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探索計劃 (英語:Mars Exploration Program ,MEP)是一項由NASA 資助和領導探索火星 的長期計劃。其成立於1993年,利用人造衛星 、著陸器 和火星車 探索火星上生命 的可能性,以及其氣候 和自然資源。[ 1] 該計劃由NASA科學任務理事會下的行星科學部門中的道格·麥克奎斯遜 管理。[ 2] 由於NASA 2013財政年度的預算減少40%,因此成立了火星計畫規劃小組(Mars Program Planning Group,MPPG),以幫助重整火星探索計劃,聚集NASA的技術、科學、營運和任務的領導者。[ 3] [ 4]
概述
火星探索計劃分析小組 (Mars Exploration Program Analysis Group) 於1999年10月首次召開會議,使科學界能夠投入規劃火星探索計劃。與大多數NASA任務一樣,火星探索任務的成本相當高。 例如,NASA的好奇號火星車 (2012年8月登陸火星)的預算超過 25 億美元。[ 5] NASA也和歐洲太空總署 (ESA)合作,以執行一項將火星土壤樣本送回地球 的任務,該任務可能至少耗資50億美元,並需要十年時間才能完成。[ 6]
目標
根據NASA 的所說,火星探索計劃有四大目標,都與了解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有關。[ 7]
確定火星上是否存在(或是曾經存在)生命 – 為了了解火星的宜居程度,首先要評估這顆行星是否適合生命生存,即確定火星上是否曾經有生命存在。 而關於火星探索計劃的主要策略,如果火星上真的出現了生命,就需要有大量存在的水。因此,該計劃的其中一個重點目標是尋找存在、曾經或可能存在水地方,例如乾涸的河床 、地表下方和火星的極地冰蓋。[ 8]
研究火星的氣候 – 火星探索計劃的另一個目標是研究火星現在和過去的氣候,以及影響火星氣候變化的因素。 目前已知的是,氣候受火星冰蓋的季節性變化、大氣中塵埃的移動以及地表與大氣之間水氣交換的調節影響。了解這些氣候現象能幫助科學家更有效的模擬火星過去的氣候,從而更深入的了解火星的歷史與動態。[ 9]
調查火星地質學 – 火星的地質與地球不同,例如:火星的巨型火山 和其缺乏板塊運動 。火星探索計劃的其中一個目標是了解這些火星與地球的差異,以及風、水、火山、隕石坑和其他過程造成現在的火星表面的方式。分析岩石可以幫助科學家了解火星歷史上一系列的事件,通過識別僅在水中形成的礦物質來判斷火星上是否存在(或是曾經存在)豐富的水,並判斷火星是否曾經有過磁場。[ 10]
為人類探索火星做好準備 – 載人火星任務 是一項巨大的挑戰。 由於火星表面含有超氧化物 且缺乏磁層 和臭氧層 來防止太陽輻射,科學家們必須盡可能多了解火星相關的事項,然後才能採取行動以實現將人類送上火星的目標。[ 11]
挑戰
火星較稀薄的大氣層使到達的航天器的再入 、下降和著陸操作更具挑戰性
因於巨大的工程挑戰,火星探索任務的失敗率是NASA歷年來所有任務中最高的[ 12] [ 13] 。火星探索計畫的許多任務涉及航天器在火星的再入 、下降和著陸 (EDL),由於火星稀薄的大氣層和不平坦的表面,使得登陸火星更加困難。[ 14]
火星的大氣層 大約比地球稀薄100倍。因此探測器在下降過程中可能會無法達到可安全著陸的速度,且為了使用特定的雷達,必須低於一定的下降速度才可使用。所以必須開發其他能讓探測器減速的方式已達到目的。[ 14] 但火星的大氣在不同時刻的變化很大,使工程師無法開發所有任務中通用的再入 、下降和著陸系統。 再加上火星地表地形多變,使得任務工程師需保守的選擇著陸地點,讓飛行器達到足夠的減速。[ 14]
還有,在火星著陸的過程大約需要7分鐘,而火星和地球的通訊時間更長,因此再入 、下降和著陸系統必須完全自主運行,才能完成著陸程序。[ 14]
火星表面極不平坦,包含岩石、山地 和隕石坑 。對於著陸器而言,理想的著陸區域應該是平坦且沒有岩石的。由於這種地形在火星上非常少,起落架必須非常穩定以防止在著陸時出現翻倒和不穩定的問題。此外,這些著陸器的減速系統包括噴向地面的推進器,推進器在接近地面時很可能會直接噴射到地表,導致有許多碎石飛濺,甚至形成坑洞,對探測器的穩定性與安全性產生影響。[ 14]
除了著陸器在地表翻覆與推進器的的問題之外,山丘、台地、隕石坑和低窪處等大型地形起伏也可能造成雷達 在對地面掃描地形與距離時產生干擾的問題。因此,雷達 和都卜勒雷達 可能會在下降過程中錯誤測量離地高度,若飛行器在下降過程中越過山地或低漥處,針對著陸器著陸地點的演算法 可能會被干擾而過早或過晚釋放著陸器。[ 14]
歷史
緣起
1993 年火星觀察者號 的失踪促使形成一個有凝聚力的火星探索計劃
