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 科幻 電視劇 《異世奇人 》的系列3共有14集,其中包括1集聖誕特輯和13集常規劇。聖誕特輯於2006年12月25日在BBC One 首播,其餘的13集則於2007年3月31日至6月30日期間在同一電視台播出。這個系列繼續由拉塞爾·T·戴維斯 擔任執行製作人及總編劇。演員方面,大衛·田納特 留任為類人外星人博士 ,費馬·阿吉曼 取代比莉·派佩 成為博士身邊的同伴瑪莎·鍾斯 。同時,約翰·巴洛曼 扮演的傑克·夏尼斯隊長 在系列1 消失後再度出現,經典反派法師 則在第11集起回歸,此角分別由德雷克·雅可比 和約翰·森 扮演。
這個系列的劇本分別由7名劇編創作,當中有4人是新加入的。劇情講述博士與他的同伴穿越時空、周遊宇宙的故事。戴維斯指自《人性 》一集起,每一集的內容變得非常黑暗。同時,這個系列有兩條故事線﹕神秘生物保依臉 對博士說「你並不孤單」(You are not alone),以及在各集中隱約出現的薩克森,這兩個謎團終在本系列的結局篇解開。另外,鐘斯會在最後離開博士,回復平常的生活。
如不包括聖誕特輯《逃跑的新娘 》,這個系列的平均收看人數為754萬人,累積觀看人數達3千萬人。整個系列各集的欣賞指數 均在85分之上,並取得評論家的讚賞。同時,這系列的作品贏得多個獎項,當中包括雨果獎 、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 最佳導演獎以及星座獎 。
劇集
備註:
製作
拉塞爾·T·戴維斯 繼續擔任劇集的執行製作人及總編劇。
史蒂芬·莫法特 是《眨眼 》一集的編劇,這劇終奪得雨果獎 最佳戲劇表現獎。
瑪莎·鍾斯 (費馬·阿吉曼 飾)取代羅斯·泰勒 成為博士的新同伴。
製作團隊
隨著系列1 的成功,BBC在宣佈製作系列2 後的兩個月後,即2005年6月16日決定加推系列3[ 2] [ 3] 。系列3的製作團隊於2006年10月確立﹕13集常規劇劇本由7名編劇編寫,當中加雷恩·羅拔士 、海倫·雷娜 、史堤芬·格林霍恩 以及克里斯·奇布諾爾 均是新加入的,這4人某程度上均與《異世奇人》有關連﹕雷娜曾是這劇的劇本編輯、羅拔士是短劇《格拉斯的進擊 》的編劇,而格林霍恩和奇布諾爾在衍生劇《火炬木小組 》當過編劇[ 4] [ 5] 。其餘三人分別為拉塞爾·T·戴維斯 、史蒂芬·莫法特 和保羅·康奈爾 ,他們自系列1起就是這劇的編劇[ 5] 。
導演同樣有7名,其中查爾斯·帕爾默 、李察·克拉克 、希提·麥克唐納 以及科林·傑夫 是首次替《異世奇人》執導。麥克唐納繼1985年的《王妃的標誌 》後第一位《異世奇人》女導演[ 6] 。其餘三人是尤若斯·林恩 、占士·史唐 和格雷姆·哈珀 。林恩自系列1已是這劇的導演,史唐在系列2加入,而哈珀此前曾此舊版《異世奇人》執導,是唯一一位在舊版和新版《異世奇人》均當過導演的人[ 7] 。
戴維斯在這個系列繼續擔任劇集的執行製作人及總編劇,祖利亞·加德納 出任執行製片人,菲爾·歌連臣 被任命為製片人。在歌連臣休假期間,蘇姍·麗嘉 暫代其職[ 8]
劇本編寫
