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井氏

淺井氏
武家
本姓藤原北家閑院流日语閑院流正親町三條家日语正親町三条家[1]
物部氏[2]
大江氏日语大江氏[3]
出身地近江國浅井郡丁野
(現滋賀縣長濱市湖北町[4][1]
根據地近江國
家祖淺井重政[1]
淺井亮政[1]
著名成员淺井亮政
淺井長政
淺井茶茶
淺井初
淺井江

淺井氏(日语:浅井氏あざいし)是日本鎌倉時代江戶時代武家氏族,發跡於近江國浅井郡丁野(現滋賀縣長濱市內),原本為京極氏的家臣,後來取代主家在北近江的地位,雖然一度臣服於南近江的六角氏,及後再擊敗六角氏擴展勢力,雖然一度與織田氏結盟,可是最終選擇與朝倉氏聯手對抗織田,然而在姊川之戰敗給織田信長後勢力大幅衰退,最終在小谷城之戰中毀滅。其後,淺井長政阿市誕下的長女淺井茶茶(淀殿)嫁給豐臣秀吉、次女淺井初(常高院)嫁給京極高次和三女淺井江(崇源院)則嫁給德川秀忠,其中茶茶和江在關原之戰大坂之陣等多場戰役中均處於敵對狀態,初則作為豐臣氏德川氏之間的調停人,盡力讓兩大勢力和平共處,三人對於安土桃山時代江戶時代初期的形勢發揮重大的影響力。

由來

按《續群書類從日语群書類従》「淺井系圖」記載,淺井氏出身自正親町三條家日语正親町三条家[1]嘉吉年間(1441年 - 1444年),正親町三條實雅的長子正親町三條公綱蟄居近江國浅井郡丁野(現滋賀縣長濱市內),由京極氏負責看管,公綱與當地的女性誕下一子後重返京都,其子則留在當地,及後改名淺井重政,並且出仕於京極氏,《淺井物語》亦持相同的說法[1]。然而,按照《公卿補任》的記載,公綱既非長子,亦未有前往近江的紀錄,逝年為文明3年(1471年),但是這與《淺井物語》回到京都後不久死去的說法亦相左[1],《師鄉記日语師郷記》、《建內記日语建内記》和《康富記日语康富記》同樣否定《續群書類從》的說法,正親町三條家所領亦非丁野,而是坂田郡加田庄(現滋賀縣長濱市),因此佐賀大學教授宮島敬一認為這種說法只是貴種流離譚日语貴種流離譚[2]

另一方面,《諸家系圖纂》和《淺井三代記》等認為淺井氏為物部守屋的子孫,但是這說法被《東淺井郡志》所批判,按成書於承平元年(931年)的《竹生島古緣起》的記載[注 1],早於奈良時代便有名為淺井直馬養的人物存在[2]平安時代貞觀13至14年(871年 - 872年)亦有淺井磐稻和淺井廣志根[1]鎌倉時代時位於伊香郡余吳町上丹生(現滋賀縣長濱市)的源昌寺的木造藥師如來立像的寄進銘的以及富永庄圓滿寺的梵鐘銘均有淺井氏的紀錄[2]。由於以名來冠姓的大多是郡司日语郡司,由此可以推斷淺井氏當時是淺井郡的郡司[1],換句話說在室町時代以前淺井氏已經存在於東淺井郡、西淺井郡和伊香郡,並且擁有相當的勢力,從而否定淺井氏起源於嘉吉年間的說法[2]

寬永諸家系圖傳日语寛永諸家系図伝》的淺井氏相關系圖顯示其源自大江氏日语大江氏橘氏,其中的大江流淺井氏為近江淺井氏,跟《寬政重修諸家譜》同樣以淺井勝政(即淺井亮政)為家祖[3]。根據《江北記日语群書類従》和《清水寺再興奉加帳日语奉加帳》,亮政的父親是淺井直種日语浅井直種,而且按《證如上人日記》記載,亮政的妻子淺井藏屋日语浅井蔵屋的父親推斷為惣領日语惣領淺井直政日语浅井直政,換言之庶流出身的亮政入贅於宗家,並且開始急速崛起[1]