雖然在古代,巴比倫尼亞 人、古埃及 人、古希臘 人已經在觀察火星了,但直到17世紀望遠鏡 發明後,人們才對火星有近一步的研究。[ 15] 歷史上首次向火星發射的探測器 為蘇聯 的火星1A號 ,但該探測器發射時未能達到地球軌道,任務失敗。 火星探測任務的失敗率非常高,將近有半數的探測器在開始執行主要探測任務前就失敗。[ 12]
火星探索計劃是在1993年8月火星觀察者號 衛星任務失敗後成立的。[ 1] 火星觀察者號 是NASA 自1975年維京1號 和維京2號 任務以來的首次火星任務,它攜帶了用於研究火星地質、天體物理學和氣候觀測的儀器。但是,在入軌前三天,它與地球失去了聯繫,最終任務失敗。[ 16]
2000年代
在2000年代,NASA成立了火星偵察兵計劃 ,作為火星探索計劃的一部份,目的是向火星發送一系列小型且低成本的探測任務,這些任務是從科學界的提案中挑選出來的,預算上限為4.85億美元。該計劃中的第一個探測器是鳳凰號 ,它沿用了最初為2001火星奧德賽號 製造的著陸器 。[ 17] 而在2008年9月,NASA宣布MAVEN 被選為第二次的火星偵察兵計劃 任務,用於研究火星大氣。[ 18] [ 19] 經過兩次的任務後,NASA於2010年宣布,火星偵察兵計劃 併入發現計劃 。[ 20] 洞察號 最終被選為第12次發現計劃的任務,用於研究火星內部結構。
2010年代
2013財政年度,NASA的行星科學部門大幅削減了3億美元的預算,這使得NASA取消參與歐洲太空總署 的ExoMars 計劃,並對整個火星探索計劃進行了重新評估,[ 21] [ 22] [ 23] 並成立火星計畫規劃小組,其目的是為探測器探索火星的程序架構奠定基礎。[ 23] 2012年 2月,火星探索計劃分析小組(MPPG)在華盛頓特區 召開會議,討論2018年或2020年發射窗口 期的候選任務,該計劃被稱為下一代的火星計劃(Mars Next Generation)。[ 24] [ 25] [ 26]
任務
列表
任務
任務徽章
探測器探測器
發射時間
入軌/著陸日期
發射火箭
結果
任務時間
火星全球探勘者號
火星全球探勘者號
1996年11月7日 17:00
1997年9月11日 01:17
三角洲2號 7925
成功
3249火星日
火星勘測者98
火星氣候探測者號
1998年12月11日 18:45
1999年9月23日 09:00(失敗)
三角洲2號 7425
入軌失敗
無(入軌失敗)
火星極地著陸者號
1999年1月3日 20:21
1999年12月3日 20:15(失敗)
三角洲2號 7425
著陸失敗
無(著陸失敗)
火星探勘者2001
未命名軌道器
任務取消(探測器改製為2001火星奧德賽號 )
任務取消
N/A
未命名著陸器
任務取消(探測器改製為鳳凰號 )
任務取消
「瑪麗·居里號」火星車
任務取消
任務取消
2001火星奧德賽號
火星奧德賽號
2001年4月7日 15:02
2001年10月24日 12:21
三角洲2號 7925-9.5
運作中
進行中
火星探測漫遊者
精神號
2003年6月10日 17:58
2004年1月4日 04:35
三角洲2號 7925-9.5
成功
2623火星日
機遇號
2003年7月7日 03:18
2004年1月25日 05:05
三角洲2號 7925H-9.5
成功
5352火星日
火星偵察軌道衛星
火星偵察軌道衛星
2005年8月12日 11:43
2006年3月10日 21:24
擎天神5號 401 (AV-007)
運作中
進行中
鳳凰號火星探測器 [ a]
鳳凰號
2007年8月7日 09:26
2008年5月25日 23:53
三角洲2號 7925
成功
157火星日
火星科學實驗室
好奇號
2011年11月26日 15:02
2012年8月6日 05:17
擎天神5號 541 (AV-028)
運作中
進行中
MAVEN [ a]
MAVEN
2013年11月18日 18:28
2014年9月22日 02:24
擎天神5號 401 (AV-038)
運作中
進行中
洞察號火星探測器
洞察號
2018年5月5日 11:05
2018年11月26日 19:52
擎天神5號 401
運作中
進行中
火星2020
毅力號
2020年7月30日 11:50
2021年2月18日 20:55
擎天神5號 541 (AV-088)
運作中
進行中
機智號
運作中
進行中
以上時間皆為UTC(世界協調時間)
參見
附註
參考文獻
^ 1.0 1.1 Shirley, Donna. Mars Exploration Program Strategy: 1995–2020 (PDF) . American Institute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 [18 October 2012] .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11 May 2013).