與過去兩個系列鬆散的故事線相比,這個系列的故事線較強[ 9] 。戴維斯指在系列3,每集的連貫性強,觀眾如不集集觀看,會看不懂其結局[ 9] 。事實上,這系列共有兩條故事線﹕保依臉對博士表示「你並不孤單」以及無處不在的薩森克先生。這兩條故事線的答案終在《烏托邦》和《鼓聲》這兩集揭開﹕同為時間領主 的法師以薩克森的名義當上英國首相,並展開其統治宇宙的陰謀[ 10] 。戴維斯在2003年時曾表示不會將法師這經典角色帶回新版的《異世奇人》劇集裡,但他後來承認這是謊言,又直言非常喜歡這反派[ 11] 。故此,當系列3落實以後他就決定重現法師這角[ 11] 。讓法師出任首相一職也是戴鐘斯的主意,因他認為由大反派出任此職會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12] 。為免令法師的登場過於突兀,戴維斯選擇在系列2和3的各集暗示這角色的存在,比如《愛與獸 》、《42 》、《逃跑的新娘》和《回春實驗》等[ 11] 。在《烏托邦》一集,法師以哈尤教授的面目表人,直到這集的最後一集他才現出真身。為隱藏尤哈教授就是法師,劇組花上不少心思,他們特意將尤哈教授設計得風度翩翩,與法師瘋狂的形象造成強烈對比,並在他身邊加插助手,蓋因在過往的《異世奇人》中法師身邊鮮有同伴[ 13] 。
鍾斯在《最後的時間領主》一集決定離開博士,過回正常人的生活。戴維斯在2006年的下半年時已決定讓鐘斯離開,他解釋鐘斯一直暗戀 博士,在一整年的遊經期間她明白到博士只會視她為朋友,加上她要完成當醫生的心願而離開博士[ 14] 。事實上,這也是戴維斯的個人寫照,他坦言一生也在暗戀別人,從而發現愛慕一個人不可能超過兩年。故此,他讓鐘斯放棄博士[ 14] 。對於鐘斯的離去,戴維斯不覺可惜,他認為這只是「角色的成長」而已[ 14] 。
另一方面,這個系列的風格也有明顯變化,劇情踏入後半季變得漸漸黑暗。戴維斯指考慮到這個系列在播出時臨近聖誕節和新年,故前半段輕鬆有趣,比如在《史密斯與瓊斯》中出現醫院被搬到月球的情節,以及於《勇救莎翁》中觀眾能看到博士和鐘斯與莎士比亞相遇的故事[ 9] 。然而,帶入後半段,為凸顯博士脆弱的一面,劇情變得陰暗起來。在《眨眼》中,女子斯帕洛須以一己之力救出被困的博士和鐘斯,而在《鼓聲》和《最後的時間領主》中,博士更對法師幾乎沒有還擊之力[ 9] 。
這個系列有兩個故是改編而成的,包括《眨眼》和《人性》/《血之家族》合集。《眨眼》改編自文雜《異世奇人2006年年鑑》(Doctor Who Annual 2006)中的短文《我會在聖誕假期做什麼》[ 15] 。與此同時,這集繼《愛與獸》後,博士和同伴鮮有出鏡的《異世奇人》劇集[ 16] 。《人性》/《血之家族》合集則改編自1995年出版的《異世奇人》衍生小說《人性》。由於戴維斯對這故事情有獨鍾,因此他找來小說的作者康奈爾將其作品改編成可分作兩集的劇本[ 8] 。合集的一些內容與小說有所出入,例如博士在劇中把記憶和能力存放在懷表,而不是小說中的板球 ,以及博士比小說提早半年來到倫敦[ 8] 。
人物角色
隨著羅斯·泰勒 於《末日 》離去,系列3需要新的博士同伴。在2006年6月5日,BBC公佈費馬·阿吉曼 會飾演博士的新伙伴瑪莎·鍾斯 [ 17] 。這並不是阿吉曼首次參與《異世奇人》的演出,在系列2的《鬼軍 》中,她曾串演一名被賽博人 殺害的火炬木小組 員工[ 18] 。事實上,劇組這時其實已打算起用她為繼任的同伴[ 19] 。果然,在完成一次試鏡後,她被確立取替比莉·派佩 ,成為博士的同伴[ 18] 。阿吉曼憶述當時她從經理人口中得知此消息後歡喜若狂,並坦言難以相信這事[ 18] 。