歷史

近江崛起

淺井久政

按《江北記》記載,在室町時代末期,淺井氏與赤尾氏日语赤尾氏堀氏日语堀氏二階堂氏日语二階堂氏作為根本被官日语被官效力於京極氏[6]。在明應5年(1496年)爆發的船田合戰日语船田合戦的後半戰城田寺合戰中,京極政經日语京極政経[注 2]派直種和三田村氏前往鵜飼(現岐阜縣岐阜市內),成功擊敗石丸利光日语石丸利光文龜元年(1501年)6月則與京極材宗日语京極材宗一同攻擊京極高清日语京極高清[8],這場京極騷亂日语京極騒乱最終在永正2年(1505年)通過和談而結束[9]。成為守護的高清大多留在京都,其領地北近江日语北近江實際上由上坂家信掌握,家信死後其子上坂信光依然貫徹專橫跋扈的作風,加上高清與信光計劃讓次子京極高慶繼承家督,最終引起淺井亮政堀元積日语堀元積等根本被官的不滿,淺井家等組成聯軍在大永3年(1523年)3月9日進攻上平寺城(現滋賀縣米原市),成功逼使高清和信光逃亡至尾張國[10]。經歷這場國一揆後,高清的長子京極高延繼位,並且由領導國一揆的淺見貞則輔助,另一方面亮政則深感自己與貞則的差距,開始著手興建小谷城[10]

大永5年(1525年),亮政聯同其他不滿貞則的國人眾舉兵[10],並且迎接高清至小谷城,最終成功取代貞則的地位[10]。同年,嶄露頭角的淺井家遭到南近江的六角定賴攻擊[注 3],最終亮政不敵而投靠越前朝倉家[12]。翌年,亮政重返北近江,儘管多次遭到定賴攻擊,可是卻反而團結了北近江眾人,讓淺井家在北近江的勢力有增無減[12]天文3年(1534年)8月20日,亮政在小谷城的淺井家居館宴請高清高延父子,以豪華的菜單和貢品展現其北近江第一強人的身份,按神戶大學教授高橋昌明日语高橋昌明的說法,此舉在獲得舊主京極家認同的同時,亦讓其他國人眾感到難以匹敵[12]。天文7年(1538年),高清死後,高延與高慶爆發家督之爭,次子高慶在得到定賴的支援下,兩軍在佐和山城爆發衝突,最終佐和山城遭到六角家攻佔,小谷城亦被放火[12]

天文11年(1542年)1月6日,亮政死去,由淺井久政繼位[注 4],當時只有17歲的久政被京極高延所壓制,兩者一度兵戎相見[14]。天文21年(1552年)1月2日,六角義賢三好長慶和解後,開始著手進攻北近江,翌年久政大敗於義賢,並且開始臣服於六角家之下,義賢則成為久政嫡子的烏帽子親,更安排其與重臣平井定武日语平井定武之女成婚[14]永祿2年(1559年),久政嫡子淺井長政與平井定武之女離婚,並且聯合赤尾氏等淺井重臣逼使久政隱居,從而脫離六角家,此舉導致義賢在同年進軍北近江,最終淺井家在野良田合戰中大敗六角家[15]。翌年,六角家與美濃國齋藤義龍聯手,並且趁長政出兵美濃時,嘗試奪回佐和山城,可是義龍卻在同年5月暴死,其繼承人齋藤龍興實力亦大不如義龍,同年7月時六角家率軍進軍京都將軍山城日语将軍山城,並且響應管領細川晴元畠山高政幕府將軍足利義輝三好長慶逐出京都,淺井家因此而逃過一劫[16]

