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號交響曲 (貝多芬)路德维希·范·贝多芬的降E大調第十交響曲是一部假設作品,由巴里·库珀于1988年根據貝多芬第一樂章的零碎草圖組裝而成。所有收集的草圖顯然都是為同一首交響曲而寫的,該交響曲應該是在第九交響曲之後,因為它們一起出現在幾個小組中,而且人們一致認為貝多芬確實打算創作另一部交響曲。庫珀的樂譜於1988年在倫敦皇家愛樂協會舉辦的一場音樂會上首次演奏,貝多芬本人於1827年向該協會提供了這部新交響曲。該樂譜由維也納環球出版出版,并于2013年推出新版本[1]。2019年,人工智能被用來重建交響曲的第三和第四樂章,該交響曲於2021年10月9日首演,名為“貝多芬X:人工智能項目”。[2] 背景1824年完成《第9號交響曲》後,貝多芬將主要精力投入到創作他晚期的弦樂四重奏上,儘管當時也提到了一些交響曲作品(例如在他1827年3月18日的信中);據稱,他在鋼琴上為他的朋友卡尔·霍尔茨演奏了這首曲子的一個樂章,卡爾·霍爾茨對他所聽到的內容的描述與庫珀識別的草圖相符。庫珀聲稱,他為第一樂章找到了超過250個小節的草圖,他將這些草圖編織在一起形成了第一樂章,並盡可能接近貝多芬的作曲方法和草圖過程。庫珀對第一樂章的重構包括降E大調的行板和C小調的中央快板。庫珀聲稱還找到了諧謔曲的草圖,他將其用作第三樂章和其他後來的樂章,但他認為它們不夠廣泛或發展到足以組裝成表演版本。 貝多芬的信件中有幾處提到了這部作品。(他最初计划第九號交響曲完全是器乐作品,歡樂頌是一部单独的合唱作品,而第十交响曲则以不同的声乐作品结束。) 更早的1814年至1815年,貝多芬也開始了他的D大調第六號钢琴协奏曲的草圖。(與支離破碎的交響曲不同,這部協奏曲的第一樂章部分已寫成完整的樂譜,並由尼古拉斯·库克重建並演奏和录制。) 录音庫珀重建交響曲第一樂章的兩張唱片於1988年發行,一張由温·莫里斯指挥,[3]另一张由沃爾特·韋勒指揮。莫里斯的錄音也於1988年以光盤形式發行,其中包括音樂和巴里·庫珀(BarryCooper)的口頭的講座「貝多芬第十交響曲的故事」。[4] 不相關的描述蘇·萊瑟姆在她的小說《鬼屋交響曲》中描繪了一個發現貝多芬第十號交響曲的虛構故事。RichardKluger在2018年出版的小說《貝多芬的第十號交響曲》中提出了類似的概念,指出了發現失落交響曲可能帶來的許多擔憂和問題。托马斯·豪瑟1984年的懸疑小說《貝多芬陰謀》描繪了第十號交響曲被秘密重組和演奏的故事。 貝多芬的第十號交響曲在西伯利亞交響樂團的專輯《貝多芬的最後一夜》中扮演了重要的情節角色。 NPR在2012年愚人节發表了一篇關於發現貝多芬第十交響曲的報道。[5] 在《馬車列車》劇集「登克博士的故事」中,由西奧多·比克爾飾演的登克博士在他所說的「貝多芬第十交響曲」中領導了一個兒童「管弦樂隊」。 貝多芬的第十交響曲是皮特·乌斯蒂诺夫的戲劇。[6]該劇於1984年4月在百老匯的倪德倫劇院首次上演,由Robert Chetwyn導演。 勃拉姆斯第一交響曲參考該作品終曲的主題常被人認為和貝多芬第9號交響曲的終曲歡樂頌主題有相似之處。 布拉姆斯也在該作品(尤其是第1樂章)中使用了貝多芬第5號交響曲。由於這類相似之處,指揮家汉斯·冯·彪罗稱這部交響曲為「貝多芬第十」。這類評論使布拉姆斯深感煩惱,因為這裏面似乎有點抄襲的意思,而他自己是在故意向貝多芬致敬。對他與貝多芬作品中的相似之處,他曾說過「笨蛋都看得出來」。然而,這部作品還是偶爾被稱為「貝多芬第十」。 對於該作品終曲的主題,還有「命運」的節奏,布拉姆斯在1868年給克拉拉·舒曼的一封信中稱,是受阿尔卑斯号曲調的啟發。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