法師的回歸是這個系列的重心。因此,在寫好《烏托邦》的劇本後,劇組即研究法師一角應由誰人詮演。執行製片人祖利亞·加德納 提議選用《迴轉幹探 》的男主角約翰·森 ,因這劇也是以時空穿梭 為題材[ 11] 。森並非首次獲邀參與《異世奇人》的演出,但每每遭到他本人拒絕。然而,當他在得悉出演法師這角後即同意參演[ 11] 。他後來解釋之所以接受演出除考慮到法師是個深入民心的逆角外,更因其子是《異世奇人》的忠實支持者[ 20] 。法師的前身尤哈教授由德雷克·雅可比 所演,之前他曾替動畫《沙拉克的恐懼 》為法師一角配音[ 21] 。起用雅可比是戴維斯的主意,後者指年青時看過雅可比的舞台劇《愛德華二世》後就成為其支持者,並形容他是個「傳奇」[ 11] 。雅可比在獲邀參演後不久答應演出,這是因為他從未參演過《異世奇人》電視劇[ 22] 。
除了法師外,傑克隊長也在《烏托邦》回歸。事實上,戴維斯一直希望傑克隊長能夠再次參與《異世奇人》的演出,但由於飾演該角的約翰·巴洛曼 忙於拍攝《火炬木小組》而未能成事[ 11] 。直至2006年11月,巴洛曼終證實他會回歸《異世奇人》[ 11] 。戴維斯稱再次邀請巴洛曼出演是由於「傑克隊長會有很多問題要問博士」[ 11] 。
拍攝和特效
據《異世奇人雜誌 》記錄,聖誕特輯於2006年7月4日展開拍攝,常規劇則在同年8月8日開鏡,並在2007年3月7日殺青,《史密斯與瓊斯》是首部開拍的故事,《烏托邦》則是最後才拍攝的[ 23] [ 24] [ 25] 。《烏托邦》原定較《42 》先開拍,但因雅可比的檔期問題而被迫延期開鏡[ 26] 。每集的拍攝時間不等,由兩星期到三個月都有。
這個系列的多集外景均在威爾斯 拍攝,常見的取景地點分佈在卡迪夫 和紐波特 。隨著位於龐特普里斯 的上布製作室 落成,這兒成為了《異世奇人》拍攝內景的地方,比如TARDIS的內部、《史密斯與瓊斯》的醫院、《42》中的太空船醫療室以及《最後的時間領主》中的空中航空母艦「勇士號」內部[ 27] 。系列的各集涉及多個時代,比如《勇救莎翁》以伊麗莎白時代 為背景、《人性》/《血之家族》發生於一次大戰 前夕的英國。為切合當時的風格,劇組特意到古蹟冼尼摩亞莊園 、福特氏醫院 和聖費根國家歷史博物館 取景[ 8] [ 28] 。此外,為拍攝《戴立克在曼哈頓》/《戴立克的進化》,劇組遠赴紐約 取景,成為首部於英國以外的地方拍攝的新版《異世奇人》劇集[ 29] 。
這系列還採用多個特殊效果 。當中,《封閉高速》一集的背景幾乎全由CGI效果 繪成,故戴維斯稱這集是「CGI世界」[ 30] 。其餘各集均有使用CGI效果,比如在《42》中被太陽吸食的太空船和《烏托邦》中傑克隊長抱著TARDIS的畫面[ 31] [ 11] 。雖然如此,不少的怪物也由真人飾演。為讓哭泣天使看起來像堅硬的石像,演員穿著的衣物要先泡浸在玻璃纖維樹脂裡,然後塗上顏料[ 32] 。同時,演員們還須戴上面具和在皮膚塗上油漆[ 32] 。在《烏托邦》扮演外星生物真圖的演員須戴上一個類昆蟲 面具。為讓她顯得更有動態,面具的下巴加上兩個機械裝置。當她在說話時,該裝置會移動[ 33] 。
影碟發行
系列
標題
劇數及長度