曇花同盟

淺井長政

永祿6年(1563年)11月1日,觀音寺騷動爆發,六角義弼觀音寺城的屋敷被縱火,最終他投靠蒲生定秀,承禎(即義賢)則逃往甲賀,長政則進軍至四十九院(現滋賀縣犬上郡豐鄉町四十九院),並且得到六角氏家臣永田氏日语永田氏三上氏日语三上氏池田氏等的響應[16]。自此,淺井的勢力擴展至現在的彥根市多賀町甲良町愛知郡一帶,近江的形勢亦開始逆轉,淺井家轉守為攻[16]。按東京大學助教授奧野高廣日语奥野高廣的說法,長政通過市橋長利,向織田信長獻馬和太刀等貢品,並且在永祿10年(1567)迎娶其妹阿市,與織田家建立了同盟關係[17]。兩人成婚後三個月,本來倚靠朝倉義景,希望成為將軍足利義昭改為投靠信長,促使信長取得大義名份進軍上洛,同年長政與信長的聯軍擊敗未肯讓出上洛之路的六角氏,成功擁立義昭成為將軍,入主京都,戰後伊丹親興日语伊丹親興池田勝正和田惟政獲分封攝津國大和國則成為松永久秀的領地,同樣有份參與的長政卻未有任何獎賞,而且翌年信長解救被三好三人眾包圍的義昭後成為實質的掌權者[18]

元龜元年(1570年),信長出兵攻入若狹國,再攻向一直不肯聽從信長命令上洛朝見的上洛的朝倉義景,不久便攻佔由朝倉景恆駐守的金崎城日语金ヶ崎城,與此同時久政認為淺井與朝倉的關係乃唇亡齒寒,而且淺井和織田的同盟屬於主從同盟的關係,長政在信長上洛後亦未獲得優待,引起淺井家眾家臣不滿,加上在義昭的煽動下,長政背叛信長,與朝倉家聯手夾擊信長,聯軍雖然在金崎之戰中擊敗信長,可是在信長家臣木下藤吉郎的奮戰下,信長最終成功撤退[19]。同年,信長為了復仇,向盟友德川家康請求了援軍,又在美濃召集遠藤慶隆遠藤胤俊等人,準備攻擊淺井家[20]。另一方面,長政則加強近江與美濃國境的防備,並且派堀秀村樋口直房前往駐守,可是兩人遭到織田家的竹中重治策反,導致信長順利地攻入近江,而長政在信長大軍壓境下固守於小谷城不出[20]

姊川之戰

姊川之戰中淺井聯軍與織田聯軍的佈陣

6月21日,織田軍將領森可成坂井政尚齋藤長龍、市橋長利、佐藤正秋日语佐藤清信不破光治等人在小谷城前的雲雀山佈陣,並且在城下町放火,試圖引淺井軍出城,可是長政在朝倉援軍未到的情況下始終按兵不動[20]。6月25日,小谷城支城之一的橫山城日语横山城 (近江国)突然遭到信長全軍包圍,這逼使長政出兵,翌日朝倉景健率領的援軍亦趕至反包圍織田軍[20]。6月28日,淺井軍在野村佈陣,第一陣是磯野員昌、第二陣是淺井政澄、第三陣是阿閉貞秀、第四陣是新庄直賴日语新庄直頼,本隊則由長政親自率領,總數約5,000人,加上朝倉的援軍則是約1萬5千人[21]。另一方面織田軍則駐紮於姊川的對岸,第一陣是坂井政尚、第二陣是池田恆興、第三陣是木下秀吉、第四陣是柴田勝家、第五陣是森可成、第六陣是佐久間信盛,本隊則是由信長親自率領,軍力約為兩萬,援軍德川軍則有家康酒井忠次小笠原忠長日语小笠原忠興石川數正助陣,兩軍總數2萬5千人[21]

