檨腳里
22°41′36.77″N 120°26′0.94″E / 22.6935472°N 120.4335944°E 檨腳里位於大樹區中部,是高雄市大樹區轄下的行政區。面積2.6平方公里,為具有檨仔腳、大庄與大庄山特色的聚落。 特性地理位置本里位於大樹區中部,東臨高屏溪,北接姑山里,西連興山里,南鄰大樹里。村境西側有下淡水溪切割大樹丘陵的陡峭岩壁,東側為下淡水溪的沖積埔地。檨腳里位居南北狹長的大樹區中心,又為重要交通路線的會合地,再加上有廣大的平地可供發展,因此日治時期大樹庄役場設於此地,也曾為大樹鄉公所在地。則郵局、合作金庫等金融機構亦在本里設立。[2] 地名釋義「檨仔腳」位於台21省道與186線道交會處附近。「檨仔」為芒果的閩南語發音,意為「芒果樹下的聚落」。(陳國章,1999:320)根據田調,過去在施姓人家居住附近有許多老欉檨仔,檨仔樹下的聚落及稱為「檨仔腳」,地名稱「檨腳里」。[2] 聚落文化「檨仔腳」聚落早期以吳姓族人聚集的角頭為中心,附近還可以依姓氏再分為施、陳及洪姓等數個角頭:
宗教廟宇鳳山寺為「檨仔腳」的庄頭廟,主祀廣澤尊王。廣澤尊王原奉於大樹腳保安宮,同治年間各角頭信徒參拜方便,提議分靈奉祀,「大樹腳」保安宮奉祀大聖公,「檨仔腳」奉祀二聖公,「溪埔」保安宮奉祀三聖公。當時,「檨仔腳」尚未建廟,只有簡陋的公厝,原位在舊大樹區戶政事務所處,又遷至大樹國小附近,最後遷至現址,建立「鳳山寺」。民國67年(1978年)因廟多毀損,地方人士倡議重建,民國77年(1988年)竣工。寺廟一樓主祀廣澤尊王,陪祀福德正神與註生娘娘,另外三樓另奉祀玉皇大帝。[2] 武山殿為「大庄」的庄頭廟,位於聚落的東南角。廟中藏有一只道光3年(1823年)的石製香爐,可知「武山殿」最遲在道光3年(1823年)即已建立。寺廟牆壁鑲有一咸豐7年(1857年)「重修武山廟」捐題碑記,紀載當時由內總理吳名標、蘇牌觀以及外總理方老為共同發起重修。但清末下溪水氾濫造成廟宇崩塌,直至民國39年(1950年)才由江西募款修建,民國70年(1981年)重建為今貌。主祀三山國王,為蘇姓先祖自廣東省潮州府攜來,副祀天上聖母、觀音菩薩與太子爺,陪祀福德正神與註生娘娘。[2] 北極殿「北極殿」本位「大庄山頂」郭家祖祠的前方,數十年前因神明指示遷至現址,為一公厝型小型廟。主祀玄天上帝,副祀觀音菩薩、濟公活佛,廣澤尊王,配祀三太子與福德正神。據傳玄天上帝神像與其配劍當初先祖從大陸帶來,濟公活佛則是近期才有他處乞來。「北極殿」嚴格說來只是「大庄山頂」的角頭廟,其居民仍多至「檨仔腳」鳳山寺祭祀。[2] 教育位於「檨仔腳」的大樹國民小學[5],在民國2年(1913年)奉准設立命名為大樹腳公學校,並暫借保安宮廟開學,民國4年(1915年)新建教室於現址。民國30年(1941年)更改校名為大樹國民學校。其傑出校友包括:前高雄縣議員吳利成、科工館館長陳訓祥等傑出校友。[2] 參考文獻 |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