第2區發行日期
第4區發行日期
第1區發行日期
3
異世奇人:逃跑的新娘逃跑的新娘
1 × 60 分鐘
2007年4月2日
2007年7月1日
不適用
異世奇人: 系列3﹕第1部史密斯與瓊斯 勇救莎翁 封閉高速
3 × 45 分鐘
2007年5月21日
2007年8月1日
不適用
異世奇人: 系列3﹕第2部戴立克在曼哈頓 /戴立克的進化 回春實驗 42
4 × 45 分鐘
2007年6月25日
2007年9月5日
不適用
異世奇人: 系列3﹕第3部人性 /血之家族 眨眼
3 × 45 分鐘
2007年7月23日
2007年10月3日
不適用
異世奇人: 系列3﹕第4部烏托邦 /鼓聲 /最後的時間領主
2 × 45 分鐘 1 × 52 分鐘
2007年8月20日
2007年11月7日
不適用
異世奇人: 系列3完全版
1 × 60 分鐘 12 × 45 分鐘 1 × 52 分鐘
2007年11月5日 (DVD) 2013年11月4日 (藍光)
2007年12月5日 (DVD) 2013年12月4日 (藍光)
2007年11月6日 (DVD) 2013年11月5日 (藍光)
異世奇人: 系列3第一部逃跑的新娘 史密斯與瓊斯 勇救莎翁 封閉高速 戴立克在曼哈頓 /戴立克的進化 回春實驗
1 × 60 分鐘 6 × 45 分鐘
不適用
不適用
2014年6月10日
異世奇人: 系列3第二部42 人性 /血之家族 眨眼 烏托邦 /鼓聲 /最後的時間領主
6 × 45 分鐘 1 × 52 分鐘
不適用
不適用
2014年7月8日[ 34]
不適用
異世奇人: 無限探索(慈善動畫)
1 × 45 分鐘
2007年11月5日
2008年8月6日
2008年11月8日
反響
收視及欣賞指數
如不把聖誕特輯計算在內,《史密斯與瓊斯》是整個系列中收看人數最多的一集,節目在首播時英國共有871萬觀看[ 35] 。整個系列的平均收看人數是754萬人,收視率 介於37%至41%,累積觀看人數達3千萬人[ 35] 。欣賞指數 方面,每集均在85分以上[ 36] 。當中,《史密斯與瓊斯》和《最後的時間領主》同樣獲得88分,是這個系列中得分最高的兩集[ 36] 。
專業評價
《IGN 》的布林伯格在10分為滿分下給了這個系列9分。他大讚大衛·田納特 、費馬·阿吉曼 和約翰·森「神乎其技」的演出,又用「傑作」來形容整個系列,更相信沒有其它劇作能跟它比下去[ 37] 。《DVD Talk》的尼克·里昂斯在5星為滿分下給這個系列4星半,認為這系列與之前的兩個系列同樣出色,並指鐘斯這角和整個系列都「不會讓觀眾失望」[ 38] 。
系列中的數集被影評家視為經典。《每日電訊報 》的加文·費特、凱瑟琳·吉和本·勞倫斯在系列9 播出前選出10部最棒的新版《異世奇人》故事,《人性》/《血之家族》合集以及《眨眼》位列第4和第1[ 39] 。報章《Metro》點列出10部一定要觀看的《異世奇人》劇集,《人性》和《眨眼》位列其中[ 40] [ 41] 。《Short List》雜誌列出20部最好的舊版和新版《異世奇人》劇集,《逃跑的新娘》和《眨眼》進入名單之中[ 42] 。《烏托邦》留下的懸念令影評家有深刻印象。《io9》的查理·珍·安德絲 指《烏托邦》是她最愛的懸念[ 43] 。《What Culture》的克里斯汀·布恩在2014年選出15個最扣人心弦的《異世奇人》懸念,這集位列第7,並被誇讚為「大師級典範」[ 44] 。《衛報 》的史堤芬·布克在評論整個系列3時寫稱:「這懸念也許是個系列中最精彩的一刻」[ 45] 。