在這場姊川之戰中,淺井軍與織田軍交戰,朝倉軍則與德川軍交戰,淺井軍最初勢如破竹,先後擊敗政尚和恆興,秀吉和勝家亦呈不利之勢,朝倉軍最初亦憑兵力取得優勢,可是在榊原康政的突襲下,兩軍呈現一進一退的狀況,雙方交戰六小時後依然未能分出勝負[21]。然而,隨著朝倉家家臣真柄直隆被德川軍討死,形勢急轉直下,朝倉軍崩潰,這導致淺井軍右翼防守變得非常薄弱,稻葉一鐵氏家卜全等人乘機殺入淺井軍,讓淺井軍不得不停止進軍,期間遠藤直經嘗試混入織田軍本陣中刺殺信長,可是被竹中久作識破而被斬殺,最終導致淺井朝倉聯軍全線敗逃[21]

走向滅亡

小谷城跡繪圖

同年,石山合戰長島一向一揆爆發,長政、義景在與顯如取得聯繫的情況下,出兵攻向京都,但是無法順利進入京都,聯軍故意與同樣是反信長的延曆寺聯手,駐紮於比叡山志賀之陣爆發,信長動彈不得的同時[22],弟弟織田信治、森可成和青地茂綱宇佐山城日语宇佐山城被朝倉淺井聯軍討死[23],另一弟弟織田信興又死於長島一向一揆,可謂四面楚歌[22]。然而,在正親町天皇出面下,淺井長政等人被逼與信長停戰[22]。元龜2年(1571年)2月,長政的筆頭家老磯野員昌轉投信長,原本寄望甲斐武田信玄又在上洛途中的三方原之戰後病逝,義昭被擊敗後,淺井和朝倉成為信長剩下的目標。由於小谷城防守穩固,因此負責進攻的秀吉不惜以養子的名義讓侄子羽柴秀次成為宮部繼潤的人質,從而策反他,天正元年(1573年)8月8日又成功策反阿閉貞征,與此同時義景派遣兩萬人前往支援長政,可是遭到信長擊敗,並且一直反被信長乘機北上殺入朝倉領國越前,最終在一乘谷之戰中被信長毀滅[24]

同年8月27日,小谷城遭到信長發動總攻擊,長政讓阿市與三名女兒離開小谷城,最終淺井家在這場小谷城之戰中毀滅,久政和長政均切腹自盡。長政的嫡子淺井萬福丸雖然秘密逃走,可是被秀吉發現而被捕獲,信長下令處以穿刺而死[25],次子淺井萬壽丸則被淺井家家臣送入福田寺日语福田寺 (米原市)匿藏而逃過一劫,其後他還俗,並且改名直政,出仕於細川忠興,其後跟隨細川忠利成為熊本藩士,次子的子孫現散住在熊本縣熊本市大分縣豐後高田市真玉町日语真玉町宮崎縣宮崎市一帶[26]。三子浅井井賴日语浅井井頼則在羽柴秀吉掌權時先後出仕於羽柴秀長羽柴秀勝,可是兩人均先後病逝,其後侍奉的增田長盛又因在關原之戰中從屬於西軍,輾轉下井賴投往讚岐國丸龜城生駒一正日语生駒一正,在慶長19年(1614年)爆發的大坂冬之陣大坂夏之陣中均作為豐臣家一方作戰,豐臣家被德川家消滅後他投靠若狹小濱城京極忠高日语京極忠高,並且領取500石知行,其後京極氏先後轉封至出雲國松江藩播磨國龍野藩和讚岐丸龜藩,他亦有跟隨[26]