^ McCuistion, Doug. Doug McCuistion,Director, NASA Mars Exploration Program . NASA . [18 October 2012] . (原始内容 存档于19 October 2015).
^ Hubbard, G. Scott. A Next Decade Mars Program . The Huffington Post. 2012-08-28 [18 October 2012]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6-08-04).
^ Garvin, James. About the Mars Program Planning Group . NASA. [18 October 2012]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7-05-22).
^ Leone, Dan. Mars Science Lab Needs $44M More To Fly, NASA Audit Finds . Space News . [24 October 2012] . (原始内容 存档于May 26, 2012).
^ de Selding, Peter. Study: Mars Sample Return Would Take 10 Years, Cost $5 Billion-Plus . Space News. [24 October 2012] . [失效連結 ]
^ The Mars Exploration Program's Science Theme . Mars Exploration Program. NASA. [18 October 2012] . (原始内容 存档于6 August 2011).
^ Goal 1: Determine if Life Ever Arose On Mars . Mars Exploration Program. NASA. [18 October 2012]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3-06-24).
^ Goal 2: Characterize the Climate of Mars . Mars Exploration Program. NASA. [18 October 2012]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6-01-19).
^ Goal 3: Characterize the Geology of Mars . Mars Exploration Program. NASA. [18 October 2012]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6-11-12).
^ Goal 4: Prepare for the Human Exploration of Mars . Mars Exploration program. NASA. [18 October 2012]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6-11-16).
^ 12.0 12.1 A Chronology of Mars Exploration . NASA History Program Office. [18 October 2012]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9-07-14).
^ O'Neill, Ian. The Mars Curse . Universe Today . 2008-03-22 [18 October 2012]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1-12-16).
^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Braun, Robert. Mars Exploration Entry, Descent and Landing Challenges (PDF) . Journal of Spacecraft and Rockets. 2007, 44 (2): 310–323 [18 October 2012] . Bibcode:10.1.1.463.8773 . doi:10.2514/1.25116 .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6 May 2010).
^ Mars Exploration History . Mars Exploration Program. NASA. [18 October 2012]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5-09-05).
^ Mars Observer . Mars Exploration Program. NASA. [18 October 2012]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7-04-04).
^ NASA selects four Mars Scout mission concepts for study . 2002-12-06 [2021-12-16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6-06-11) (英语) .
^ NASA Selects 'MAVEN' Mission to Study Mars Atmosphere . NASA. 2008-09-15 [2021-12-16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09-06-19).
^ NASA Delays Mars Scout Mission to 2013 . NASA. 2007-12-21 [2021-12-16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04-26).
^ NASA's Scout Program Discontinued . 2010-07-30 [2021-12-16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9-04-14) (英语) .
^ Brown, Adrian. MSL and the NASA Mars Exploration Program: Where we've been, where we're going . The Space Review. [24 October 2012]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1-12-27).
^ Morning Jr., Frank. NASA Units Hope For 2018 Robotic Mars Mission . Aviation Week . Feb 14, 2012 [2012-02-27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04-13).
^ 23.0 23.1 About the Mars Program Planning Group . [2012-07-20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7-05-22).
^ Leone, Dan. NASA Raids Outer Planets Budget To Fund Fast Start on Mars Reboot . Space News. 24 February 2012 [2012-02-25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February 2, 2013).
^ Eric Hand. Beset by budget cuts, US Mars scientists look to possible 2018 mission . Nature. 28 February 2012 [2012-02-28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2-03-02).
^ Kate Taylor. NASA calls for ideas for future Mars missions . TG Daily. 16 April 2012 [2012-04-16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7-07-05).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