於《眨眼》中出現的怪物哭泣天使獲得廣泛的好評。《SFX》於2009年選出21大《異世奇人》中最恐怖的劇集,《眨眼》位列榜首,筆者評論道﹕「一頭在你看不到的時候才會動的怪物已夠可怕,而在閃爍的燈光和斷斷續續的配樂親托下,場面變得更嚇人」[ 46] 。作家尼爾·蓋曼 在《娛樂周刊 》評選10個最經典的新怪物,哭泣天使排名第3[ 47] 。與此同時,《TV Squad》也把這外星生物評為電視史上最可怕怪物的第3位[ 48] 。
雖然這系列取得好評,節目還是受到一些批評。史堤芬·占士·獲加在其著作《未官方及未授權的異世奇人指南2007》(The Unofficial and Unauthorised Guide to Doctor Who 2007)對《最後的時間領主》中時光倒流的劇情感到不滿,認為這和「按下重置鍵」無異。[ 49] 。對此,戴維斯不同意,認為在時光倒流後,博士和法師等人的命連徹底改變,跟「重置」是正正相反的[ 9] 。
獎項及榮譽
這個系列贏得多個獎項。史蒂芬·莫法特憑《眨眼》問鼎2008年度的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 最佳編劇獎,馬瑞·高德 和BBC威爾士音效組分別提名為最佳電視原創配音及最佳音效獎[ 50] 。歐內斯德·華斯爾獲得威爾斯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最佳攝影指導獎。路絲·派殊 、尼爾·哥頓和希拉格·維斯憑《勇救莎翁》取得最佳服飾獎及最佳化妝獎[ 51] 。
在星座獎 方面,戴維斯憑《人性》/《血之家族》合集贏得最佳男子表現獎,《眨眼》的主角嘉莉·慕萊根 取得最佳女主角獎[ 52] 。在2007年舉辦的愛丁堡國際電視節,這系列奪取年度最佳節目獎[ 53] 。在另一個於蘇格蘭 主辦的頒獎禮中,戴維斯獲頒授格蘭菲迪精神獎[ 54] 。在2008年度的雨果獎 ,《眨眼》和《人性》/《血之家族》進入最佳戲劇表現獎的最終候選名單,這獎項最後由《眨眼》奪得[ 55] 。同時,系列3在第13屆國家電視獎 問鼎最受歡迎節目獎、田納特獲得最受歡迎男主角獎,而阿吉曼則被提名為最受歡迎女主角[ 56] [ 57] 。
此外,莫法特憑《眨眼》獲提名為星雲獎 的最佳劇本獎[ 58] 。在蒙地卡羅電視節 中,阿吉曼和戴維斯被提名為傑出表現獎[ 59] 。同時,這系列還獲提名為2007年度尖叫獎 的最佳電視節目獎[ 60] 。在同年的TV Quick頒獎禮中,系列3和田納特分別獲最愛劇集獎及最佳男主角獎,阿吉曼被提名為最佳女主角[ 61] 。另外,負責《最後的時間領主》的美術組獲提名為2008年視覺效果協會獎的傑出視覺效果獎以及傑出人物動畫獎[ 62] 。英國作家協會向系列3的編劇頒授最佳劇作獎[ 63] 。
資料來源
^ 1.0 1.1 Ratings Guide . Doctor Who News. [2019-06-18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5-10-18) (英国英语) .