秀吉時代

豐臣秀吉

淺井家滅亡後按《信長公記》記載,久政和長政的頭蓋骨被信長製成酒杯,而長政的妻子阿市和三名女兒最初停留在岐阜城,後來轉移到清洲城,最終投靠兄長伊勢國上野城日语上野城 (伊勢国)織田信包[27]本能寺之變後,羽柴秀吉和柴田勝家等人就織田家繼承人問題召開了清洲會議,勝家主張由信長之子織田信孝繼位,秀吉卻唱反調,認為信長之孫織田三法師才是最佳人選,信孝為了展露自己的地位,安排阿市改嫁給勝家,於是她便與三名女兒前往勝家的居城越前北之庄城[27]天正11年(1583年)4月21日,勝家與瀧川一益的聯軍在賤岳之戰中敗於秀吉,其後他在北之庄城自盡,阿市則安排三名女兒出城後亦殉死[27]

戰後三人前往安土城[28],並且由表姊妹,秀吉的側室京極龍子照顧[注 5],在翌年進入了大坂城[30]。同年,秀吉安排長政和阿市的三名女兒中年紀最小,12歲的淺井江(崇源院)與織田信雄的重臣佐治一成成婚[31],可是不久後信雄便認為秀吉的權勢與日俱增,意圖謀反,在德川家康的支持下,小牧、長久手之戰爆發,這時作為政治婚姻連接秀吉和信雄兩人的江被秀吉強逼離婚[27]。天正15年(1587年),次女淺井初(常高院)與姑母京極瑪麗亞之子京極高次成婚[32],同年或翌年長女淺井茶茶(淀殿)亦成為秀吉的側室,不久便替秀吉誕下豐臣鶴松,為此秀吉甚至特地興建了淀城日语淀城作為產房,自此被稱為淀之女房或淀之者,鶴松出生後不久旋即以後繼者的身份進入大坂城,按靜岡大學教授小和田哲男日语小和田哲男的說法,茶茶母憑子貴,可能就此與北政所並列為秀吉的正室[33]

天正17年(1589年),茶茶向秀吉提出舉行父親長政和母親阿市的追善供養儀式亦獲准許[33]。天正19年(1591年),鶴松因病夭折[34],失望的秀吉將關白的官位讓給了養子豐臣秀次,成為太閤[35]文祿元年(1592年)2月,在秀吉的安排下,江與秀吉的養子羽柴秀勝成婚,可是不久後秀勝便在文祿之役中病逝,江的第二次婚姻亦就此告終,兩人的女兒豐臣完子後來則嫁給關白九條幸家日语九条幸家,展現出豐臣家九條家的友好關係[27]。文祿2年(1593年),茶茶誕下豐臣秀賴,翌年興建養源院日语養源院來憑弔父親長政[36]。秀吉之妹,德川家康的繼室朝日姬死後,秀吉為了加強與德川的關係在文祿4年(1595年)9月17日,安排江與家康的三子德川秀忠結婚[37]

大坂之陣

慶長3年(1598年)8月18日,秀吉病逝,茶茶與秀賴從伏見城轉移至大坂城[38]。翌年,五大老之一唯一能夠壓制住家康前田利家病逝後,五奉行之一的石田三成與五大老筆頭家康的關係日漸惡化,其後豐臣家武將派加藤清正黑田長政淺野幸長福島正則池田輝政細川忠興加藤嘉明襲擊三成屋敷企圖暗殺三成失敗,他逃到家康的宅邸請求家康的幫助,在家康的保護下蟄居收場。然而,兩人的關係未有改善,家康在慶長5年(1600年)以東北會津大名上杉家有謀反嫌疑而命令豐臣家旗下全日本大名出兵討伐上杉景勝後不久,石田三成便在大坂城舉兵,奉毛利輝元為西軍總大將,並且發動伏見城之戰擊敗家康在伏見城的守將的鳥居元忠[39],與此同時初的丈夫,身在大津城的高次最初則假裝從屬於西軍,讓兒子京極忠高日语京極忠高當人質,自己則與朽木元綱一同領軍前往北陸地方壓制前田利家之子前田利長,可是當得知家康的軍隊向西回軍的消息後便越過琵琶湖返回大津城,並且固守於城內,茶茶對於妹夫臨陣叛變大感震驚,派人勸說亦未成功。9月7日,大津城被西軍的毛利元康日语末次元康率領立花宗茂筑紫廣門的軍隊包圍,大津城之戰日语大津城の戦い爆發,一日內大津城被大筒轟炸至只剩下本丸,茶茶以救出秀吉的側室京極龍子為由,嘗試勸降高次,歷史學家小和田哲男則認為茶茶其實是希望其妹初脫險多於救走龍子[40],高次最後選擇開城投降,這亦是初第三次經歷城池被攻陷[41]

