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爾特MP衝鋒槍
瓦爾特MP(MP,德語:Maschinen-Pistole,意為:「瓦爾特冲锋枪」)是一款由西德瓦爾特有限公司在1963年至1987年期間設計及生產的一系列冲锋枪。[1]發射9×19毫米帕拉貝倫口徑手枪子彈。 設計唯一的區別MPL和MPK的方法就是槍管長度。它利用一個特殊的「L」狀槍機和反沖作用進行射擊。槍機是包絡式設計,因為槍機比槍管較高及大,令其機匣縮短以縮短全槍長度。槍機導桿同時作為復進簧導桿以穿過槍機上部的通孔的方式固定於機匣中,使槍機重心放在槍機彈底窩上方。槍機和復進簧套在導桿上作往復運動時,質心只會在槍管軸線上方移動,減小槍口跳動,保持點射散佈精度。護木具有大量散熱孔以便降低全槍溫度。槍機兩側開有縱槽,容納灰塵和油泥,保證槍機能夠正常操作。快慢機在機匣兩方、扳機後方,以便雙手的大拇指能夠直接操作。[2]而槍背帶環在機匣左方、快慢機後方和護木前端。 MPL具有兩個金屬製機械照門及準星。下方的是覘孔式照門及柱狀準星,上方的是缺口式照門及簡易準星。下方的用於100公尺以內,上方的用於200公尺以內。[2] 另外,所有瓦爾特MP的槍托由幼钢管製成,可以向右縮折後充當前握把。 衍生型
採用瓦爾特MPL和MPK衝鋒槍結構簡單,輕巧便攜,點射散佈精度良好,動作可靠,在當時確是很優秀的衝鋒槍。投產後,由於當時的西德陸軍裝備的制式衝鋒槍是以色列烏茲衝鋒槍合法生產型的MP2,所以MPL和MPK衝鋒槍主要是被西德警方廣泛裝備。同一時間HK公司也研製了HK54,但直到1966年才定型為MP5,在時間上已經失了先機,所以在西德國內只被少數採用。 此外,瓦爾特MPL和MPK衝鋒槍還出口到其他國家,例如被墨西哥海軍和葡萄牙海軍採用為製式裝備,巴西、哥倫比亞和委內瑞拉也購買了相當多的數量,美國海軍海豹突擊隊在越南也使用過。此時的MP5由於結構複雜、價格昂貴還沒有為人所熟悉,這種情況直到“慕尼黑事件”後才開始改變。 1972年7月,西德慕尼黑奧運會上發生了巴勒斯坦“黑九月”組織劫持以色列運動員的恐怖事件,西德警察營救失敗導致人質全部喪生,舉世震驚。世界各國都掀起組建專門反恐部隊的熱潮,這些新組建的部隊都需要採購合適的武器。 雖然導致人質喪生是由於決策失誤和沒有足夠數量的訓練有素的狙擊手所致,事後責任不歸於瓦爾特MP,然而瓦爾特MP系列衝鋒槍的名譽卻因此而一落千丈,MP5乘機異軍突起,成為世界各國反恐部隊的標誌性武器。在MP5的擠壓以下,MPL和MPK由於沒有足夠的市場份額來維持生產線的運作,最終在1987年停產,現在的瓦爾特公司也只以半自動手槍為主打產品。 使用國
流行文化電影電子遊戲
動畫
參見
資料來源
外部連結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