^ Doctor Who - a third series is commissioned . BBC. 2005-06-16 [2008-04-07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06-06-14).
^ Second season is go! . BBC. 2005-03-30 [2008-04-07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06-03-03).
^ Doctor Who Magazine. May 2006, (369): 4–5.
^ 5.0 5.1 Doctor Who Magazine. Oct 2006, (374): 5.
^ Jusino, Teresa. Moffat's Woman #3 – Sally . Tor.com. Macmillan Publishers. 2010-01-27 [7-8-2012]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3-05-14).
^ Doctor Who Magazine Special Edition. Nov 2006, (Special Edition 14): 54.
^ 8.0 8.1 8.2 8.3 New Series Episodes 37 & 38:Human Nature / The Family Of Blood . Doctor Who: A Brief History Of Time (Travel). 6-7-2014 [4-9-2015]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07-03-16).
^ 9.0 9.1 9.2 9.3 9.4 Doctor Who Magazine. Sep 2007, (386): 12–20.
^ The Essential Doctor Who: The Master. March 2015: 102–103.
^ 11.00 11.01 11.02 11.03 11.04 11.05 11.06 11.07 11.08 11.09 doctor who magazine special edition. 2007, (17): 102–111.
^ doctor who magazine special edition. 2007, (17): 112–125.
^ Doctor Who Magazine. July 2007, (384): 18–22.
^ 14.0 14.1 14.2 doctor who magazine special edition. 2007, (17): 112–125.
^ Ware, Peter. Doctor Who – Fact File – "Blink" . BBC. [9-6-2007]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3-04-20).
^ Doctor Who at the Cavern Club – A Great Success . The Mind Robber. 2007 [2007-09-19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07-10-15).
^ Doctor's next assistant is named . BBC News. 5-7-2006 [5-7-2006]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06-07-05).
^ 18.0 18.1 18.2 Doctor Who Magazine. Aug 2006, (372): 8–11.
^ Doctor Who Magazine. Sep 2006, (373): 14–18.
^ The Essential Doctor Who: The Master. March 2015: 104–105.
^ New Series Episode 40:Utopia . Doctor Who: A Brief History Of Time (Travel). 6-7-2014 [10-9-2015]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0-04-11).
^ doctor who magazine. July 2007, (384): 18–22.
^ Doctor Who Magazine Special Edition. 2007, (17): 10–21.
^ Doctor Who Magazine Special Edition. 2007, (17): 22–31.
^ Doctor Who Magazine Special Edition. 2007, (17): 112–125.
^ New Series Episode 40:Utopia . Doctor Who: A Brief History Of Time (Travel). 6-7-2014 [4-9-2015]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07-06-17).
^ Doctor Who Magazine. August 2007, (386): 41.
^ New Series Episode 31:The Shakespeare Code . Doctor Who: A Brief History Of Time (Travel). 6-7-2014 [2015-09-24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5-09-24).
^ Doctor Who Magazine Special Edition. Nov 2006, (17): 50–63.
^ Are We There Yet?. Doctor Who Confidential. 第3系列. 第3集. 2007-04-14. BBC. BBC Three.
^ New Series Episode 36:42 . Doctor Who: A Brief History Of Time (Travel). 6-7-2014 [2015-08-31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5-09-07).
^ 32.0 32.1 Do You Remember the First Time?. Doctor Who Confidential. 第3系列. 第10集. 9-6-2007. BBC. BBC Three.
^ Doctor Who Magazine. Aug 2007, (385): 26–33.
^ Doctor Who - Date Scheduled for 'The 3rd Series, Part 2' Half-Season DVD Set . TVshowsondvd.com. 2014-03-28 [2014-04-02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4年3月31日).
^ 35.0 35.1 Doctor Who Magazine. August 2007, (386): 6.
^ 36.0 36.1 Ratings Guide . Doctor Who News. [2014-12-27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5-10-18).