翌年,家康為了拉攏北陸的大大名前田家,安排江的女兒德川珠姬前田利常成婚[42]。慶長8年(1603年),江誕下四女初姬日语初姬,按《寬政重修諸家譜》記載,在家康的建議下初姬成為初的養女,由其撫養成人,後來與高次之子忠高成婚[43],同年江戶幕府成立,家康為了安撫豐臣家,尤其是考慮到茶茶的感受,安排江的長女也是家康最疼愛的孫女千姬與秀賴成婚[44]。翌年,江誕下竹千代(即後來的德川家光),家康命由阿福擔任乳母,並且撫養成人[45]。慶長10年(1605年),家康將將軍之位讓給秀忠,並且派北政所作為使者,命令秀賴上洛朝見,此舉引起茶茶的不滿,最終作罷[46]。翌年,江誕下國松(即後來的德川忠長),江對國松特別寵愛,國松亦比兄長竹千代聰穎,讓家臣以為國松將會是繼承人,可是在阿福與家康的介入下,竹千代嫡子的地位得已確保[47]。慶長19年(1614年),方廣寺鐘銘事件爆發後,茶茶等豐臣家準備與德川家一戰,初則希望雙方和解,自己代表豐臣一方與德川方代表家康側室阿茶局進行和平會談,最終成功促使大坂冬之陣結束[48],可是豐臣家在不久後的大坂夏之陣中被德川家消滅,茶茶帶著秀賴躲在大坂城的軍糧庫自盡而亡[49]元和9年(1623年),江的兒子家光繼任為第三任將軍,女兒德川和子亦與後水尾天皇誕下興子內親王(後來的明正天皇),最終江在寬永3年(1626年)9月15日於江戶城病逝[50],初亦在7年後的寬永10年(1633年)病逝[51]

家紋

淺井家的家紋是三盛龜甲花菱,屬於龜甲紋的一種,由於古人認為龜殼呈六角形,因此龜甲紋均是呈六角形[52],龜甲主要作為外框,內在的本紋更為重要,多為一或三個龜甲,本紋則是花菱日语花菱、花角等等為主[53]出雲大社亦是以龜甲紋為神紋,象徵主祭神大國主命的恩惠遍佈六方,熊野大社出雲國的其他神社亦多以龜甲紋為主,相信理由是因為將龜視作北方守護神玄武嚴島神社香取神宮等也是採用龜甲紋,以龜甲作為家紋的武家多是奉這些神社為氏神[52],另一種理由則是將龜甲紋與素戔嗚尊斬殺八岐大蛇的傳說連結起來,其武神的含義由一眾武士繼承[53]。除了淺井家外,清和源氏流的能勢氏日语能勢氏金森氏日语金森氏桓武平氏流的遠藤氏日语遠藤氏喜多見氏日语喜多見氏北條氏藤原氏流的生駒氏日语生駒氏堀氏日语堀氏[52]內藤氏日语内藤氏均以龜甲紋為家紋,其中二階堂氏日语二階堂氏與淺井家的設計完全相同[53]。此外,醬油公司龜甲萬上皇的皇后美智子的娘家正田家日语正田醤油出品的龜甲正醬油均採用了龜甲紋[52]

