;原縣道187號龍泉-內埔路段則改編為縣道187甲線,總長度變為6.800公里[12]。2009年,此公路的總長度調整為6.793公里[13]。 2014年1月10日,原屏50線併入至縣道187甲線,終點延長至萬丹鄉下蚶;路線調整後,路線名稱變更為「龍泉-下蚶堤防」,總長度變為19.335公里[18]。今日的縣道187甲線仍維持2014年改編的路線。
縣道187乙線自1961年第一次公路普查時開始採編,起初此公路分類為「鄉道」。當時的路線北起屏東縣萬巒鄉的縣道187號,南至屏東縣東港鎮海坪的縣道187號,全長共計21.895公里[9]。 1976年進行第二次公路普查時,此公路總長度縮減為21.216公里[17]。1983年進行第三次公路普查時,此公路總長度增加為21.933公里[11]。1999年至2001年間,鄉道187乙線升格為縣道187乙線,總長度變為21.227公里[12]。2009年,此公路的總長度調整為21.570公里[13]。
2014年5月1日交通部公告,將過田起經九如、內埔、屏科大至大埔納編為縣道187丙線,路線名稱為「過田-大埔」,全長共計19.827公里[6]。 行經行政區域
全線均位於屏東縣境內。
全線均位於屏東縣境內。
全線均位於屏東縣境內。
全線均位於屏東縣境內。
沿線路名
沿線設施與景點
註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