^ Doctor Who - The Complete Third Series DVD Review - IGN . Uk.ign.com. 7-11-2007 [2014-08-23 ] .
^ Doctor Who - The Complete Third Series : DVD Talk Review of the DVD Video . Dvdtalk.com. [2014-08-23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4-08-22).
^ 10 best modern-era Doctor Who episodes . Telegraph.co.uk. 2015-09-19 [2015-09-25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5-10-06).
^ Doctor Who 10th anniversary: 10 must watch new Who episodes – Human Nature . Metro.co.uk. 2015-03-19 [2015-09-25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5-09-26).
^ Doctor Who 10th anniversary: 10 must watch new Who episodes – Blink . Metro.co.uk. 2015-03-19 [2015-09-25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5-09-26).
^ The 20 best Doctor Who episodes ever . Shortlist.com. [2015-09-25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5-09-24).
^ Anders, Charlie Jane. Greatest Doctor Who cliffhangers of all time! . io9. 2010-08-31 [2012-03-23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2-05-14).
^ Bone, Christian. 15 Greatest Doctor Who Cliffhangers Of All Time . What Culture. 2-12-2014 [10-9-2015]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6-03-04).
^ Brook, Stephen. Doctor Who: it's season finale time! . The Guardian. 2-7-2007 [2012-07-27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2-11-03).
^ 21 Scariest Doctor Who Moments 7 . SFX (Future Publishing). 1-2-2009 [2012-04-14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4-11-09).
^ Neil Gaiman: My Top 10 New Classic Monsters . Entertainment Weekly (Time Inc). 7/2008 [7-8-2012] . [失效連結 ]
^ Wu, Annie. All-time scariest TV characters . TV Squad. Weblogs, Inc. 2007-10-24 [7-8-2012]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3-05-25).
^ Walker, Stephen James. Third Dimension: The Unofficial and Unauthorised Guide to Doctor Who 2007 . Telos Publishing. 2007: 264 . ISBN 978-1-84583-016-8 .
^ Entertainment | Bafta glory for Channel 4's Boy A . BBC News. 2008-05-12 [2014-08-23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08-05-17).
^ Press Office - BAFTA Cymru success for BBC Wales . BBC. 2008-04-28 [2014-08-23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6-02-20).
^ The Constellation Awards - A Canadian Award for Excellence in Film & Television Science Fiction . Constellations.tcon.ca. 2014-07-08 [2014-08-23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4-07-26).
^ Young, Kevin. Entertainment | BBC One wins channel of the year . BBC News. 2007-08-25 [2014-08-23 ] .
^ Top Scot dedicates award to his 'little angel' . The Scotsman. 2007-11-30 [2014-08-23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5-02-03).
^ 2008 Hugo Awards . http://www.thehugoawards.org/ . [2014-08-23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1-05-07).
^ ' Doctor Who' leads TV Awards nominees - TV News . Digital Spy. 2007-10-15 [2014-08-23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4-07-14).
^ Entertainment | Winners in full: National TV Awards . BBC News. 2007-10-31 [2014-08-23 ] .
^ Nebula Award Final Ballots from the 2000s . Dpsinfo.com. [2014-08-23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01-12-02).
^ 2007 Monte Carlo Television Festival - "Doctor Who" Freema Agyeman Photocall - Movies . Entertainment.msn.com. [2014-08-23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4-08-21).
^ Ryan Turek. Scream Award Nominees Announced . Shock Till You Drop. 2007-09-05 [2014-08-23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4-09-06).
^ Parker, Robin. Corrie cleans up at TV Quick awards | News | Broadcast . Broadcastnow.co.uk. 2007-09-04 [2014-08-23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4-02-22).
^ Previous VES Awards . Visual Effects Society. [2014-08-23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4-08-21).
^ Nominations Announced For Writers' Guild Awards 2012 . Doctor Who News. [2014-08-23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4-08-21).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