評價

佐賀大學教授宮島敬一認為淺井家的權力構造和政策由豐臣秀吉以檢地兵農分離身分法日语身分統制令繼承下去[54]。由於江是三代將軍德川家光的親母,亦是明正天皇的外祖母,因此江戶幕府日本皇室均承繼淺井家的血脈,在日本歷史上意義重大[51]

系譜

[55]

近江淺井氏

淺井重政1
 
 
 
 
 
 
 
 
 
 
 
 
 
 
 
 
 
 
 
 
 
 
 
 
 
 
 
 
 
 
 
 
 
 
 
 
 
 
 
 
 
 
 
 
 
 
 
 
 
 
 
 
 
 
 
 
 
 
 
忠政2
 
 
 
 
 
 
 
 
 
 
 
 
 
 
 
 
 
 
 
 
 
直種
 
 
 
 
 
 
 
 
 
 
 
 
 
 
 
 
 
 
 
 
 
 
 
 
 
 
 
 
 
 
 
 
 
 
 
 
 
 
 
 
 
 
 
 
 
 
 
 
 
 
 
 
 
 
 
 
 
 
 
 
 
 
 
 
 
 
 
 
 
 
 
 
 
 
直政3三田村定政
 
 
 
 
 
 
 
 
 
 
 
 
清政
 
 
 
亮政政種
 
 
 
井演
 
 
 
 
 
 
 
 
 
 
 
 
 
 
 
 
 
 
 
 
 
 
 
 
 
 
 
 
 
 
 
 
 
 
 
 
 
 
 
 
 
 
 
 
 
 
 
 
 
 
 
政信藏屋
 
 
 
亮政4惟安田屋明政秀信貞政井伴
 
 
 
 
 
 
 
 
 
 
 
 
 
 
 
 
 
 
 
 
 
 
 
 
 
 
 
 
 
 
 
 
 
 
 
 
 
 
 
 
 
 
 
 
 
 
政澄政弘久政5政弘秀政高政田屋明政亮親盛政井規
 
 
 
 
 
 
 
 
 
 
 
 
 
 
 
 
 
 
 
 
 
 
 
 
 
 
 
 
 
 
 
 
 
 
 
 
 
 
 
 
 
 
 
 
 
 
 
 
 
 
 
 
 
 
 
 
 
 
 
 
 
 
 
 
長政6政元政之岡崎安休大文字屋新十郎阿久姬養福院
(京極瑪麗亞)
 
 
吉政吉政成伯井賴
 
 
 
 
 
 
 
 
 
 
 
 
 
 
 
 
 
 
 
 
 
 
 
 
 
 
 
 
 
 
 
 
 
 
 
 
 
 
 
 
 
 
 
 
 
 
 
 
 
 
萬福丸長明淀殿常高院崇源院淺井樟井賴
 
 
藤堂賢政
 
 
 
 
 
 
 
 
 
 
 
 
 
 
 
 
 
 
 
 
 
 
 
 
 
 
 
 
 
 
 
 
 
 
淺井政高
 
海津局饗庭局淺井利政
 
 
 
 
 
 
 
 
 
 
 
 
 
 
 
三好直政三好政勝政惟
 
 
 
政盛
 
 
 
勝政
 
 
 
政敬

尾張淺井氏

高政
 
 
 
 
政貞
 
 
 
 
 
 
 
 
 
 
 
 
 
長時
 
政重
 
 
 
 
 
 
 
 
政候
 
 
 
 
 
 
 
 
 
 
 
 
 
 
 
政則
 
政範
 
 
 
 
 
 
 
 
 
 
 
 
 
政壽
 
政典
 
 
 
政典
 
 
 
光政
 
 
 
政行
 
 
 
政民
 
 
 
