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帶低氣壓克里辛 (2017年)
熱帶低氣壓克里辛(英語:Tropical Depression Crising,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022017)為2017年太平洋颱風季第4個生成的熱帶氣旋。克里辛是一個強度較弱的熱帶氣旋,但其所挾帶之暴雨導致菲律賓出現災情[1]。克里辛橫過菲律賓後進入南海,一度受到乾空氣和垂直風切變影響,之後受到濕空間支援而數度重新增強,但穿越呂宋海峽後再度受到垂直風切變影響而減弱消散[2][3]。 發展過程2017年4月9日,一個低壓區在密克羅尼西亞聯邦西南方海域生成,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於上午11時給予熱帶擾動編號92W,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於翌日(10日)凌晨2時對其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評為「低」,至下午1時至提升為「中」,可是12日下午1時又降回「低」,不過此低壓區於13日重新組織,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於上午8時再次將其評級提升至「中」,與此同時日本氣象廳亦把該系統升格為熱帶低氣壓[4],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則於下午6時把評級提升至「高」,並同步發佈熱帶氣旋形成警報。系統所在海域垂直風切變微弱,使其極地方向流出持續改善,低層環流中心被對流雲系包裹及鞏固[5],香港天文台在14日上午11時45分表示「一個熱帶氣旋似乎在形成中」[6],於下午4時20分把該系統升格為熱帶低氣壓[7],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和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於下午5時亦同步作出此項升格,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給予熱帶氣旋編號02W[注 1][5],而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把此熱帶低氣壓命名為Crising。各官方部門均預計此熱帶低氣壓穿越菲律賓後會受到乾空氣影響而在海上消散,而電腦數值預報模式則稍有分歧,雖然大部分都跟隨各官方部門的預測,但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預測克里辛在南海有微幅發展機會,隨後才受乾空氣和垂直風切變影響而減弱消散。 受惠於攝氏29度的炎熱海水,克里辛繼續發展並開始旋轉,不過副熱帶高壓脊南面的偏東風帶領克里辛以時速約15公里向西北偏西移動,接近菲律賓,其發展空間有限,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宣布克里辛在15日下午5時於東薩馬省博龍岸登陸。登陸後克里辛的對流變淺,環流也明顯縮減,聯合颱風警報中心隨即對其發佈最後警報[9],而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亦在下午7時把其降為低壓區。克里辛其後越過副熱帶高壓脊的脊線,移動方向漸轉為偏北,於16日黃昏移入南海,一度嘗試重新組織,重建其深層對流,克里辛於17日上午8時進入越南中央水文氣象預報中心預報區,越南中央水文氣象預報中心將其評為熱帶低氣壓[10],不過之後克里辛持續受到乾空氣和垂直風切變影響,香港天文台在中午12時45分把克里辛降為低壓區[11]。克里辛於18日早上繼續減弱,低層環流中心外露,深層對流盡失,雲團飄至華南沿岸;其後克里辛靠近一道熱帶對流層上部槽,令垂直風切變持續減弱,可是系統的赤道和極地方向流出受到乾空氣影響仍然微弱,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在凌晨1時把克里辛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評為「低」[12],當時克里辛爆發出對流,填補其低層環流中心,但午夜其強度再次回落,越南中央水文氣象預報中心於上午8時將其降格為低壓區[13]。19日早上克里辛受到濕空氣支援,縱使垂直風切變加強,電腦數值預報模式亦預料克里辛毫無發展空間,聯合颱風警報中心預料克里辛在進入有強烈垂直風切變的環境前能短暫發展,因此把評級提升為「中」[2]。 20日克里辛移至副熱帶高壓脊西面,開始受到西南氣流而轉向東北,時速維持在每小時約15公里,橫過呂宋海峽,中午重返西北太平洋,隨即受到強勁的垂直風切變及乾空氣影響,低層環流中心再度外露,雖然西北太平洋海水溫度仍達攝氏27度,為克里辛提供充足水氣供應,但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已經改為跟隨數值預報先前的預測,預料克里辛毫無發展空間,且於上午9時把評級降回「低」[3],更於下午2時取消評級[14],日本氣象廳和香港天文台皆在下午2時發佈的等壓線天氣圖上顯示克里辛及其相關雲系已消散[15]。 影響菲律賓
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在14日下午5時把02W升格為熱帶低氣壓,並命名為克里辛。由於克里辛生成位置與菲律賓相近,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隨即發出一號風暴信號。克里辛於15日下午5時登陸蕯馬島,當地有狂風驟雨,吹強風程度旋風。克里辛於16日黃昏出海,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於17日下午7時取消一號風暴信號。風暴至今造成10死,73間房屋損毀,過百人需要疏散。[16][1] 熱帶氣旋警告使用紀錄菲律賓
越南
註釋
參考資料
參見外部連結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