政方

注释

  1. ^ 一說為室町時代編成的文獻[5]
  2. ^ 《東淺井郡志》的說法為京極高清日语京極高清[7]
  3. ^ 奈良大學教授下坂守日语下坂守認為起因是永正11年(1514年)爆發的第二次伊庭之亂中,亮政曾經支援伊庭貞隆日语伊庭貞隆對抗六角定賴[11]
  4. ^ 神戶大學教授高橋昌明認為淺井久政與淺井鶴千代日语浅井鶴千代之夫,入贅女婿田屋明政日语田屋明政曾經爭奪家督之位[13]
  5. ^ 國學院大學教授桑田忠親日语桑田忠親的說法是由織田長益照顧[29]

参考文献

引用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小和田 2005,第3-11頁
  2. ^ 2.0 2.1 2.2 2.3 2.4 宮島 2008,第1-4頁
  3. ^ 3.0 3.1 笹川 2004,第46-48頁
  4. ^ 宮島 2008,第28頁
  5. ^ 小和田 2005,第7頁
  6. ^ 小和田 2005,第12-13頁
  7. ^ 宮島 2008,第5頁
  8. ^ 宮島 2008,第5-6頁
  9. ^ 宮島 2008,第18頁
  10. ^ 10.0 10.1 10.2 10.3 小和田 2005,第24-32頁
  11. ^ 小和田 2005,第34頁
  12. ^ 12.0 12.1 12.2 12.3 小和田 2005,第34-43頁
  13. ^ 小和田 2005,第47-48頁
  14. ^ 14.0 14.1 小和田 2005,第48-51頁
  15. ^ 小和田 2005,第64-69頁
  16. ^ 16.0 16.1 16.2 小和田 2005,第79-84頁
  17. ^ 小和田 2005,第112-120頁
  18. ^ 小和田 2005,第122-128頁
  19. ^ 小和田 2005,第132-140頁
  20. ^ 20.0 20.1 20.2 20.3 小和田 2005,第143-149頁
  21. ^ 21.0 21.1 21.2 21.3 小和田 2005,第148-158頁
  22. ^ 22.0 22.1 22.2 小和田 2005,第171-172頁
  23. ^ 宮島 2008,第225頁
  24. ^ 小和田 2005,第178-180頁
  25. ^ 小和田 2005,第182-189頁
  26. ^ 26.0 26.1 小和田 2005,第189-194頁
  27. ^ 27.0 27.1 27.2 27.3 27.4 高野 2010,第145-159頁
  28. ^ 平野 2005,第192頁
  29. ^ 小和田 2010,第67頁
  30. ^ 小和田 2010,第66-67頁
  31. ^ 小和田 2010,第68頁
  32. ^ 小和田 2010,第73頁
  33. ^ 33.0 33.1 小和田 2010,第87-93
  34. ^ 小和田 2010,第98頁
  35. ^ 小和田 2010,第102頁
  36. ^ 小和田 2010,第102-103頁
  37. ^ 小和田 2010,第138頁
  38. ^ 小和田 2010,第147頁
  39. ^ 小和田 2010,第150-151頁
  40. ^ 小和田 2010,第156-159頁
  41. ^ 奧村 2005,第156-159頁
  42. ^ 小和田 2010,第171-172頁
  43. ^ 小和田 2010,第161頁
  44. ^ 小和田 2010,第175-176頁
  45. ^ 小和田 2010,第183-184頁
  46. ^ 小和田 2010,第179-182頁
  47. ^ 小和田 2010,第186-192頁
  48. ^ 小和田 2010,第203-213頁
  49. ^ 小和田 2010,第221頁
  50. ^ 小和田 2010,第224頁
  51. ^ 51.0 51.1 小和田 2010,第225頁
  52. ^ 52.0 52.1 52.2 52.3 丹羽 1993,第84-85頁
  53. ^ 53.0 53.1 53.2 丹羽 2001,第139-140頁
  54. ^ 宮島 2008,第271頁
  55. ^ 日本の苗字7000傑 姓氏類別大観 藤原氏公季流【2】. 日本の苗字7000傑. [2016-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来源

外部链接

 

Prefix: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